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科技圈的成吉思汗:年入1萬億超華為阿里,今砸620億造芯

中國科技圈的成吉思汗:年入1萬億超華為阿里,今砸620億造芯

在中國企業家中,有一個人被稱為當代的成吉思汗,他就是鴻海集團的董事長郭台銘,他的企業在大陸有一個更為人熟知的名字叫富士康。相比成吉思汗用了12年時間才建立了一個橫跨歐亞的大帝國,郭台銘和他的鴻海集團為了就近接單、服務客戶,只用了不到10年時間就打造出了橫跨亞洲、北美、拉丁美洲與歐洲的全球據點,彰顯了中國製造的硬實力。

公司年入1萬億超華為阿里:2018年,《財富》雜誌發布了世界500強名單,在這份榜單中,鴻海集團高居第24位,2017年營收達到1546億美元(超1萬億人民幣)。鴻海的這個營業收入是什麼概念呢?相比之下,中國的另外三大科技巨頭,華為去年的營收為893億美元,阿里巴巴的營收位377億美元,騰訊的營收351億美元,三者之和為1619億美元,也就是說,鴻海一家幾乎就能以一敵三。

鴻海集團於1974年在台灣創辦,最早生產塑膠產品,後來因經營不善,股東退出。郭台銘的夫人林淑如從娘家借來70萬元,開始生產黑白電視機旋鈕,積累了原始資金。郭台銘後來發現模具是產品之母,開始投資模具廠。1980年代,郭台銘開始了全球擴張的雄心,他將製造業的重心從台灣遷往內地深圳,由此開始了在大陸的快速擴張。如今,鴻海在大陸已經擁有超30個園區,創造了百萬的就業機會。

郭台銘之所被稱為成吉思汗,不僅是因為他家大業大,也是因為在他的身上兼有草原狼一樣的野心和雄鷹一樣對時機敏銳的把握能力。祖籍山西的郭台銘繼承了晉商的傳統,晉商以謹慎聞名,不打沒有把握的仗,而是在充分調查並了解的情況下才會出手,一出手就要拍板成交,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郭台銘正是如此。鴻海在企業狼性擴張時免不了併購,而每一起併購案,都為富士康集團新增數十億,甚至數百億美元的營收,郭台銘「購併買業績」的策略,在高科技圈並非首創,但他贏在時機,甚至不少人把他視作科技圈的李嘉誠。

在這一點,日本人可以說是深有體會。就拿郭台銘最近的兩次併購來說,2016年,歷時4年的鴻海收購日本夏普終以鴻海出資3890億日元(約合35億美元)占股66%而修成正果。值得注意的是,郭台銘曾給出高達53億美元的收購價,還承諾承擔起其全部債務,而最後峰迴路轉的結局又讓郭台銘大賺一筆。但日本人卻為此痛心不已,他們總結道:郭台銘一開始給出的巨額報價讓夏普沖昏頭腦,並把所有希望和賭注押在郭台銘身上,結果在之後的談判中, 鴻海卻伺機尋找夏普弱點,最後直戳夏普要害,大幅削減報價並迅速結束戰鬥。而在2018年,鴻海旗下的夏普又收購了東芝的個人電腦業務,作為筆記本電腦的發明者,日本東芝曾長期佔據世界第一的寶座,外界預計這筆收購將達百億日元,結果最後郭台銘只用了40億日元(約2.4億人民幣)的白菜價就拿下了東芝的個人電腦業務,不得不讓人佩服郭台銘高超的「砍價」技巧。

不過,郭台銘並非只會砍價,對於擁有高科技夢想的郭台銘來說,晶元一直是他夢寐以求的一塊大蛋糕,日本晶元巨頭東芝曾出售自己的快閃記憶體業務,郭台銘聞訊立即給出了182億美元(約1200億人民幣)的報價,這在所有計劃收購的企業中是報價最高的,但鴻海收購東芝晶元業務的舉動卻受到了日本社會的差別對待,一位日本官員露骨地表示:「鴻海收購夏普公司是可以的,但是東芝完全不一樣。鴻海的工廠主要設立在中國,日本絕對不會允許這樣的事發生,將盡全力阻止(中國公司收購東芝快閃記憶體業務)。」因此,郭台銘遺憾地與東芝晶元失之交臂。

但這次挫折並沒有讓郭台銘造芯的夢想熄滅,就在12月21日,據外媒報道,鴻海旗下的富士康正在與珠海市政府談判,計劃投資600億元人民幣(約90億美元)在珠海建立一座晶元工廠,目前談判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郭台銘很早在就說過一定會自己造芯,他認為中國可以做出自己的晶元和操作系統。事實上,在收購東芝半導體業務的計劃被拒絕後,富士康已設立了一個半導體業務部門,擁有100多名工程師。可以預見,郭台銘這個中國科技圈的成吉思汗,很快就將帶領鴻海踏上晶元的新征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青雲說 的精彩文章:

比賈躍亭靠譜的中國新車王:一年量產1萬輛,雷軍劉強東都看好他

TAG:環球青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