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慧居寺擴建時,抗日戰爭爆發,在日寇的鐵蹄踐踏下被迫停止

慧居寺擴建時,抗日戰爭爆發,在日寇的鐵蹄踐踏下被迫停止

慧居寺原名慧慶庵。背依高山,面臨竹海,環境幽美。慧居寺始建於清代,1938年重建大殿,易今名。擴建時,抗日戰爭爆發,原計劃建的山門、前殿及兩廂附屬建築,雖木石磚瓦已準備就緒,在日寇的鐵蹄踐踏下被迫停止。殿宇恢宏壯觀,金碧輝煌。大雄寶殿面寬約12米,進深約10米,高10餘米。大殿正面供奉釋迦、藥師、阿彌馱「三世佛」和文殊、普賢菩薩像,兩側是十八羅漢坐像。佛像全用乾漆夾絲製成,造型優美,各具形態。佛像背後有後門通往後殿。出大殿後門過兩丈遠的巷道,踏上數級台階就進入後殿。接下來跟著小編詳細了解一下吧。

後殿兩層,樓下為地藏殿,供奉金地藏。樓上為觀音殿,供奉的是手持凈水瓶、拿楊柳枝、作拋酒甘露狀的「凈水觀音」。所供佛像均為金色塑像,龕外有玻璃護罩。樓上樓下都是三開間,窗明几淨。佛龕後用雙層板壁隔成房間,根據需要,可將板壁裝卸、組合成大小不同的活動場所,設計精巧。平時則隔成房間,接待雲遊僧人歇息。大殿與後殿之間有一兩層樓殿,把大殿與後殿連成一體,是作為寺院的附屬建築用作客堂、禪房配殿之類。新建韋馱殿與其他殿宇相連,氣勢宏偉。經韋馱殿後門或左側石階而下,不遠即至華嚴古洞。

華嚴洞深藏在峭壁的幽壑之內,旁臨小溪,洞前築牆成屋。洞高約2.4米,寬約8.5米,深約13米。洞被隔成內外兩間,外間供奉一尊佛像,內間築成小樓,下鋪地板,非常幽靜。華嚴洞周圍是高峰深谷,佳木繁盛,靈草叢生,有石斛、石耳、靈芝、黃精、首烏等多種貴重的野生藥材,歷來為道家採藥煉丹之所。慧居寺已是登山道的一半,再往上走,山道陡險,攀登其上,如緣天梯。過「東南第一山」摩崖題刻,再上就是弔橋了。這裡距慧居寺2.5公里。「弔橋」是半山寺的俗稱,古名「翠雲庵」。寺背依山峰,面臨絕壁,異常險峻。

殿前為走廊,下裝板壁,上安玻璃,可隔窗眺望。走廊東西兩端有一個小門供出入,去天台的遊客上下必經此門。登山的人到此,都要小憩片刻。半山寺周圍樹木蔥蘢,碧雲疊翠,雲海滾滾,煙濤茫茫遊客行走其間,雲幕下笑語喧嘩,唯聞其聲,不見其人。由弔橋拾級而上,經祝福樓,過「漸入蓬萊」、「為善為寶」等摩崖題刻,來到觀音峰。觀音峰臨峰建有圓通庵,峰名取代了寺名。門前有一奇石聳出雲端,酷似寺院塑繪的「白衣觀音」形象,這就是九華奇景之一的觀音岩。只見「觀音」長袍、寬袖大領,風帽披至肩頭,左肘微曲,袍襟覆蓋兩足,輪廓清晰。

當晚霞放彩、夕陽殘照之時,更加顯得絢麗多彩。觀音岩下,石峰如林,古松挺秀,有「觀音洞」、「太極洞」、「犀牛望月」等勝景。觀音峰1公里即到古拜經台。因為「拜經」較通俗易記,所以都稱它「古拜經台」。一般來朝九華山的香客都要到這裡來朝拜金地藏拜經留下的遺迹,香火一直旺盛。「文化大革命」期間,寺院遭到嚴重破壞,佛像被毀。改革開放之後,募化資金近千萬元,重新修建了大雄寶殿、僧寮、藏經樓、地藏殿、山門樓、大型素餐廳及香客接待用房,總建築面積達二千多平方米。

拜經台大雄寶殿為1994年奠基,1996年落成,建築面積650平方米。面闊五間,重檐歇山頂,檐角飛翹,頂覆黃色琉璃瓦,框架結構,造型莊重、渾厚。殿內正中供奉「三世佛」,左右為文殊、普賢菩薩,兩側為十八羅漢。佛像背後是海島觀音。大殿旁建有拜經台招待所,有高中檔客房,提供素齋宴席,飲用優質礦泉水。加之這裡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是遊人香客棲憩的理想場所。晚上在這裡住宿,第二天早上可登天台頂看日處。從大雄寶殿旁登10餘級台階,即到金地藏拜經遺址。

現築有敞廳式瓦屋一間,寬3米多,高約7米,面積約10餘平方米。門上方嵌有「古拜經台」四字,門兩側有石刻楹聯:「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內供金地藏坐像,兩側有十殿閻王塑像。金地藏坐像前的地面上突有一塊方形岩石,石上有一對淺淺的腳印,傳說是當年金地藏拜經時留下的。到這裡的香客,常將自己的雙足在印上踏幾次,以祈求地藏菩薩保佑。古拜經台左側是彌勒殿,內供彌勒像,兩側為哼、哈二將。過彌勒殿為一天井院四周為兩層樓閣。

彌勒殿對面的二層樓上供有一尊白玉卧佛,潔白細膩,形象生動。彌勒殿前崖下,依山建有九華山佛教協會天台山接待社,供到天台頂觀日出的遊客投宿到了拜經台,景色更為幽異,嶺上有嶺,峰外有峰,使人頓感山風呼嘯,似遠離人間,如進入仙境。從古拜經台向上,走完十王峰下一段弧形山路,沿青龍背向前,即至天台峰。路有許多景點,鬼斧神工,惟妙惟肖,令人嘆為觀止。拜經台後岩壁上一石,酷似老鷹,名「老鷹爬壁」,又名「大鵬聽經石」。

蠟燭峰如刀劈斧剁,垂直壁立近百米,峰頂簇生著幾棵枝葉平伸的松樹,恰似燭蕊,整個峰像永世不滅的蠟燭永照九華山。蠟燭峰北側的兩座山峰,一峰頂有一塊岩石,如烏龜伸頭仰望北方天空,人稱「金龜朝北斗」;一峰上一塊巨石像犀牛獨居山巔,每當月明星稀之夜,似乎是在凝視皓月,故稱它為「犀牛望月」。其他還有「金雞啼鳴石」、「木魚石」、「仙人擊鼓石」、「觀音石」等,令人目不暇接。看完文章後,大家有什麼看法可以積極留言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潔說娛樂 的精彩文章:

東南亞吸收了印度文化,尤其以印度宗教,和政治理論最為重要
普吉島有著漫長的海岸線,遍布著呈彎月形的沙灘,有珍寶島的美稱

TAG:心潔說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