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萊奧納多·達·芬奇《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

萊奧納多·達·芬奇《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

達·芬奇是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著名畫家,與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並稱「文藝復興三傑」。達·芬奇一生在繪畫上孜孜追求,為我們留下許多名垂千古的傑作。其中最著名的是《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

現代學者稱他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繪畫,體現了他精湛的藝術造詣。他認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對象是人體,人體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畫家應以人為繪畫對象的核心。

《蒙娜麗莎》

最著名的作品是《蒙娜麗莎》現在是巴黎的盧浮宮的三件鎮館之寶之一。《蒙娜麗莎》也展現了神性和人性的光輝,肯定了人從自然狀態脫離而存在的意義。在構圖上,達·芬奇為了加強對人物時代特徵,打破了打破了傳統的構圖方式,突破了對女性的刻畫到了腹部。達·芬奇在《蒙娜麗莎》繪畫中,成功地運用了「漸隱法」繪畫技法。「蒙娜麗莎」人物形象,與背景界限不太明晰,人物輪廓不那麼明確,彷彿融人背景之中。尤其是在該人物形象的眼角和嘴角處,作者是著意使用了「漸隱法」繪畫技法,讓眼角和嘴角漸漸融人柔和的陰影之中,從而造成了含蓄的藝術效果,極大地豐富了形象的意蘊。

蒙娜麗莎》|縱77cm*橫53cm|巴黎的盧浮宮

《蒙娜麗莎》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創作的油畫,現收藏於法國盧浮宮博物館。該畫作主要表現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靜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 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方向;該作品折射出來的女性的深邃與高尚的思想品質,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於女性美的審美理念和審美追求。每年到盧浮宮鑒賞《蒙娜麗莎》作品的人數,大約有600萬左右。1952年,德國發行首枚《蒙娜麗莎》郵票。

《最後的晚餐》

《最後的晚餐》是義大利藝術家列奧納多·達·芬奇所創作,以《聖經》中耶穌跟十二門徒共進最後一次晚餐為題材。畫面中人物的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神態,以及手勢、眼神和行為,都刻畫得精細入微,惟妙惟肖,是所有以此題材創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達·芬奇不僅在繪畫技藝上力求創新,在畫面的布局上也別具新意。一直以來,畫面布局都是耶穌弟子們坐成一排,耶穌獨坐一端。達·芬奇卻讓十二門徒分坐於耶穌兩邊,耶穌孤寂地坐在中間,他的臉被身後明亮的窗戶映照,顯得莊嚴肅穆。背景強烈的對比讓人們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於耶穌身上。耶穌旁邊那些躁動的弟子們,每個人的面部表情、眼神、動作各不相同。尤其是慌亂的猶大,手肘碰倒了鹽瓶,身體後仰,滿臉的驚恐與不安。

《最後的晚餐》|420*910|義大利米蘭聖瑪利亞感恩教堂

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不僅標誌著達·芬奇藝術成就的最高峰,也標誌著文藝復興藝術創造的成熟與偉大。這件作品達到了素描表現的正確性和對事物觀察的精確性,使人能真切感受到面對現實世界的一角,在構圖處理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人物形象的組合構成了美麗的圖案,畫面有著一種輕鬆自然的平衡與和諧。更為重要的是,他創造性地使聖餐題材的創作向歷史源流的文化本義回歸,從而賦予了作品以創造的活力和歷史的意義。

生平簡介

1452年,生於佛羅倫薩附近的芬奇鎮

1472年,結束了跟隨韋羅基奧的學藝生活

1482年,遷居米蘭,在那裡主要為米蘭公爵盧多維科·斯福爾扎創作

1495—1498年,繪製《最後的晚餐》

1499年,在米蘭被法國人佔領之後離開米蘭

1500—1508年,主要在佛羅倫薩從事創作

1503—1505年,繪製《蒙娜麗薩》

1508—1513年,居住在米蘭

1513年,遷居羅馬

1516—1517年,接受法國國王弗蘭西斯一世的邀請遷居法國

1519年,去世,享年67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溫新影評 的精彩文章:

好星推薦·雕塑是繪畫的火焰,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文藝馥心

TAG:溫新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