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影院寒冬現形記——星美的故事

影院寒冬現形記——星美的故事

星美的故事是這樣的。


時間:2018年9月的傍晚,北京初秋時節,樹葉剛開始漸漸泛黃。

地點:世界城星美影院

事件:影院大門緊閉,只留下了一個小出入口,陸陸續續有人進出影院,但是他們不是來看電影的,是來影院搬走各式各樣的設備的。時不時還有人以為這是電影院,從門外探頭進去,小心翼翼地問道「你們還營業嗎?是不是關門了?」「誰說關門的,只是裝修。世貿天階那兒還有一家。」

影院寒冬現形記——星美的故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星美國際影城(世界城店)

和中國各地許多營業場所一樣,你看到的是影廳內稀稀落落的人員在看手機、刷朋友圈,打遊戲,沒人說話,互不作聲。影院曾經的售票台、小賣部、展示櫥窗等依稀可見,似乎還能想像一兩年前人頭攢動的景象。

過了三個月之後的12月,真相大白,該家影院真的關門了,而且隨之倒下的不僅是北京地區的三家,六家,而是全國的140家!

影院寒冬現形記——星美的故事

如今的星美世界城店(攝於12月22日)

據《法制晚報》報道,搜索星美國際影院的官網後發現,目前星美國際影院在北京可查詢的門店有5家。北京金源IMAX店、北京回龍觀店、北京世界城店均處於暫無影片上映的停業狀態,而北京分鐘寺店和北京西紅門店還在正常營業。

《北京青年報》報道顯示,北京地區的六家星美已從各大商圈悄然消失;購票平台上,星美已停止售票;星美服務電話也無人接聽。根據星美控股公布的2018年半年報,截至6月30日,星美控股旗下共有365家影城。

到了11月底,在星美票務APP上,各個城市的星美至少有三分之一已經陷入大規模停業狀態。

影院寒冬現形記——星美的故事

終於,在今年12月6日晚間,星美控股再也「包不住火」了,發布公告稱,該集團於中國經營約320家影院,其中約140家已短暫停業,而約11家有可能將於不久後因集團不能支付租金而失去贖回權。

「已經反覆強調了,各位,140家暫停營業的影院中,有相當大比例的影院為積欠1~3個月不等的物業租賃費用,且絕大多數已和物業達成共識,在資金陸續到位的情況下會迅速重啟營業,我們還會回來的。」

面對多方媒體記者的集中轟炸,星美院線的公關負責人一遍又一遍地予以澄清。

影院寒冬現形記——星美的故事

只可惜,星美控股的公告還透露了一些院線方面也根本無法解答的問題:


公司還有37.7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3.32億元)債務尚未還清;

集團對若干僱員工資尚未支付總額約為1.08億港元;

集團若干租賃物業的租金尚未支付總額約為2.01億港元;

集團影院對上映電影的供應商尚未支付相關版權費總額約為1.5億元。

簡單來說,星美不僅關閉了140家影院,而且還欠了多筆巨額債務,這樣的問題已經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明白的。

許多人會好奇——作為老牌的院線公司,究竟星美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呢?

故事還要倒推到十五年前。

從輝煌到落寞

時間來到2003年,這一年,中國電影及院線全面推進產業化,星美影院也在這一年宣告成立。

2004年,是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分水嶺。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先後發布《關於促進廣播影視產業發展的意見》和《關於加快電影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同一年,星美金源店開業,作為國內第一家現代化多功能影院,該店在當年引起巨大轟動。

影院寒冬現形記——星美的故事

星美國際影城金源店

2005年,萬達看準了政策利好時機,正式進軍影院生意。這一年,星美在全國院線排名第五,而且,星美與中影合營的國內首家全國性院線中影星美影院一直位居全國第二。

從2009年開始,電影產業又迎來一輪高速運轉期,大量資本的湧入使得電影產業鏈條中的終端——影院建設開始進入跑馬圈地時期。

2005年-2015年,時針走地飛快,中國電影票房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突飛猛進,在2015年迎來了所謂「中國電影票房爆發元年」

這十年的星美也在不斷成長,但是似乎速度只是平均水平。2015年中國影院數量達到6484家,星美的影城數目為130家。

影院寒冬現形記——星美的故事

2016年成了星美集中爆發的一年,眼看全國各地影院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星美決心大幹一場。

2016年星美租賃土地及樓宇、租賃裝修及電影院設備支出增加約6.9億港元,另有17.19億港元用於收購多家影院,星美採取的策略是迅速擴張:在一二線城市市場基本飽和的情況下,星美跑馬圈地,迅速向三四線下沉。

終於,到了2017年年底,星美的影院數變為365家,屏幕數達到2290塊屏幕。那一年,母公司星美控股還榮獲2017年「最具投資潛力港股上市企業」。

「手握4000萬會員,經營模式的持續創新,以及線下場景的重新營造,在顛覆傳統影院的消費場景的同時,未來影院價值或被重估。」

這是當時香港媒體對星美的報道,言辭之間充滿了樂觀。這樣的樂觀有一定道理,相較2016年,星美開店數仍呈增長狀態,銀幕總數增加近26%。星美還制定了「一縣一院」計劃,計劃在2018年年底打造450家影院。

影院寒冬現形記——星美的故事

星美控股2017年獲得最具投資潛力港股上市企業

與星美的膨脹和媒體的樂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電影票房的增速從2016年已經開始放緩,影院瘋狂跑馬圈地的負面效應也開始在2016年末逐漸體現。

星美的高層對於這樣的轉折點其實是能夠察覺的,因為擴張雖然還在進行,但是其2017年的財務狀況已經亮起紅燈。

2017年星美控股營收37.89億港元,虧損2.67億港元,同比增長13.1%,成為當時8家上市影院中唯一虧損的企業。其中,收購與新建電影院導致成本大幅提高,約增加了24億港元。其間,資金鏈緊張的問題明顯凸出。

財務壓力的背後,是影院數量增加,質量下滑背後的經營不善。拓普智庫數據顯示,2017年所有星美影院的場均收益,從2015年的687元跌至536元;上座率也跌至12%,減少3.6%。

影院寒冬現形記——星美的故事

要知道,在2017年,星美院線在國內影投排行榜名列第四,創造了自己的歷史新高,市場份額還在中影之上,僅次於橫店,但是顯然,市場規模和份額的背後是難以填補的財務坑洞和入不敷出的窘境。

就在同一年,拖欠物業費、水電費,拖欠中影數字電影發展有限公司票款,乃至拖欠員工工資獎金的新聞也被陸續爆出,人們這才發現——在星美一馬平川的三年內,已經有不少的漏洞被有意無意地掩蓋起來。

時針來到了2018年,這所有的一切終於被掀了個底朝天。

從行將結束到有人接盤

「星美影院拖欠工資的問題從2016年就發生了,到了2017年那是實在掩飾不住了,這才被媒體廣泛揭發。」

就在星美欠薪傳聞甚囂塵上之際,內部離職的員工終於說出了大實話。

隨之而來,星美影業,星美髮行等拖欠工資的行為從2018年開始被陸續揭露——人去樓空,員工離職,沒有留下一絲留戀,只留下那總計1.08億左右的欠債。

影院寒冬現形記——星美的故事

星美官網,在線客服和電話客服均處於"掉線"狀態——掉線的不僅是他們,是整個星美控股。

掉線的原因是什麼?眾說紛紜,所有的論斷似乎都很有道理,因為星美犯下的錯誤或者背負的原罪實在不少。


「星美一開始在大城市起家,突然向偏遠的三四線城市布網,但又沒有根據城市差異分開管理,就很難運營好。比如星美縣級影院規模較小,但虧損較大,如果大量影院都在虧損,集團里剩下那些還在盈利的影院背負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必須玩命兒掙錢,最後可能就會整體癱瘓。」——有人這麼解釋。


「電影院產業已經從一個不斷追逐增量的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轉變,單個電影院的利潤水平正在不斷攤薄,整個市場的競爭正在從之前的藍海變成日益激烈的紅海,電影院票房收入增速已經逐漸跌至個位數,在這個市場大環境下,星美的問題也就逐漸嚴重。」——也有人如此認知。

「星美之所以舉債也要堅持擴張影院,是因為星美實控人覃輝希望能夠回歸A股,擴大影院的布局可以幫助上市公司做高估值,快速擴張其實也是為了借殼上市做準備。不過今年4月份,覃輝因為違規參與聖萊達財務數據造假,而受到了證監會『5年證券市場禁入』的行政處罰,星美控股影院資產借殼宇順電子登陸A股計劃擱淺。」——更有人如此看待。

無論觀點如何,我們都可以發現,星美浮浮沉沉的歷史進程中充滿了顯而易見的環境因素,還有不為人知的主觀原因。

走到現在的這一步,說再多也於事無補。

好在,故事似乎還未完結。

影院寒冬現形記——星美的故事

今年7月27日,光線傳媒連發多項融資公告,擬融資總額高達70億元,同時加上已有的超過50億元的現金儲備。媒體宣稱,光線傳媒很可能在謀劃一次「百億級」收購,而收購目標則被鎖定為星美旗下的院線業務——事後這一推斷被光線徹底否定。

到了12月13日,有報道稱萬達有意接盤星美影城,前提是「價格合適」。對此,萬達電影投資部門的人士對外表示,「收購星美是誤讀,萬達並沒有表態要接盤星美。」

12月20日,一位接近星美高層的知情人士指出:「作為星美債權人之一,中植系已經組建好團隊,介入星美資金鏈困局,此次變更股權的影院超過50家,交易完成後可能還會交給星美管理,具體方案還未確定。」

星美影院與中植系並非是首次接觸——星美身陷困境的這兩年,關鍵時刻伸出友誼小手的一直都是「中植系」。

星美的故事到這裡差不多可以暫時打住了,故事有美妙的開局,有跌宕起伏的起承轉合,卻還沒有一個合適的結尾。

也許,故事不過才剛剛開始。

影院寒冬現形記——星美的故事

/ 開獎 /

恭喜

線下投票合作影院

獲得《中國合伙人2》電影兌換券

/ MORE /

/ HOT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