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將近二十年才賣出去 這種國產反坦克導彈真的是「雞肋」嗎?

將近二十年才賣出去 這種國產反坦克導彈真的是「雞肋」嗎?

原標題:將近二十年才賣出去 這種國產反坦克導彈真的是「雞肋」嗎?


就在上周,在非洲國家盧安達的一次軍事演習中,一款中國製造的導彈格外引人注意。這導彈人們對他是既眼熟同時有些驚奇。


盧安達軍隊使用的紅箭-9A


說眼熟,是因為這款名叫紅箭-9A的反坦克導彈,它的前輩型號紅箭-9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問世了。說到驚奇,是因為人們還是頭一次在外軍中見到了它的身影。對中國軍工來說這一面可謂是來之不易呀。


上世紀80年代末,隨著坦克裝甲防護技術的提高及主動防護裝甲的出現 ,採用空心裝葯戰鬥部的反坦克導彈的攻擊效能受到了限制。為了能夠有效打擊裝備有這些裝甲的坦克,中國決心在比較成熟第二代反坦克導彈紅箭-8反坦克導彈的基礎上最新一代反坦克導彈。這就是後來的紅箭-9反坦克導彈,該導彈於1999年首次亮相國慶50周年閱兵式。


紅箭-9反坦克導彈


「紅箭」-9反坦克導彈是一套武器系統它由筒裝導彈、武器站、底盤車、檢測維修設備和模擬訓練器等組成。車載反坦克導彈系統可伴隨機械化部隊一起行動,隨時打擊出現的坦克等裝甲目標。


紅箭-9彈徑152mm,射程達5000米。在威力上,為了對付大量在現代坦克上應用的爆炸反應裝甲,紅箭-9採用了串聯裝葯的戰鬥部,其前級用於破壞裝甲目標上的爆炸反應裝甲,後級用於擊毀坦克目標。破甲能力超過1200毫米,目前世界上裝備的第三代主戰坦克即便是正臉,也扛不住它的一擊。


「紅箭」-9取消了之前反坦克導彈所使用的導線傳輸指令的方式採用了電視測角、先進可靠的激光指令傳輸制導、數字化控制等先進技術,避免了斷線引起導彈故障,提高了命中精度。發射導彈後,射手要做的只是將瞄準線始終對準目標即可,制導裝置會自動發出激光指令,控制導彈飛向目標。


但是這樣一款先進的導彈,卻有些生不逢時。隨著裝備技術的發展,軍隊更加重視立體化協同作戰,空中打擊能力增強和遠程火炮技術的發展,使步兵面對面打坦克的機會減少。而紅箭-9由於採用激光傳輸指令制導模式,這雖然有利於提高導彈精度,但必須使用穩定平台,如果導彈的控制平台不穩定,信號傳輸就會不穩定,很有可能導致導彈失控。

為了保證紅箭-9的正常使用,直升機這種發射時會有較大晃動的平台上發射自然就與它無緣了,輕型車輛小身板也不行,因此紅箭-9導彈需要配合戰鬥全重13噸的WZ550發射車來使用,該車上安裝了穩定雲台,可以確保在行駛和靜止中保證激光信號傳輸。可步兵卻無法接受這一安排,他們更願意使用更輕便的紅箭-8或是紅箭-73。近幾年來,隨著快速反應部隊的建設,輪式裝甲的地位上升,紅箭-9才算挽回點顏面。


同樣因為發射平台的原因,紅箭-9長期以來在外銷上一直吃閉門羹。反倒是上一代的紅箭-8成了暢銷貨。畢竟在當時的(本世紀初頭10年)非洲地區或是中東,坦克多是二代或者是猴版三代(大多是赤膊上陣,沒帶什麼反應裝甲),紅箭-8還是可以勝任的,相對於機械化程度不高手頭資金有限的軍隊,簡單輕便又經濟的紅箭-8才是首選。


但是,新產品賣不出去總是一件頭疼的事。因此,中國針對紅箭-9的一些缺陷對紅箭-9進行升級改進,研發出的新產品就是紅箭-9A。和紅箭-9不同的是紅箭-9A將激光指令傳輸改為毫米波指令傳輸,制導裝置體積重量都大幅減小,使用時不必再局限於發射車。毫米波指令在不良氣候條件下不受煙霧沙塵影響,抗干擾性能更好。HJ-9A在射程上也有提高,從5000米提高到5500米。在配備紅外成像儀後,夜間作戰可達4000米。



「藍星戰力最強」的M1(猴版)都成了紅箭-8的手下敗將

這兩年,隨著反應裝甲的應用,新式的三代坦克或改進的二代坦克大量進入中東、非洲等地,買主們對像紅箭-9A這樣輕便還帶串聯戰鬥部的反坦克導彈的需求也有所上升,和美式反坦克導彈相比,紅箭-9在價格上也有很大的優勢。



升級後的紅箭-9A


這一次,紅箭-9A在盧安達拿了個開門紅,可以說為之後的進一步推銷做了個不錯的鋪墊,未來紅箭-9A能否繼續續寫紅箭-8的輝煌,還很值得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四代重殲 的精彩文章:

背後用心究竟為何?美國敘利亞撤軍並非句號,恐將有更大行動
來自大自然的問候!二戰日軍最慘經歷,一個師團下海喂鯊魚

TAG:四代重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