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探訪「王傑班」的鐵血故事:有一種青春,叫傷疤

探訪「王傑班」的鐵血故事:有一種青春,叫傷疤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作為新時代的王傑傳人,「王傑班」的戰士如何牢記習主席囑託,繼承老班長遺志?能否與時俱進踐行「兩不怕」精神?是否能夠勇立潮頭敢當勝戰先鋒?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道——

新時代王傑式的好戰士在成長

——第71集團軍某旅「王傑班」學習踐行「兩不怕」精神紀事

萬東明 解放軍報記者 錢曉虎 特約記者 張聖濤

官兵正在進行野外戰術訓練。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劉吉強攝

【「王傑班」檔案】第71集團軍某合成旅裝甲步兵6連5班,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王傑生前所在班。1965年7月14日,裝甲兵某部工兵一連班長王傑,在組織民兵訓練時突遇炸藥包意外爆炸。為保護在場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幹部,王傑捨身撲向炸藥包,獻出年僅23歲的生命。同年11月27日,國防部命名王傑生前所在班為「王傑班」。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53年前,英雄王傑捨生忘死撲向炸藥包,用生命譜寫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壯歌。半個多世紀以來,英雄的名字成為一個時代的強音,立起了一座永恆的精神豐碑。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作為新時代的王傑傳人,「王傑班」的戰士如何牢記習主席囑託,繼承老班長遺志?能否與時俱進踐行「兩不怕」精神?是否能夠勇立潮頭敢當勝戰先鋒?

隆冬時節,我們走進「王傑班」,採訪新時代王傑傳人的鐵血故事,一股深沉陽剛的「英雄氣」撲面而來。

「紅色基因滲入骨髓,撐起了忠誠的脊樑」

什麼是青春?「王傑班」上等兵周智涵的答案是:傷疤。

入伍一年多,這位來自浙江杭州、年僅19歲的年輕戰士全身上下至少多了40餘處傷疤,每一處傷疤都有一個令他驕傲的故事。

在不久前的一次比武中,負重近20公斤的周智涵在翻越高台障礙時,左手大拇指被槍身生生撕掉一塊皮。但看到成績那一刻,他顧不得處理傷口,興奮地跑回宿舍,第一時間將喜訊向王傑老班長「彙報」。

然而去年下連剛來到「王傑班」時,周智涵還對班裡的一些傳統做法提出過質疑。

「王傑班」有個堅持了半個多世紀的傳統:每天晚上都要將老班長的被子打開,清晨再整整齊齊疊好。

「這有必要嗎?」周智涵覺得,每天這樣鄭重其事地對待一個早已犧牲的人,沒必要也沒意義。

「新戰士剛來到班裡時,大多會提出這樣的疑問。」「王傑班」班長王大毛告訴記者,每當這時,他會斬釘截鐵地回答:「當然有必要!」然後,他會把存有疑慮的新戰士帶到連隊榮譽室,指著滿屋子的獎狀、錦旗,講述榮譽背後的故事,激勵他們從一點一滴做起,傳承「兩不怕」精神。

「我小時候去過王傑犧牲的地方,當時有幾棵楊樹的皮都被炸沒了……」一次,正在營區進行水電修理的維修工人看到「王傑班」戰士在學習《王傑日記》,便主動分享起自己的真實經歷,這讓一旁的周智涵深有感觸。

「做了才能體會到收穫。」在王大毛的建議下,周智涵從《王傑日記》看起。在走近王傑、認識王傑、讀懂王傑的過程中,他感覺「有一根經脈被打通了」。此後,晚上熄燈前,周智涵會接上一盆清水,端到王傑雕塑前,細緻地用毛巾擦拭。

心中有信仰,腳下才會有力量。為了可以多向老班長「報喜」,周智涵平時不僅狠練體能、精研專業,還鉚足勁學理論。現在,他已經成為全旅上等兵中的佼佼者。

「紅色基因滲入骨髓,撐起了忠誠的脊樑。」王大毛坦言,老班長用生命踐行的「兩不怕」精神早已化作班魂,無時無刻不在鞭策和激勵著大家。

「吃不了大苦頭,就磨不出硬骨頭」

密林雨夜,硝煙乍起。皖東某地,一場夜間實兵實彈演練拉開戰幕。

夜幕中,一輛戰車疾馳而來。車門一打開,「王傑班」6名全副武裝的戰士躍出突進,時而奔襲、時而匍匐,時而射擊、時而隱蔽。

炮火正急,目標突現,他們立即躍入1米多深的坦克坑依託射擊。泥漿浸沒全身,泥水灌入口鼻……

「好一身英雄氣,真看不出這是經歷了一次轉崗、兩次換裝的部隊!」「王傑班」的表現讓觀摩的上級領導嘖嘖稱讚。

去年4月,「王傑班」從工兵專業轉為裝甲步兵專業,裝備也由工兵鍬鎬變成了裝甲戰車。僅僅10個月後,某新型戰車又列裝部隊。

中士謝彬彬是有名的「多面手」。他入伍7年,干過導彈檢測員,擔任過警衛班班長,多次在崗位上摘金奪銀。但這次換裝,讓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新列裝的某型戰車,不僅信息化程度高,性能構造與老裝備也大不一樣,掌握使用多種火器,更是對人員能力素質的不小挑戰。

「吃不了大苦頭,就磨不出硬骨頭。」王大毛帶領全班人員到兄弟單位虛心求教,一個零件一個零件認,一項任務一項任務過。野外駐訓期間,「王傑班」戰士每天都帶著乾糧上山,一訓就是大半天,人停車不停,常常是滿負荷高強度。為了更快地熟練掌握裝備,謝彬彬返回車場也不休息,一心撲在裝備訓練上。

苦心人,天不負。搜索目標、激光測距、裝填炮彈、跟蹤發射……隨著隆隆炮聲,一發發炮彈直搗目標。列裝不足百天,「王傑班」在新裝備首次實彈射擊中,首發命中、發發命中。今年8月,東部戰區陸軍組織隨機抽考,「王傑班」走上考場與曾經求教過的兄弟單位對壘。考核結束,「王傑班」取得綜合排名第一的好成績。「徒弟」贏了「師傅」的美談不脛而走。

「『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王傑班』的榮譽就是靠一茬茬官兵拼出來、干出來的。」該旅的一位領導道出秘訣。

「敢於直面生死,方能無畏強敵」

「爸爸、媽媽:當你們收到這封信時,我已經身在戰場……」

寫完這封特殊家信,下士徐彬鄭重地把信放進背包。

這是徐彬第四次給家人寫特殊家信,也是「王傑班」所在旅開展「假如明天上戰場、留給親人一封信」活動的組成部分。

第一次寫特殊家信時,徐彬一邊寫一邊哭。後來,他雖然不再哭了,但每次寫完都要多看兩遍,生怕遺漏下什麼。

「敢於直面生死,方能無畏強敵。」談起自己的轉變,徐彬說,與老班長「在一起」的時間越長,對「兩不怕」精神理解得越透徹,越能坦然面對生死考驗。

今年初,連隊組織新戰車首次水上駕駛訓練。「這個課目屬於重難點課目,新戰車首次下水更是風險難測。」徐彬向連隊黨支部提交申請書,爭取到了頭車。

腳踏離合、手扳擋位、輕踩油門……徐彬按照操作流程,小心翼翼地駕駛戰車第一個駛入水中。突然,一陣大浪襲來,戰車開始不斷擺動,而且愈發猛烈,警報燈閃爍不止。「不好,有傾翻危險!」徐彬冷靜掌控方向盤,並通過油門控制保持車身穩定。隨後,他啟動險情預案,最終化險為夷。

危險關頭赴湯蹈火,生死面前橫刀立馬。一次,駐地政府向「王傑班」所在部隊求助,他們在組織施工時,挖到8枚戰爭年代留下的啞彈,隨時可能危及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請求派人銷毀。

時任「王傑班」班長李俊主動請纓,立即帶領戰友趕到現場。經過仔細勘察,李俊發現有的彈體已裂開、葯芯外露,有的鑽地很深、極難挖取……

「像這類鑽到地下卻沒有爆炸的炮彈最危險,因為它們的引信很有可能已經處於不穩定狀態。」疏散周邊群眾後,李俊帶領操作手極其小心地一層一層刮掉覆土,拆除引信。他們花了近6個小時成功將8枚啞彈銷毀。完成任務的那一刻,幾名戰士全身濕透。

「王傑班」戰士人人有顆勇敢的心,個個有股英雄氣。近年來,「王傑班」先後參加10次抗洪搶險,7次撲滅火災,120餘次成功排爆除險,在一次次考驗面前交出了王傑傳人的優秀答卷。

「兩不怕」精神永放光芒

53年前,王傑在生死關頭捨身撲向炸藥包,用生命譜寫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壯歌。53年來,「王傑班」戰士把「兩不怕」精神融入血脈、接力傳承,鍛造了一個思想領先、事事過硬、人人過硬、長期過硬的鋼鐵戰鬥集體。

長期以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始終是流淌在我軍血脈中極具活力的精神力量,是我軍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勝戰密碼。習主席強調,王傑精神過去是、現在是、將來永遠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要學習踐行王傑精神,讓王傑精神綻放新的時代光芒。

當前,面對強軍興軍的時代呼喚、職能使命的拓展深化、改革轉型的挑戰考驗,尤其需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尤其需要擦亮這把「精神利刃」。我們要像「王傑班」戰士一樣,真正把「兩不怕」精神刻在心靈深處、落到工作實處,敢於擔當、敢於勝利,在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偉大征程中,不斷創造新精彩、鑄就新輝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