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史上速度最快的航天器,你知道是哪個嗎?

史上速度最快的航天器,你知道是哪個嗎?

當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於1958年10月1日成立時,人類還從未進入過太空。我們對大多數行星的模樣一無所知。我們沒近距離觀察過彗星和小行星。踏上另一個星球更是痴人說夢的事。可只過了短短六十年,今天我們對太空的認識已經遠超此前的想像。

NASA的主要目標在於擴展我們對於太空的認識,開發能將人類送至其他恆星的航天器。它一直沉著地應對著這些挑戰,從登陸月球,到取得遙遠世界的奇妙影像。它源源不絕地回饋給我們精彩紛呈的科學成果。

而NASA的千里之行才剛剛開始,更多能翻天覆地的進展仍在未來等待。儘管NASA在過去六十年間取得了令人驚嘆的成就,但其最輝煌的時代遠未到來。

1

1958. 10. 1

美國航空航天局(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縮寫為NASA )成立,並發展成面向民用和科研的太空機構。NASA脫胎自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 伴隨著美國航天機構究竟要為民用還是軍用服務的爭論誕生。在大量科學家和研究者的支持下,民用意見最終勝出。NASA初始僱員8000人,年度經費10億美元。今天它麾下員工超過17000人,年經費額有190多億美元。感謝那些為和平用途抗爭到底的先驅們,今天的NASA已經成為全球空間科學和探索的翹楚。

2

1958. 10. 11

NASA使用雷神–艾布爾火箭發射了第一艘飛行器,先驅者1號(Pioneer 1 )。先驅者1號本來雄心勃勃準備前往月球,但一個編程錯誤讓其在發射後不到兩天就墜落地面。

3

1959. 3. 3

先驅者4號發射。它是美國第一艘飛越月球的飛行器。

4

1959. 5. 28

艾布爾和巴克成為第一對經過空間飛行後,活著返回地面的猴子。

5

1961. 5. 5

阿蘭·謝潑德乘坐自由7號宇宙飛船,成為第二個進入太空的人(比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晚了幾周)。在15分鐘的飛行中,飛船最高到達海拔187.5千米的外層空間。

阿蘭·謝潑德在自由7號上的照片。

6

1962. 2. 20

約翰·格倫成為第一個環繞地球飛行的美國宇航員。

7

1962.7.10

第一顆通訊衛星——特斯拉1號發射。

8

1965. 3. 23

搭乘雙子星3號,第一次有兩名美國宇航員同時進入太空。

9

1965.7.15

水手4號傳回第一張火星近景照片。

10

1966.6.2

第一艘美國無人飛船——勘探者1號降落月球。

11

1968. 12.21~27

阿波羅8號實現第一次載人環月球航行。

12

1969.7.21

阿波羅11號宇航員尼爾斯·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成為首次踏上另一個星球表面的地球人。這項人類歷史的壯舉結束了美蘇之間的太空競賽。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搭載的小鷹號登陸艙於7月20日下午著陸,但阿姆斯特朗直到7月21日早晨才出艙踏出了「人類的一大步」,奧爾德林緊隨其後。兩人在月球表面進行了多項實驗,採集了月球岩石,拍攝了大量照片,並在返航前將一塊銘牌留在了月球。阿波羅登月不僅是NASA的里程碑,也是全人類取得的最偉大成就之一。

13

1970. 4. 11~17

阿波羅13號經歷災難性的任務失敗後脫險。

14

1971.7.26~8.7

阿波羅15號完成首個使用月球車的長時間月球任務。

15

1971.11.14

水手9號成為首個環繞另一行星(火星)的飛行器。

16

1972.3.3~1973.4.6

先驅者10號和11號發射並前往木星和土星。

17

1972.12.7~19

阿波羅17號完成最後一次載人月球任務。

18

1973.5.14

美國首個太空站——天空實驗室,發射升空。

澳大利亞一小鎮開玩笑地給NASA開了一張亂扔垃圾的罰單,因為1979 年,天空試驗站的碎片掉落進了大氣層。

19

1975.7.15~24

與蘇聯合作開展阿波羅—聯盟測試計劃。

20

1976.7.20

海盜1號成為人類首個降落在火星表面的飛行器。它運行超過6年時間,在這顆紅色行星上尋找生命跡象,並拍攝了大量令人震撼的火星景色。

21

1976.9.3

海盜2號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

22

1977.8.20

1965年夏天,NASA的科學家發現每隔176年就會有一次罕見的行星排列,使得飛行器可以沿著「太陽系大環遊」路線造訪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這項發現最終促成了旅行者計劃,包括旅行者1號和2號兩艘飛行器。前者於1977年9月5日發射,後者於1977年8月20日發射。

兩個旅行者首次拍攝到四大行星及各自衛星的照片。人類第一次得以近距離觀察土星環,木星條紋以及其他行星景象。速度更快的旅行者1號還成為首個飛離太陽系的人造飛行器。兩艘飛行器目前正飛入星際空間,而且仍在傳回信號。

旅行者1號和2號向人類展示了前所未見的外層太陽系。

23

1978.12.4

先驅者金星軌道飛行器進入環金星軌道。

24

1981.4.12

宇航員約翰·楊和羅伯特·克里平駕駛太空梭進行首次飛行。哥倫比亞號成為世界上首個可以重複使用的空間飛行器。太空梭可以在軌道上運行數星期後再返回地球並在跑道上降落。這是自1975年後,美國首次載人飛行,並作為NASA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載入史冊。太空梭計劃接下來大獲成功,一共建造了5艘,完成了133次飛行任務,但亦代價不菲。兩次任務經歷了失敗的慘劇:1986年挑戰者號發射後不久就在空中爆炸,7名宇航員喪生;2003年哥倫比亞號在返回地面途中解體,同樣造成7名宇航員罹難。

NASA在第二次太空梭發射時就不再把運載火箭塗成白色,因為他們發現油漆會讓火箭重量增加270千克。

25

1983.6.18~24

薩莉·賴德成為美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女性。

26

1984.4.6~13

挑戰者號太空梭完成首個衛星在軌維修任務。

27

1986.1.24~1989.8.25

旅行者2號先後傳回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近景照片,揭開了這兩個冰態巨行星的神秘面具。探測器拍攝的行星及其衛星照片讓人驚嘆。直到今天,它仍然是唯一造訪過這兩個行星的飛行器。

旅行者2號拍攝的天王星照片。

28

1986.1.24

旅行者2號進行了首次也是唯一次天王星掠近飛行。

29

1989.5.4

麥哲倫號航天器發射,前往測繪金星表面。

30

1989.8.25

旅行者2號進行首次也是唯一次海王星掠近飛行。

31

1989.10.18

伽利略號航天器發射,其任務是環繞木星進行探測。

32

1990.4.24

哈勃太空望遠鏡發射升空。作為NASA天文學項目之冠,哈勃是當時最具雄心的太空望遠鏡。哈勃望遠鏡長13.2米,質量接近11000千克,由發現號太空梭送入軌道。但是,運行後不久就發現它的主鏡片有嚴重瑕疵,導致所拍攝的深空宇宙圖片出現模糊。直到1993年11月奮進號太空梭成員才通過一次非常複雜的維修任務使其恢復正常。之後很快,它就開始完全改變我們對整個宇宙的認識。哈勃探測的對象從絢麗的星雲到遙遠的星系無所不包。它幫助我們確定了宇宙的年齡,甚至發現了冥王星的新衛星。今天它仍老當益壯,探索不止。

33

1991.10.29

伽利略號完成了第一次小行星掠飛。

34

1995.6.27~7.7

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對接。

35

1995.12.7

伽利略號向木星大氣釋放了一顆探測器。

36

1997.1.20

伽利略號在木星最大的衛星木星二上發現了地下海存在的證據。

37

1997.7.4

火星探路者成為首個在火星上行駛的漫遊車

火星探路者在著陸地點拍攝的照片。

38

1997.10.15

卡西尼探測器發射,開始了前所未有的土星之旅。它還攜帶了歐洲空間局研發的惠更斯著陸探測器,用於對土星的衛星——土衛六進行探測。

39

1998.12.4

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美國節點艙——團結號,發射升空。

40

2000.11.2

首批成員抵達暫還僅由幾個模塊構成的國際空間站(ISS)。遠征1(Expedition 1 )小組由美國宇航員比爾·謝潑德和俄羅斯宇航員謝爾蓋·克里卡列夫和尤里·吉德森科組成。從此人類開始常駐太空。國際空間站是一項里程碑式的成就。NASA、俄羅斯及其他國際合作者攜手將其打造成一個前所未有的全球合作項目。空間站的設計源自NASA此前命名為自由空間站的計劃,但是NASA意識到僅憑一己之力難以完成,於是開始接受國際合作。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冷戰結束不過二十來年,此前的頭號對手成為了主要合作夥伴。這段太空友誼目前仍未結束。

遠征1(即第一批成員)駐留時,國際空間站的外貌。

41

2001.2.12

Near-休梅克號近地小行星交會探測器成為第一個在小行星上著陸的探測器。

42

2002.5.28

火星奧德賽探測器在火星上發現水冰存在的跡象。

43

2004.1.4~25

勇氣和機遇號漫遊車在火星表面著陸。

勇氣號拍攝的照片,這是從其他行星傳回的解析度最高的照片。

44

2004.7.1

卡西尼-惠更斯探測器進入環土星軌道。

45

2005.7.4

深度撞擊號(Deep Impact )發射的撞擊器衝擊坦普爾1號彗星。

46

2006.1.15

星辰號(Stardust )首次將採集到的彗星塵埃帶回地球。

47

2006.3.9

卡西尼發現土衛二上存在間歇噴泉。

48

2008.5.25

鳳凰號探測器在火星著陸。

49

2009.3.7

NASA的開普勒空間望遠鏡發射。它是第一台被設計用於搜尋太陽系外行星的太空望遠鏡。該任務最終大獲成功,不僅發現了數以千計的太陽系外行星,而且徹底改變了我們對銀河系的認識。

50

2010.1.4

開普勒望遠鏡首次發現了太陽系外行星

51

2010.2.11

用於研究太陽的太陽動力學天文台發射升空。

52

2011.3.18

信使號探測器進入環水星軌道。

53

2011.7.16

曙光號(Dawn)探測器進入環灶神星軌道。

54

2011.7.21

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完成最後一次飛行後著陸。

55

2012.8.6

好奇號漫遊車著陸火星。它是NASA送往其他星球的最先進的漫遊車。它傳回的結果顯示,遠古火星上曾有液態水,而且可能一度適合生命存在。

56

2012.8.25

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

57

2015.3.6

曙光號進入環穀神星軌道,也因此成為第一個環繞過兩個地外天體的探測器。

58

2015.7.14

NASA的新視野號(New Horizons )飛行器首次造訪冥王星,傳回了這個遙遠世界至今最為清晰的圖像。新視野號於2006年1月19日由大力神V型火箭發射升空,以58 536千米/小時的速度飛向深空,創下了飛行器脫離地球軌道的速度記錄。這次冥王星之旅將歷時9年,橫跨47億千米。新視野號最終於2015年7月14日飛越冥王星,傳回冥王星表面及其最大的衛星卡戎的迷人景象。

新視野傳回的冥王星圖像。

59

2016.7.5

以太陽能為動力的朱諾探測器進入環木星軌道。

60

2016.9.8

奧西里斯小行星探測器(OSIRIS-REx)發射,前往小行星貝努(Bennu)進行採樣探測。

61

2017.9.15

卡西尼探測器結束使命,墜入土星大氣。

卡西尼號墜毀前拍攝的土星環照片。

62

2018.4.18

凌星太陽系外行星探測衛星(Transiting Exoplanet Survey Satellite,TESS)發射升空,意在尋找更多的外太陽系行星。

63

2018.5.5

洞察號(InSight)著陸探測器發射,踏上火星之旅。

64

2018.8.12

帕克太陽探測器發射升空,前往觀測太陽。

帕克太陽探測器將會是速度最快的航天器。速度可達近700000 千米每小時。

這部精彩紛呈的NASA60年發展史

來自全球頂級科學團隊打造的知識圖解雜誌——《萬物》

選擇HIW中文版《萬物》的6大理由:

1

專業團隊,權威保證

聲名赫赫的《How it works》(簡稱HIW)是享譽全球的知識品牌,隸屬英國Future集團。Future集團是英國排名第一的消費類雜誌出版商,擁有65種常規雜誌、2000種雜誌書和世界領先水準的付費網站,在全球擁有上億用戶。創刊僅10年就已風靡全球,在15個國家和地區出版發行,受到全球讀者的熱愛與追捧!

《How It Works》擁有豪華的專家團隊,頂級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全球著名博物館與圖書館的專家輪番上陣撰稿。僅一期雜誌,就能請到大英圖書館的科學史研究員、劍橋大學碩士、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工作人員、生物醫學記者等。

中文版的《萬物》由《環球科學》編輯團隊製作。編輯團隊將延續《環球科學》的編輯模式,邀請國內專家翻譯、審校,將原汁原味呈現英國原版《How it works》的內容精髓,確保科學性、準確性與趣味性。

2

從8歲到99歲,都能找到你的真愛

這是一本真正涵蓋了科技前沿、機械工程、太空探索、生命科學、自然博物、人文歷史等話題的神書。內容夠廣博,又夠前沿、夠有趣,時效性強又有深度。

它給我們講述萬物背後運轉的科學,充分滿足你對世界的好奇心。

無論你是科技控、博物控、天文控、歷史控還是動手控,這本雜誌都能讓你愛不釋手。

3

獨一無二的視角,帶你重新認識世界

不同於市面上的所有雜誌,《萬物》從內部構造出發,帶領你以前所未有的視角重新審視世間萬物。

每期超過100幅的科學圖解和高水準的三維視覺,將複雜的原理變成觸手可及的立體畫面。

《萬物》拒絕知識碎片化、拒絕低信息量,將完整的、前沿的科技新知整合為有趣的、有邏輯鏈的故事,形成知識圖譜。

4

每一期雜誌,都是一場視覺盛宴

精美的科學主題插畫不常見,在科學家指導下完成、兼具科學性與藝術性的插畫更是珍貴。

而在《萬物》雜誌中,你可以看到由插畫大師斯蒂芬·比斯蒂(Stephen Biesty)等世界一流藝術家親自製作的插圖。精心構思的科學腳本和科學思維邏輯,通過繪畫大師,得以生動呈現。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萬物》的藝術水平不亞於任何一本繪本讀物。每期隨刊贈送的萬物大海報和禮品,都是讓你愛不釋手的收藏。

5

令你腦洞大開的奇思妙想

除了深度大圖,《萬物》還會帶來很多令你眼前一亮,顛覆認知的奇思妙想。

與黑洞相反的「白洞」是否存在?

小小的水母為什麼能摧毀海洋環境?

不會開口說話的植物,是怎樣相互交流的?

轉呼啦圈背後的物理原理你知道嗎?

……

從天文地理到生物奧秘再到生活百科,在《萬物》中打開腦洞!

6

如此豐富的內容,每期只要24元

小編在圖書商城瀏覽彩版圖書時,常常被動輒3位數的標價勸退。但在這裡,你不用擔心價格——每期88頁全彩的《萬物》雜誌,定價僅30元!

現在購買19年全年雜誌,享創刊優惠:

286元包郵

更有19全年《萬物》+《環球科學》限時優惠:

5折包郵

360元將兩套頂級科學雜誌帶回家

還有《萬物》單獨購買鏈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 的精彩文章:

HPV引發男性口腔癌,男性同樣需要HPV疫苗
有Y染色體也能變女生:3種DNA「暗物質」可逆轉胎兒性別

TAG:環球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