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冬至開運習俗

冬至開運習俗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交冬」、「亞歲」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2018年冬至時間是12月22日 6:22:38,農曆十一月十六日。

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而南方則是吃湯圓,當然也有例外,部分地區流行冬至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

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餃最為常見。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我國古代,很重視冬至,當作一年中較大的節日來過,並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

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 「冷在三九,熱在三伏」;

冬至後,白晝漸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慶賀。

冬至大如年

冬至憑什麼大如年呢?這與冬至被賦予了多重意義有關,其中幾點意義,甚至是「年」都無法比擬的。

一、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

陰陽五行學說認為,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在十二辟卦中,此時為地雷復卦。卦象上面五個陰爻,下面一個陽爻,象徵陽氣初生,故稱「冬至一陽生」。

古人還曾把冬至定為一年的開始。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冬至已經是年了。易曰: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

二、冬至是「數九」的開始

從冬至開始,就進入俗話說的「數九」寒天了。也就是說,冬至是「數九」的開始,這個,就是「年」所不具備的了。

「數九」又稱「冬九九」,俗稱「交九」,是我國北方舊時流行的一種雜節氣。數九寒天,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即為「出九」,「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

有的朋友也許會問,為什麼偏偏是數「九」,而不是數二、三、四、五、六、七、八呢?

這應該是與陰陽消長,陽長陰消有關。九,是最大數,一九二九地數著最大數,意味著冬日的陰氣不斷消減,累至九次便到了頭,寒去春來,「春已深矣」。

舊時,民間流行填「九九消寒圖」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圖」也許形式有異,或是寒梅,或是九體對聯,又或者是雙鉤描紅書法,但意思卻都差不多,都是每天填一筆,或者是一朵花,直到九九之後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也就大功告成了。

三、冬至是祭祀的重要日子

相傳,冬至祭祀始於周朝。「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祈求神靈消除疫疾,減少荒年、飢餓、死亡。

據古籍記載:「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冬至過節,則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漢朝稱冬至為「冬節」,官府舉行「賀冬」儀式祝賀,並且形成例行假期。「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是故官府放假休息,軍隊待命,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

唐、宋時,冬至是祭祀天、祖先的日子,皇帝要率領大臣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普通庶民百姓則要祭拜逝去的祖先。

明、清時,皇帝要在冬至這天舉行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文武百官要向皇帝呈遞賀表,相互之間也要投刺祝賀。

所以,即便到了現在,南方的很多地方,外出的人,都要回家過冬至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閩台民間對冬至更是重視,要在這一天祭拜祖先,不回家過冬至的人,會被視為不認祖宗的人。所以冬至也就成了合家團聚的日子。

紹興民間,不僅冬至要祭祀祖先,還要剪紙衣服,冬至日送到祖先墓前焚化,謂之「送寒衣」。祭祀之後,親朋好友聚飲「冬至酒」,懷念逝者的同時聯絡感情。

四、冬至是元始天尊誕辰

相傳,冬至還是元始天尊的誕辰。道教認為,元始天尊象徵混沌未分,道氣未顯的第一大世紀。

元始天尊是道教中的最高尊神,位列三清,類似於民間傳說的盤古,是傳說中的創世之祖。

冬至這天,道觀舉行盛大法會,慶賀元始天尊誕辰。

五、冬至適合養生進補

冬至意味著進入數九天,迎來最寒冷的天氣,《易經》中有「冬至陽生」的說法。這是因為節氣運行到冬至這一天,陰極陽生,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髮,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可見,冬至前後人們開始進補是最好時間。

六、冬至遵循3個基本原則

1、起居

冬令氣候趨寒,天地陽氣潛藏,應之人體,冬季亦為人體養精蓄銳的最佳時段。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有晨練習慣的人群應注意,晨練時間不宜過早,以免誘發呼吸道及腦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複發。

2、葯補

在這個階段,有些人喜歡藥物的冬令進補。比如膏方。膏方中加入不少甘甜滋潤補養藥物,服用時感滑潤爽口,既能進補,又能治病。有病治病,無病防病,所以冬季進補膏方在有些地方成為一種時尚。

3、食補

俗話說,葯補不如食補。在冬季如果能恰當選擇既美味又具有補益身體的食物,無疑會讓大家接受。

平補類食物,如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燕窩、銀耳、豬肝等,這些食物既無偏寒、偏溫的特性,又無滋膩妨胃的不足。

七、冬至還被用來判斷來年的天氣

民間還以冬至日的天氣好壞、冬至節氣在一月中的位置,來預測往後的天氣。

比方說:「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這俗話說的是,如果冬至在一個月的開始幾天,年底就會冷;而如果冬至在月尾的話,正月就會很冷;但冬至在月中的話,就不會下雪也不會下霜。

再比如說:「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的意思則是說:冬至這天如果是陰天的話,過年那天就是晴天;而如果冬至那天是晴天的話,過年那天就有可能是陰天,甚至下雪。

各地習俗盤點

潮汕人冬至吃冬節丸

潮汕有「冬節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表示年雖還沒有過,但大家已加了一歲。

孩子們最盼吃這碗甜丸,往往夜裡醒來都要問天亮了嗎?然而天好像要與孩子們開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節夜,啰啰長,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謠。

客家人冬至節氣吃釀酒

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用它釀的酒可久藏不壞,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後勁頗足。

所以,客家人冬至釀酒已成為習俗。為了這一天,客家主婦常挑個吉祥的日子,專門到集市添置釀酒的器具,把陳年的酒罈搬到溪流中,用黃黃的細沙洗去污物,再讓清涼的泉水反覆沖洗,最後置放在陰涼處風乾。

四川冬至吃羊肉湯

在四川卻是冬至吃羊肉湯,羊肉是冬日可謂冬日滋補之首。

專家指出,吃羊肉既能御風寒,又可補身體,對一般風寒咳嗽、慢性氣管炎、虛寒哮喘、腎虧陽痿、腹部冷痛、體虛怕冷、腰膝酸軟、面黃肌瘦、氣血兩虧、病後身體虛虧等虛狀都有補益效果。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

吃年糕從清末民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

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廣東人冬至吃燒臘

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其中,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

全家人在祭祖之餘,準備一些臘肉臘腸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

湖南冬至吃赤豆糯米飯

湖南湖北一帶,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飯。糯米味甘、性溫,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禦寒、滋補的作用,最適合在冬天食用。

若是能用上黑糯米,那就更好了,黑糯米有助於產婦滋補產後造成的身體虛弱,有利於增加乳汁,哺乳嬰兒。

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

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瑞名源 的精彩文章:

祖墳不好的5種跡象
陰宅風水被破壞的補救方法

TAG:瑞名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