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雷別出門,欺負誰也不能欺負廚子,朱元璋為啥要這樣叮囑兒子?
在很多人眼裡,朱元璋都是一個眼裡不揉沙子殺伐果斷的英察之主。但是貌似心狠手辣的朱元璋朱老頭還有不為人知的另一面,看他跟馬皇后的感情,以及他絮絮叨叨教育叮囑兒子的話,雖然是寫在煌煌諭旨之上的,但是卻怎麼看都像是一位田舍翁在呵護在自己眼裡永遠長不大的孩子。比如他諄諄告誡兒子下雨天小心打雷,睡覺加門崗,欺負誰也別欺負廚子。朱元璋兩次送急信給朱標和晉王可以證明:確認過眼神,這是親爹!
縱觀兩千年封建史,一代雄主的太子大多難以善終,比如漢武帝劉徹、隋文帝楊堅、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給這幾位皇帝當太子都是一件很悲催的事情。而大明首任太子朱標是幸運的,因為他老爹朱元璋給予了他毫無保留的信任。
一般來說,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皇帝都希望太子低調,有時候窩囊一點也沒關係。但是大明建國之初卻截然相反,在民間口碑中,馬皇后和太子朱標的名聲甚至要遠遠好於皇帝老頭朱元璋——朱元璋總是表現得霸道急躁,而馬皇后和朱標卻顯得寬厚仁慈。有時候筆者甚至懷疑:朱老頭是不是故意表現得不近人情,以此來成就老婆和兒子的美名?比如明朝大臣上朝,皇帝是管飯的,但是要飯出身的朱元璋自己吃飯馬虎,給臣子弄工作餐也馬虎。馬皇后有一次也讓宮女打來工作餐嘗嘗,這一嘗之後就皺起了眉頭:「這分明是豬食呀!」於是就告訴朱元璋對自己小氣沒事兒,但是對大臣可不能小氣:「人主自奉欲薄,養賢宜厚。」朱元璋很聽話,專門下旨給伙食管理員(光祿官),提高了工作餐的標準。
從小吃夠了無書可讀的苦頭,朱元璋很重視教育,就弄了幾千個學子到太學接受教育,並沾沾自喜地跟馬皇后顯擺自己招了「數千」學生,並給他們提供衣食。馬皇后先是表示佩服:「人才眾矣。」然後話鋒一轉:「這些學生倒是衣食不愁了,那他們的老婆孩子父母咋辦呢?」朱元璋紅著臉撓撓腦袋:「還能咋辦?我下令再給學生家屬一份補貼吧。」《明史列傳第一》(以下文字取自《明史》中的《太祖本紀》《列傳興宗孝康皇帝》《后妃》《諸王》,就不一一註明了)記載:「於是立紅板倉,積糧賜其家,太學生家糧自後始。」
霸道老頭朱元璋,在馬皇后面前沒脾氣。霸道老爹朱元璋在兒子面前,有時候絮絮叨叨得有些聒噪,咱們就找兩件事來聊一聊,看看朱元璋這個當親爹的對兒子有多親。
正如咱們先前所說的,朱元璋對朱標那是毫無保留的信任。在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朱元璋還沒滿五十周歲,就下令「自今政事並啟太子處分,然後奏聞。」要知道那一年朱標(1355出生)虛歲也才二十三,朱老頭就準備讓大兒子接班了。朱元璋特別幫朱標分析了二世祖的危害:「自古創業之君,歷涉勤勞,達人情,周物理,故處事咸當。守成之君,生長富貴,若非平昔練達,少有不謬者。」然後又拿自己舉例:「你老爹我自從當上皇帝那天起,就沒有一天清閑過,那還唯恐犯錯而辜負天意民心呢。我每天戴星而朝,夜分而寢,這都是你親眼所見的。」最後才提出殷切希望:「你要是能學我一樣勤政愛民,那才是天下之福!」
朱元璋教朱標,那可不是貓教老虎留一手,而是恨不得把自己畢生經驗在一天之內全傳給朱標——在親爹眼裡,讓兒子超過自己,那就是最大的成就和幸福。
不過朱元璋雖然望子成龍,但卻也不是一味的求全責備。洪武二十四年,有個叫鬍子祺的御史建議遷都關中(首選目標似乎是長安),朱元璋就派朱標去搞調研,看看那地方適不適合當京城。
朱元璋為朱標精心挑選了一批文臣武將貼身保護(擇文武諸臣扈太子行),但是朱標剛過了長江,朱元璋派來的信使就追上來了,朱標打開老爹的親筆信,看完鼻子都酸了。那封信換成現代通俗語言是這樣的:「你昨天渡江的時候(爾昨渡江),老子聽見打雷了,我估摸著那打雷的地方就在你前面(震雷忽起於東南,導爾前行),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到今天已經十來天沒下雨了,忽然打雷,你小子加點小心,能不出門就別出門,睡覺的時候多加幾道門崗(慎舉動,嚴宿衛)!」
在嚴父慈母(其實朱老頭未必不是慈父)的關愛下,太子朱標內心也是陽光燦爛,表現出來的就是溫暖一切的仁慈:「太子為人友愛,秦、周諸王數有過,輒調護之。」有人狀告周王(朱元璋就這件事做得不地道,他給兒子取的名字大多數都打不出來,只好稱之為某某王)要謀反,朱標跑到朱元璋面前哭著求情(涕泣請),就連一幫極其能打的干兄弟,也都欠朱標救命之恩:「帝初撫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為子,帝或以事督過之,太子輒告高後為慰解。」這樣看來朱標其實也挺聰明的:「我說話不好使,還有我老媽呢,就問你老朱給不給面子!」
其實老朱不但給馬皇后面子、給朱標面子,他要收拾親兒子乾兒子,也是嚇唬的成分居多,他才捨不得真殺——朱文正要投靠陳友諒謀反,也沒被殺,他那個八歲的兒子朱守謙還被封為靖江王;李文忠病逝後被追封為岐陽王;沐英就不用說了,大明完了,沐家還在雲南當藩王呢。
對義子尚且如此,對親兒子那就更沒話說了。朱元璋的三兒子晉王(還是打不出來,木加岡),也是比較有能力的,但是也比較不聽話:「修目美髯,顧盼有威,多智數,然性驕,在國多不法。」就在洪武十一年去太原封地的路上,晉王不知道哪根弦搭錯了,把廚子給揍了一頓(中道笞膳夫)。朱元璋的耳目是極多的,這邊晉王犯渾,可把京城裡的老爹朱元璋急壞了,馬上派人追著送雞毛信(帝馳諭)。朱元璋這麼心急火燎地給晉王加急送信,到也不全是指責晉王打人不對,而是告誡兒子欺負誰也別欺負廚子:「吾帥群英平禍亂,不為姑息。獨膳夫徐興祖,事吾二十三年未嘗折辱。怨不在大,小子識之。」特別是「怨不在大,小子識之」,看來這個擔心兒子飲食安全的嘮叨老爹是真著急了:「你小子咋能欺負廚子?他要搞死你還不容易?」
晉王被老爹一頓教導,加上大哥極力回護(去考察新都的時候長談之後把他帶回京城),這個晉王還真改了:「自是折節,待官屬皆有禮,更以恭慎聞。」這樣看來,朱標在世一天,朱棣就不會起靖難的心思——事實上也找不到靖難的借口,就是奓著膽子要鬧事,他的親兄弟干兄弟乃至功臣宿將也會分分鐘把他擺平。這時候有讀者就表示異議了:朱棣靖難的時候,功臣宿將不是基本都死光了嗎?這時候我們也要反問一句:如果朱標不英年早逝,那些功臣宿將還用去死嗎?
※隋末兩個蒸人名將的下場:一個被來護兒斬為三段兩個都被百姓砸碎
※吳六奇可能加入過天地會,但他結識查伊璜的時候卻不是個普通乞丐
TAG:半壺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