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以「肝主疏泄」指導過敏性疾病診療

以「肝主疏泄」指導過敏性疾病診療

您對「過敏」有過哪些思考呢?本文通過分析過敏性疾病的病機證治,結合陳明教授驗案,以「肝主疏泄」理論分析過敏性疾病的診療特點。相信通過本文的介紹,大家對「過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希望大家在留言區內,分享一下您對「過敏」的相關認識。

以「肝主疏泄」指導過敏性疾病診療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以「肝主疏泄」指導過敏性疾病診療

作者/劉芳、陳明

「肝主疏泄」理論作為藏象學說的重要內容,指肝具有維持全身氣機疏通暢達,通而不滯,散而不郁的作用,能夠調節精神情志、水液代謝,促進消化吸收,分泌排泄膽汁,維持氣血正常運行。現將以此理論指導治療過敏性疾病的體會介紹如下。

一、過敏性疾病與「風」

風邪致病種類繁多,《素問·風論》提出「風為百病之長」,無時不在。

在臨床診療過程中發現,過敏性疾病與風的聯繫尤為明顯,如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炎、蕁麻疹、血管性水腫等,雖然病種及臨床表現各不相同,但均具有時發時止、來去不定的皮疹、瘙癢癥狀,其在病變特點上與中醫學風證相類,即性開泄,易發陽位,遊走善行,致病數變等特點。同時外風作用於機體是否能引起相應病變,與機體自身陰陽是否調和息息相關。

如過敏性蕁麻疹的內病夾風證,皮疹時發時止、來去不定、瘙癢的特點,與外風所致病相同;過敏性哮喘發作前多有鼻咽癢、噴嚏、流涕、咳嗽、胸悶等先兆癥狀,其病機描述多為外風引動內邪。

故過敏性疾病的發生與衛表不固、易感受風邪或內有宿疾的「本虛」因素有關。

二、過敏性疾病與「肝」

肝為風木之臟,喜條達,惡抑鬱,體陰用陽,主藏血,主疏泄。

朱丹溪提出,「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其以恢復肝之疏泄,暢達氣血的解郁法被後世醫家推崇,發展至清代,《續名醫類案》則提出,「肝為萬病之賊」,「治病不離肝木」。

且肝為風木之臟,風氣通於肝,故以風性癥狀為主的過敏性疾病更應重視肝的調治。

另一方面,過敏性疾病中皮疹、瘙癢等風性癥狀的出現,實際上反映了機體衛氣防禦、溫煦、調節功能的失常。

衛氣出於下焦,充於中焦,聚於上焦,依賴肝臟疏泄功能,密達全身。

敦煌醫書殘卷《明堂五臟論》及《說文解字》均有「肝者,干也」之說。考《爾雅釋言》,曰「干,扞也,即相衛也」。張景岳釋《黃帝內經》更提出「肝主衛氣」的觀點,並創立了正柴胡飲(柴胡、陳皮、防風、芍藥、甘草、生薑)等方,通過暢達肝氣以御邪於外,治療四時感冒。

從以上有關過敏性疾病與「風」和「肝」的相關性分析可以看出,過敏性疾病均可以「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失常(過亢或不及)為病機描述,兩者在臨床治療中常以正虛、邪盛的程度不同進行辨證加減,結合過敏性疾病的廣泛性、複雜性,在分析實際病症時,「肝主疏泄」的理論更有助於過敏性疾病總體病機的把握。

三、過敏性疾病的選方用藥

關於治療過敏性疾病的選方用藥研究較為廣泛,如過敏性鼻炎的治療即涉及白朮散、細辛散、玉屏風散、蒼耳子散、麻黃細辛附子湯等多首方劑。

針對過敏性疾病突發突止,或長期反覆、纏綿難愈的特點,治療時應採取「抓主證,確立基礎方,並隨症加減」的治療思路。

如祝諶予所創的「過敏煎」,以烏梅、五味子味酸,收斂氣津,銀柴胡、防風寒溫互助,清虛熱疏肝鬱,四葯合甘草,斂散同施,以輕清平淡之品,調暢氣機升降出入。

加減後可適用於過敏性鼻炎、過敏性蕁麻疹、過敏性紫癜、過敏性哮喘及慢性腎病等多種疾病的治療。

四、驗案舉例

患者,女,49歲,2012年2月9日初診。患者顏面及兩手背起痒疹,近1周乏力,自汗,睏倦,足冷,月經將斷,心煩易怒,口中乾澀乏味,口渴多飲,頭沉頭痛,大便不調,面色淡黃,自訴有中度脂肪肝史(甘油三酯1.9mmol/L)。舌淡紅、苔淡黃,脈細弦滑。辨證屬血虛受風、衛表不固。治當養血,益氣,祛風。

方用:生地黃30g,當歸10g,白芍10g,川芎10g,蒺藜10g,黃芪30g,制何首烏18g,荊芥6g,防風10g,炙甘草3g,蔓荊子10g,地骨皮18g,白鮮皮10g。服7劑。

2012年2月16日二診:痒疹大減,頭痛無,大便難,左耳鳴。舌淡紅裂紋,脈細數。治守前法,上方增量制何首烏30g,減量地骨皮至15g,去炙甘草,加決明子20g。繼服9劑愈。

  • 按:

該患者為圍絕經期女性,證因血虛受風,以當歸飲子加蔓荊子、地骨皮、白鮮皮治之。

方中以補血代表方四物湯,加黃芪兼以益氣,制何首烏補肝腎、益精血,共奏養血益氣之功。蒺藜歸肝經,辛、苦,微寒,平肝潛陽,疏肝解郁,祛風止癢明目,荊芥(歸肝、肺經)、防風(歸肝、肺、脾經)兩味葯為皮膚科常用祛風止癢藥物,三葯相合能祛一身之風。全方以養血益氣為主,兼可祛風止癢。

後在守方基礎上隨症加減,如針對頭沉頭痛癥狀,加蔓荊子(主歸肝經)以增疏風邪、清頭目之功;地骨皮歸肝、肺、腎經,清熱生津兼能退虛熱,除骨蒸,可兼顧上熱之症,如口乾、口渴,心煩等;白鮮皮(歸脾、胃經)則可於祛風止癢的同時兼能勝濕除熱,亦為皮膚科常用藥物,因該類疾病病變過程中常出現風、濕、熱三者相互為因、夾雜出現的病理變化,故該葯的選擇有截斷病勢發展的意義,即「未病先防」。

二診中,加決明子治療大便難,因決明子主歸肝、大腸、腎經,能清肝明目,潤腸通便,故治療肝氣鬱結型便秘尤為適宜。肝為剛臟,非柔潤不和,必有賴於陰血的滋養,方能正常發揮其主疏泄的生理功能。

本案以當歸飲子為基礎方,養血益氣兼以祛風,在治療過程中,加味藥物亦以歸肝經者為多,諸葯合用治療氣血不足型蕁麻疹屢屢獲效。

現代臨床研究亦表明,從肝的角度論治過敏性疾病能夠取得較好療效,中醫肝臟的調節功能與機體內分泌免疫調節機制功效相似,肝臟可能是過敏疾患的重要病理生理學基礎。

故認為,「肝主疏泄」理論對過敏性疾病的診療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END——

⊙版權聲明:文章摘自《中醫雜誌》2014年2月第55卷第3期,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佩蘭

⊙運營編號:YNZY000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南中醫 的精彩文章:

十張圖帶你快速了解中醫火龍灸
脾氣越暴的人,這根筋就越硬

TAG:雲南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