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從小就抵抗清軍結果還是投降清朝,並不僅是因為愛妾陳圓圓

他從小就抵抗清軍結果還是投降清朝,並不僅是因為愛妾陳圓圓

說到吳三桂,了解明清歷史的人大概都知道的一個重要歷史人物。可是大多數人不會知道,吳三桂從小到大就是一個頑強抵抗清軍入侵的明朝中堅力量,那他怎麼會降清呢?然而投降清朝的結局也不好。令人扼腕遺憾!

1612年(萬曆四十年)吳三桂出生於關外的漢鎮中後所,祖籍江蘇高郵。其父吳襄本乃士紳,因努爾哈赤崛起後在遼境實行嚴酷的民族歧視政策,對漢民大加擄掠殺戮,遂憤而投筆從戎舉辦團練,保境安民。明庭嘉之,委以遼東團練總兵一職。他功績卓著,有「遼右巨臂」之稱。在抵抗後金的鬥爭中,吳襄與當時遼境的一些明庭武將結下友誼,並把妹妹嫁給錦州總兵、掛「討虜先鋒印」的遼東名將祖大壽。吳三桂就是出生成長於充滿戰火的地域和擁有抗金戰史的家族。這無疑從小就鍛煉了他的勇力氣魄和抗金意識。在戰場上, 少年英雄的吳三桂深受父輩重臣的器重。遼東監軍高其潛收他為義子。

1639年(崇禎十二年)洪承疇薦舉他擔任遼東總兵。時年僅27歲。吳三桂練軍甚嚴。在洪承疇所部諸鎮中,以吳三桂系戰力最強。吳三桂並不以此滿足,他還專門再訓練了一支極為精銳的千人騎兵。共分二十隊,每隊五十人。「置簽二十支,書領隊姓名,插靴筒中。遇信急,受制籤呼某,某即領本騎隨之,衝突無不利」。 1641年(崇禎十四年)松錦之戰以明軍慘敗告終。如果說二十三年前的薩爾滸之敗標誌著後金掌握了關外的主動權,那麼松錦之敗則表明明庭已在整個戰局上敗象畢露。松錦之敗使明庭喪失了大量精兵和戰將。驍將曹變蛟等被俘遭戮。洪承疇、祖大壽等投降。只剩下吳三桂在寧遠山海關一線苦撐著局勢。吳三桂在極端困難的狀況下招撫流亡,重振軍旅。不久又組織起一支數萬人的軍隊,堅守山海關和關外寧遠等城。在原遼東戰將或亡或降的情況下,吳三桂成了碩果僅存的抗清名將。次年皇太極又發動壬午之役。派遣阿巴泰、圖爾格率兵避開由吳三桂防守的山海關,由黃崖口一線入邊。燒殺擄掠,兵鋒直達山東蘇北。關內諸明將皆望風而逃。只有吳三桂仍敢率兵入關邀擊清軍,並屢有斬獲。

再到1643年,如前所述,吳三桂的堅決抵抗使所向披靡的清軍在寧遠城下第三次苦嘗敗績。 為了解決山海關這道難以越逾的屏障,清庭向吳三桂展開了強大的招降攻勢。由於吳三桂的舅舅祖大壽和恩師洪承疇以及眾多的兄弟、同僚如吳三鳳、祖可法、張存仁等均已降清,故皇太極除親自寫信向他招降外,還叫這些與吳三桂有種種關係的降將寫信給他勸降。但吳三桂終不為所動。當然這一方面是由於其父留在京師似為人質,另一方面當與吳三桂的抗清意識分不開。

促使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的客觀原因 明季之末大量的明庭故臣變作漢奸的原因是多式多樣的。常見的是戰窮活命型和投效覓官型。前者典型為洪承疇、祖大壽等,後者典型為張存仁、馬光遠、馮銓等。吳三桂跟他們都不同。吳三桂沒有戰窮。山海關和五萬將士均在他掌握之中。他官至明庭總兵官、平西伯。若明庭得以延壽,他的陞官圖仍未有窮期。更為重要的是,從十幾歲至此他一直處在與滿清毫不妥協的交戰之中,可以說他身上並無顯著的投降因子。鑒此,有必要探討他終究投降的原因。

毫無疑問,應該承認客觀因素是促成吳三桂蛻變投降的重要原因。這客觀因素就是李自成入京後所採取的一系列錯誤作法。基於農民起義軍對地主豪紳階級和故明官僚的痛恨,大順軍許多將士對明庭降臣進行拷掠追贓是可以理解的。問題在於李自成並不具備一個封建改朝換代者的眼光和胸襟。古代的農民起義並非近代、現代的民主革命。它只能是以一個新興的王朝代替原有的王朝。大順要能站穩腳跟就必須與故明官僚合作。而且這些故明官僚已拋棄朱明政權張開雙臂準備與大順朝合作了。可是李自成竟對箇中奧秘欠缺洞悉。任由大順將士去拷掠故明官員,甚至騷擾百姓,於是李自成大失京師民心。許多故明官員降後復萌叛志,有的則化裝潛逃。

從整體上來看,大順的作法是丟棄了於自身政權的穩定十分重要的故明官僚的合作,從局部上來看,是逼反了吳三桂。這既是促使吳三桂降清,也是使大順朝由盛至衰最終覆滅的關鍵。對於那十幾天--歷史長河中短短的一瞬間里的情況各種史籍中有著略有出入的記載。在劇烈的變動面前,吳三桂情緒激動舉止失措。有記載說他已接受李自成的招降。只是在還沒有完全公開之時,又陸續得到父親被關押拷掠和愛姬被霸佔的消息。有說是,他還勉強能接受父親的遭難,卻決不能接受愛姬的受辱。他明白自己是處在滿清和李自成兩大勢力的夾縫之中。無論是出於父親滯留京城的考量,還是從他與滿清拼殺了十幾年的仇恨來看,他歸降大順才是順理成章的。可是三十二歲血氣方剛的青年武將在斬了李自成的使節並口出「李賊自送頭來」的狂言後,就自斷了這條應該走,並且本來已打算走的路。可是儘管如此他對降清仍有顧慮,以至在獲悉李自成起兵後曾想自戕以了斷一切。然而當他面對現實後,只得走出向滿清搬兵的招數。而這一搬就把滿清的都城從瀋陽搬到北京,吳三桂沒有後悔葯可吃。

對吳三桂的評價自古以來褒貶不一,但只要在歷史上有屬於自己的那一頁,就是歷史的贏家,沒有完美的東西,歷史只是為了證明曾經來過,是非功過,無可厚非。

你讀過之後是如何看待吳三桂的一生的?請留言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譚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千古黃鶴樓:一座千年古樓,多少佳作名篇
姓氏文化探源-馮姓

TAG:譚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