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人9個濕氣重,分清「濕熱」和「濕寒」,祛濕其實挺簡單!
你是不是經常感覺疲倦,頭暈腦脹,渾身不舒服?
你是不是經常關節肌肉酸痛,感覺像被浸泡過一樣難受?
你是不是經常腸胃不舒服、大便不成形?
你是不是頭髮油乎乎、肚子圓滾滾、舌頭還胖大白?
沒錯!
你是「濕氣」纏身了!
10個人9個濕氣重
「十人九濕」:10個人里9個濕氣重。為啥會這樣呢?
想要知道現代人濕氣重的原因,還要先知道濕氣是怎麼來的。
身體里有兩個管理水的臟器:腎臟和脾臟。腎臟喜水,脾臟厭水,喜歡乾燥。
正常來講,腎和脾是不相上下的,腎陽能控制體內水分津液,而脾臟也能讓水分帶著毒素迴流到腎臟,排出體外。
但是,如果脾虛了,無法和腎臟匹配,濕氣就會在體內大量地堆積起來,還會讓毒素無法通過腎臟排出,所以濕氣和毒素就在體內不斷累積,產生各種濕氣重的病症。
歸根到底,濕氣重的根源在於脾虛。而現在人之所以濕氣重的多,和飲食傷脾有關:貪吃生冷、暴飲暴食、三餐不定……各種不健康的飲食習慣讓脾虛出現,濕氣也就隨之而來了。
分清「濕熱」和「濕寒」
體內的濕氣分兩種:濕寒和濕熱。
很多人知道自己有濕氣,也用了一些方法祛濕,但總是不見效,甚至越來越嚴重,這都是沒有分清濕寒和濕熱導致的。
那麼,濕寒和濕熱要怎麼區分呢?
主要可以看三個地方:看臉色、看口部、看全身。
濕寒體質——
臉色:面部易出油,面色暗淡蒼白,眼部浮腫。
口部:口黏發甜,食欲不振。
全身:渾身沉重、頭重漲悶、起床時還有痰多的現象。冬天手腳冰涼。
濕熱體質——
臉色:易出油、易長痘、生粉刺。
口部:口苦、口乾、容易口臭。
全身:全身粘滯不爽、手腳出汗、體味較大、怕熱。
祛濕其實挺簡單!
濕寒常喝乾姜紅糖水
很多女孩子在經期都會喝點生薑紅糖水,補血補氣、散寒暖宮。其實這東西也能幫助我們驅散濕寒。
生薑絕對是個驅寒的好東西,能溫通生髮脾胃之氣。但它有生、干之分,生薑辛散善於清理清理經絡臟腑中的陰濁之氣,而乾薑則擅長溫化脾胃去寒濕。
所以,想要更好的祛濕寒最好選用乾薑。
將乾薑、紅糖各三克,開水悶泡十分鐘,一周喝上兩三次,就能達到不錯的祛濕散寒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民間有句話叫上床蘿蔔下床姜,所以,乾薑紅糖水盡量上午、早晨喝,別晚上喝。
此外,艾灸和拔火罐也能輔助祛濕驅寒。艾灸可以選豐隆、足三里、三陰交、神闕等穴位,驅寒效果很不錯。拔火罐可以在洗完澡之後進行,但千萬不要拔罐之後馬上洗澡。
濕熱常飲龍鬚薏仁茶
將龍鬚、薏仁、赤小豆、馬齒莧、蒲公英、芡實、山楂、淡竹葉等材料搭配在一起,做成茶包,每天泡水代茶飲,既能去濕熱、又能健脾養胃。
龍鬚,俗稱玉米須,具有利水、消腫、泄熱的功效,不僅能排水祛濕,也能開胃止瀉。
薏仁,是祛濕中常用到的材料,具有利濕健脾、祛風勝濕的功效。與赤小豆搭配後,祛濕效果更突出。
馬齒莧,味酸、寒,歸肝、大腸經,據有清熱解毒、利水祛濕的功效,且馬齒莧含有很多營養成分,還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蒲公英,是清熱解毒、利尿利濕的佳品,可改善濕熱所致噁心、舌苔發黃等症。同時,蒲公英也有養脾胃的作用,尤其對胃炎、胃潰瘍有防治作用。
芡實,淡竹葉, 以滲濕泄熱見長。芡實, 歸脾、腎經,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
山楂,歸脾經,有很好的消食健胃的功效,可改善胃脘脹滿、不思飲食等病症。
無論「濕熱」還是「濕寒」,都可以練練祛濕操
動作一:將右腳伸直,腳尖用力往上頂,左手盡量去摸右腳尖,右手打開往後抬高,左右各一次為一組,每天做5到20組。
動作二:雙腿屈膝,雙手抱膝蓋,後背著地前後滾動,利用背部和地面的接觸,按摩背部的穴位,全方位刺激膀胱經。每天做一到五分鐘,滾到背部微微發熱即可。
通過手臂、腰部、腿部的伸展來拉伸膀胱經,同時藉助地面刺激按摩膀胱經,達到進一步促進膀胱經排毒祛濕的目的。多做這兩個動作不僅可以排毒祛濕,還能強身健體!
註:所有圖片均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
※一旦查出尿酸高,謹記三句話,喝好四種水,減少痛風,防併發症!
※不想高尿酸拖成腎衰竭,勸你少喝3水,勤做3事,記好6個字
TAG:營養師雪姐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