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三十六計中,它是最廣為人知的一計,但也被誤導了好多年

在三十六計中,它是最廣為人知的一計,但也被誤導了好多年

在三十六計中,我們都知道有一計叫做走為上計,這一計是最廣為人知的,但是同時這一計也是人們對它存在有較大誤解的一計。俗話說得好:「走為上計,全師避敵,左次無咎,未失常也。」這一計謀同時也多次出現在各種古代的文學記載中,比如說《南齊書.王敬則傳》中就曾經寫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同時,在北宋的小說《冷齋夜話》里對這一計也做過記載。

走為上計這一計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打不過敵人的話逃跑就行了,當兩軍對壘的時候,如果戰場形勢對自己這一方特別不利的時候,在合適的時間逃離戰場是最正確的選擇。《三十六計.按語》中也提到:敵勢全勝我不能戰,則必降必和必走。在我方處於劣勢的時候,一般情況下只有三種選擇,投降求和以及撤退。但是很多時候都已經被人打的連連撤退了,可是為什麼最後逃跑還能夠成為上策呢?

因為在戰場上的時候,投降就意味著我方是徹底認輸了,求和的話也代表著我方戰敗了,但是只有逃跑這一種情況是不算失敗的。有的時候選擇撤退是為了在自己在與敵方對峙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所以才會選擇撤退來儘可能的保存自己的實力。甚至有的時候,主動撤退的話還能夠給自己爭取到非常有利的地形,以便於自己在合適的時候可以對敵方發起反攻,甚至有的時候還可以扭轉戰局。所以說,在我方形勢不利的情況下,撤退便是最好的選擇。

趙構在沒有當上皇帝的時候是沒有任何地位的,靖康元年,金兵將大宋的都城圍住了,說是要帶走一個王室作為人質。面對這個情況,宋徽宗的各個兒子都顯得是畏畏縮縮的,但是只有趙構一個人站出來了並且表示自己願意主動前往。在趙構到了金兵陣營之後,他發揮出了自己在這一方面優秀的才能,他那神勇的表現讓金兵覺得他不像是王室里的人所以便把他給放了。後來在金兵再一次要進攻北宋的時候,趙構又一次地挺身而出請求議和。到了這個時候朝廷中的大臣都對趙構產生了敬意,在這個時候北宋的皇帝都已經被金兵給抓走了,這個時候,趙構便成為了王室里的唯一血脈,所以說朝廷中的大臣自然而然便擁護趙構成為了皇帝,並且建立了南宋。

建立南宋之後,金兵還是一直侵略南宋。兵馬疲弱的趙構因為沒有對抗的實力,所以便選擇了逃跑,而且一路逃到了海上。因為金兵的海上作戰能力為零,所以趙構在這種情況下便成功脫身了,這才得以保住了趙氏家族最後的根基。後來,趙構遷都杭州,南宋朝廷才初步穩住了根基。南宋在與金兵周旋了一百多年後終於在1234年成功的終結了金國的皇帝。

走為上計看似是沒有辦法的選擇,實際上是為了以後卷土再來所以說在打不過的時候走為上計才是正確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怪獸 的精彩文章:

3大軍閥都曾為她痴迷,為了躲避風頭她匆忙出嫁,結果:終身守寡

TAG:歷史怪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