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聽說太歲是凶神,為何還要拜:做一個有道德的生命

聽說太歲是凶神,為何還要拜:做一個有道德的生命

隨著時間越來越靠近年底,各地都開始準備拜太歲的活動。如果僅僅將「拜太歲」與「避免倒霉」等同起來,其實也就誤解了這裡面關乎生命與道德的意義。

我們知道,道教神仙系統複雜,有三清四御這樣的至上神,也有風雨雷電這樣的自然神。

還有先賢英烈、道德楷模死後成神。我們現在看到的太歲神,比較複雜。

古人以木星為歲星,太歲大將軍神即是由對星辰的自然崇拜演變來的,具有生命崇拜的意義,而且這種崇拜起源極早。

拜太歲(資料圖)

《荀子·儒效篇》里就說:「武王之伐紂也,行之日以兵忌,東面而迎太歲。」所以,在商周時期,人們就已經開始拜太歲神,而且知道太歲神是「凶神」。

隨著歷史的發展,太歲神一化六十,與本命元辰結合。形成了太歲大將軍體系,但是每年拜太歲的時候,人們仍然懷著一種「送瘟神」的心態,覺得自己祭拜了,倒霉的事情就不會發生,這就狹隘了。

太歲的「凶」,其實是人們面對時間的無力感。「歲」是一個時間辭彙,由此可以看出,太歲與時間相關,進而與人的生命相關。

人生一世,高低起伏,由生到死,形成了「命運」。有些事情,人避免不了。

其實所謂拜太歲,實際上也就是給自己一個直面自己命運的機會。審視之,面對之。這和「凶」與否,並無實質上的關聯。

再讓我們看看那些「太歲大將軍」,比如明年的值年太歲,謝太大將軍的生平:

祈求平安(資料圖)

他是明朝人,又名謝廷輔。有一天在山路上拾到一個包裹,裡面有銀子四百兩。他就用衣服將包裹覆蓋在地上,等待失主來取。

一天過去了,失主沒有出現。他就將包裹收拾回家,擱置在房子的樑上,怕別人再來偷取。第二天,謝太再去山路上守候,結果看見一個人大聲叫喊有沒有人拾到包裹。

他主動上前邀請這人回家,一邊用飯菜招待他,一邊詢問他有關包裹的種種。在問清核實以後,謝太就將包裹取下來交還給他。

失主大為感動,願意拿出一半來作為酬謝。謝太不接受這筆錢。失主又說要將此事告訴官府,給以表彰。

謝太也不同意。謝太路不拾遺又不求報答的善行,後來得到了好的報應。他的子孫都陞官直至翰林。

其實就是一個非常平凡的人,做了好事福蔭子孫。太歲大將軍裡面有許多都是類似的人物,平凡而善良。與兇惡無關,更談不上是什麼凶神。

這其實就是一種正反兩端的教化。都說「太歲頭上動土」是凶,但從沒想過這種「凶」,是不是對於惡的懲罰。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資料圖)

道教對於普通人的要求,根基始終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得到庇佑的原因不是你去拜了,而是你本身的善得到回應。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太歲信仰也好,神仙信仰也好,都不是胡說八道的。

而是以一種正反兩面教育的方式,來引導和梳理人的慾望,指導人們如何面對命運,面對生命。

當年許地山先生在他的《道教史》里這樣講:「從我國人日常生活的習慣和宗教的信仰看來,道的成分比儒的多。我們簡直可以說支配中國一般人的理想與生活的乃是道教的思想,儒不過是占倫理的一小部分而已。

從中國人對於生命的態度來說,這是非常中肯的論斷。

拜太歲,祭拜的是神,也是自己的生命,更是自己生命之中本然的「善」。

(編輯:見石)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道教的一切修鍊與法術,莫不基於此!
小小把件有腔調,培養心性還養生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