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若英、王菲唱著他的歌,聽哭無數女孩,成為一代人的回憶
▲點擊收看
「
時代引力
」系列短片:
姚謙,一個時代的情感守望者
一個時代的情感守望者
有時候寫歌像緣分,這個緣分是老天給的。
從1988年開始填詞,當時還在當製作助理的姚謙便以一首《魯冰花》聞名華人世界。
2013年,在「我想有個家」——魯冰花關愛留守兒童的紀錄片中,一個長期與父母失聯,從小和婆婆相依為命的小女孩唱了這首歌:
「我最喜歡一首歌,它叫《魯冰花》。
啊……夜夜想起媽媽的話,閃閃的淚光魯冰花;
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地上的娃娃想媽媽;
天上的眼睛眨呀眨,媽媽的心啊魯冰花;
家鄉的茶園開滿花,媽媽的心肝在天涯……」
她的唱腔帶著某種小小的倔強和笨拙,讓年輕時創作這首歌詞的姚謙,在25年後聽得淚流滿面。
上世紀90年代初到2005年左右,隨著華語樂壇進入鼎盛時期,姚謙迎來他寫詞的高產時代。
他接連創作出《我願意》《味道》《最熟悉的陌生人》《如果愛》《紀念》《原來你也在這裡》《電台情歌》《分開旅行》等膾炙人口、跨越時代的經典作品,創作30餘年,姚謙發表歌詞作品600多首。
他創作的歌詞,由王菲、林憶蓮、劉若英、李玟、蕭亞軒、趙薇、江美琪、辛曉琪、袁泉等女歌手演唱,總是以最動人的方式,詮釋出最細微的心事。
愛情初見時
「愛是天時地利的迷信,原來你也在這裡」的驚艷驚喜喜悅感動;曖昧不明時「不停揣測你的心裡,可有我姓名」時的沉默委屈琢磨不定;
愛到濃烈纏綿處
「我願意為你忘記我姓名,就算多一秒停留在你懷裡,失去世界也不可惜」的不顧一切奮不顧身;
無奈分手後「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外套,想念你白色襪子和你身上的味道,我想念你的吻和手指淡淡煙草味道」的戀戀不忘執著想戀;
到最後回歸陌路「我們變成了世上最熟悉的陌生人,今後各自曲折各自悲哀」的心痛無奈。
甜蜜、痛苦、歡愉、執著、懦弱、哀愁、傷感、欲罷不能……愛情不同階段的種種況味、情感情緒都被姚謙敏銳捕捉、細細雕刻,描寫得纖毫畢現。
讓每個在愛情里沉淪沉迷徘徊掙扎的人都能從他的歌里找到共鳴,藉由他的歌,唱出心中最直白而又最深刻的情感旋律、愛情箴言。
他的詞,不局限於淺顯的自我複製,而是明確真實的自我態度和情感意義的表達。
也正是如此,這些作品能夠跨越時間和空間,成為喚起幾代人共同情感記憶的牽繫。
姚謙,就像這個時代的一個情感守望者。
創作者的責任
曾經有忠實的聽眾朋友跟姚謙說,因為他寫的某首歌而改變了對於愛情選擇的決定。這種影響,讓姚謙更覺責任重大。
彼時,他已從一名詞作人轉型為維京音樂的公司高管和製作人,事務繁忙的他常常來不及安心地吃一頓飯。
有次,他實在來不及等秘書帶午餐回來,餓著肚子去麥當勞買快餐。
排隊的那幾分鐘,他觀察了店面電視牆上的三個MTV:一個情節是打拳擊到頭破血流;一個畫面是得了癌症後的臨終告別;一個鏡頭是車禍。
「所有韓劇會用的東西都上了,那時候我參與其中而不自覺,突然覺得自己很糟。」
姚謙回辦公室立刻召集主管們開會,從那時起,維京音樂製作的MTV裡面再也沒有出現過車禍、流血、絕症等極端情節。
姚謙感慨:
「我到現在還是蠻榮耀自己曾經下過這個衝動的決定,因為我覺得是老天爺提醒我,你是創作者,你有創作者的責任。
咬牙切齒地表達情感,是最容易表現和最容易得到宣洩的方法,但是也是在所謂文藝創作裡面最低階的一種方法。如果因此影響了一代人的價值觀,你可能要承擔以後負擔不起的一些責任。」
從華語音樂興起時加入,姚謙參與了唱片行業發展的全過程。二十年間,數字音樂平台成為主要的播放流通方式。
自從十幾年前來北京出差喜歡上這裡的文藝氛圍,姚謙就一直往返於北京和台北兩地生活。
有時候,他會在北京的地鐵里觀察擁擠的人潮,偶爾遇到別人也在看他,兩人便相視一笑。
而現在地鐵里的乘客更多被手機吸引,他便少了這種樂趣和默契。但他並不排斥這個飛速躍進的時代。
他也會看抖音、發微博,嘗試去了解社交網路,他甚至也不排斥網路歌曲。「當變化到來的時候,不管你是否已經習慣,都要去接受和了解這種大眾行為。」姚謙如是說。
50歲之後,姚謙決定退休。他的退休,其實是對時間主權的爭取:做更多自己樂意或渴望表達的事。
退休後的他,寫歌的數量減少了,生活的質量卻漸增。在不同年齡、不同生命階段,姚謙始終追隨自己當下的內心想法和生活狀態,他將這個人生階段的關注和思考注入新的作品,開始了愛情之外的多種主題創作。
近期,被邀請給莫文蔚寫《如初之光》的時候,他想更深刻地探討初心是什麼:
「初心是純粹的喜歡,當沒有得失計算的時候,所有的喜悅接近於光之感,就像莫文蔚小姐燦爛的笑容。」
與年輕音樂人陳粒合作的《我在故宮修文物》,是感懷於故宮那些匠人師傅們一生的投入,用時間、空間、聲音等唯美的語境來描述一種深刻的專註,來致敬所有的文藝工作者。
寫給好妹妹樂隊的《平常郵件》是基於中年後的生活,姚謙開始更多思考跟家人的關係,以及自我的相處。春節相聚後的安靜時刻,讓他發現:
其實很多的愉快跟孤獨,就在一線之間。
文藝,是疏解時代困惑的出口
退休後的姚謙其實從未停下過腳步,他以不同方式探索著文藝的各種可能性,給這個時代注入自己獨特的力量。
他與運動空間合作,嘗試將不同的音樂風格融入各種運動場景,拓展音樂使用的更多價值;
他關注新一代的文藝創作者,鼓勵困惑的年輕人
在「流量為王」的時代,不要因趨勢所迫而失去自我的特質;
他與選秀出身而依然在探尋自我的音樂人深入交流,在這個以各種高難度唱功來吸引和征服觀眾的時代秀場中,他一語中的:
「文藝作品的魅力不是征服,而是打動……」
他閱讀。文字的閱讀、音樂的閱讀、藝術的閱讀、電影的閱讀,都是姚謙所喜愛的。
在閱讀中擴充自己的生命經驗、去經歷不曾遇到的故事、品味不曾體驗到的情感,他通過閱讀整理自己的思考,也通過自己的思考調整在生活中的實踐。
他書寫。用文字敘述生活,記錄因歲月而變化的過程和生活際遇、感想思考。
一本書、一部電影、一場音樂會、一個人、一次旅途中短短小小的感想,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碎片段對姚謙而言都有其特殊的意義,也是來日重複檢查自己的小鏡。
先後出版了《品味》《相遇而已》《一個人的收藏》《如果這可以是首歌》的姚謙,從他的文字里,始終能看到他寬闊而自由的開放心靈,以及自省與客觀的深刻思考。
他收藏。這個三十五歲以後開始的愛好讓步入中年的姚謙仍能像新生兒一樣去學習。
為了感興趣的藝術品,他去深入地閱讀美術史,了解作品背後的歷史和文化;旅行途中逛美術館、購買畫冊也成為了他的樂趣所在。
家裡的書架上很大一部分是藝術類的書,厚厚的一大摞,他總是整套整套地看。
音樂、文學、電影、收藏,這些天然的喜歡和愛好在姚謙生活里構建出一個完整而豐富的世界,彼此也互通串聯,形成立體互動的關係。
▲
藝術家筆下的姚謙從出版《腳趾上的星光》里描寫自己北京、台北兩地生活經驗、用音樂與繪畫收藏那些年的美好故事,到《我愛夏卡爾》里描寫對超現實主義繪畫大師夏卡爾德喜愛;
再到拍攝《一個人的收藏》、撰寫《一個人的收藏》主題歌《My Dear Art》回顧二十多年來對藝術的「一廂情願」,再到為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電影版本製作配樂。
姚謙一直嘗試在音樂與文學、繪畫、電影之間建起一座橋樑,把工作與愛好、創作與生活做無縫銜接。
始終不變的是,無論音樂還是後來的旅行、電影、寫作、收藏,都殊途同歸地表達著他在生活里對於生命意義的看法、觀察和思考,對於內心、時代的情感的探索、記錄與守望。
藝術總是通過不同時代和角度的表述,激發著另一種想像和可能,疏解著生命中無能為力的時刻
,這也是姚謙一直喜歡文藝的原因。
生活,並不只有一種顏色
旅行,曾經是姚謙每一年最期待的事。
脫離日常軌道來到陌生的城市,與另外一群跟自己生命經驗完全不同的人相處,只有跳出習慣的限制、沖刷掉舊時的偏見,才能真正深入地去體會他們的生活、思考與感想,很多的想法就在這樣的不熟悉、差異與碰撞中產生了。
開始轉變自己的生活狀態後,姚謙首先挑選對體力有較高要求的遠途地點,去了南極、非洲和南美,爬了乞力馬扎羅山。
旅行途中,姚謙把那些不期而遇的美好插曲,以及所聞所思所想所感留存在心裡,再細細地記錄下來,落成文字或歌曲。他真正回歸生活本身,成為這個世界的觀察者。
今年十一假期,姚謙特意回到北京居住。北京人少的時候,那种放松的狀態他很久沒有見到了。
他還記得十幾年前剛到北京的時候,在後海周邊可以看到一對對情侶,大方而專註地談著戀愛,這種場景現在很難遇到了。
但這個假期,姚謙在公園看到一個人將單車倒在邊兒上,戴著耳機躺在草地上聽音樂,他突然覺得十一的北京太美了,這個秋天簡直太美了!
姚謙摯愛陽光。儘管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眼睛逐漸花了,有時候盯久了眼前還會白花花一片,但他總是情不自禁地眯起眼睛,觀察著移動中的光線,並將投射在地上的影子留存在手機當中。
從秋天到初冬,北京的光變得金黃,照得人身上暖暖的。陽光中的姚謙禁不住抬起手臂:「你看,這樣我手的側面就變成金黃色了。」
跟隨著姚謙,跟隨著十點讀書、十點視頻、今日頭條、西瓜視頻聯合出品,一汽-大眾TAYRON探岳獨家冠名製作的《時代引力》的腳步。
用我們的微渺,造就時代的偉大。TAYRON探岳,標記你的時代。
我們邀請你長按下面的二維碼進入H5,或點擊閱讀原文,寫下你的時代故事,
歡迎你用照片、文字,給這個時代留下你的珍貴印記。
點擊閱讀原文,留下你的時代印記
※十點書店來了 | 餘生不長,讓我們好好相愛
※《許三觀賣血記》⑤ | 成年人的「崩潰」,都是靜悄悄的
TAG:十點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