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相國、丞相和宰相這三者有何區別?

相國、丞相和宰相這三者有何區別?

若要問起中國古代百官最大者,可能很多的人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是丞相或者宰相。三國時有著名的曹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號令天下;後來又有著名的房謀杜斷和姚崇宋璟締造了整個初唐和盛唐盛世,更是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宰相趙普,那麼這個官職從古至今是如何發展與演變的呢?

這個官位類似的有三個不同的名字——相國、丞相、宰相,他們有著很多共同之處,但在不少地方也像它們名字的變換一般幾經改變。

首先,相國用的最多的是在三國之前,尤其是兩漢時期。相國是早在春秋時期,齊景公設左右相,相國作為官職開始成為齊國的世襲官位,然後被各諸侯國不斷沿用。到秦統一天下時廢置相國,改為左右丞相。漢朝時又重新啟用,相國成為漢朝的最高官職。

擔任過相國的著名人物就有呂不韋、蕭何、曹參、呂產甚至後來的董卓等。所任相國者,就是皇帝手下的最高行政官。因為蕭何和曹參作為相國治理天下深受百姓愛戴,因此相國一詞有時也代指他們兩個。

其次,丞相和相國一樣都是具體的官職名,只是由於當朝統治者的喜好進行改變,但是相國的權力和位置是要略高於丞相的,雖然他們之間的區別並不明顯。

但最重要的一點是,相國只有一個,丞相有一個或者兩個。設置丞相時有時會設置左右丞相將相國的權力與職務一分為二。但大部分時期丞相也只有一個,和相國並無太大的本質區別,只是叫法不同罷了。

一般在東漢以後,相國這個官職稱呼就用的沒有以前那麼頻繁了,更多的時候用丞相一詞來稱呼。尤其是唐朝,基本上不會用相國而改用丞相,比如李林甫楊國忠等都曾居丞相之位。

而宰相與前兩者的區別就有些大了,「宰相」是「丞相」與「相國」官職名的俗稱,最初商朝命伊尹為相,周朝命周公為太宰,兩者的叫法合併就成了宰相。宰相既是相國與丞相俗稱代指,後來廣義化了之後,錄尚書事、三省長官等等都可以被稱作宰相。有時候宰相可以是一群人。

相國、丞相和宰相們的命運在明朝初年走向了盡頭,朱元璋是疑心很重的一位的皇帝,胡惟庸案殺了幾萬人,當時案發中心的核心人物胡惟庸就身居宰相一職,實在不能讓控制欲極強的朱元璋滿意,於是他廢除了這個職位,將權力都攏到了自己身上。自此相國、丞相和宰相就只能作為稱呼而不是官職繼續活在歷史中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古奇談 的精彩文章:

朱棣奪得皇位後,為何選擇遷都?

TAG:今古奇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