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餘生不長,你不必太合群

餘生不長,你不必太合群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文 | 熊貓曰· 主播 | 阿成

群體不善推理,卻急於行動,群體因為誇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會被極端感情所打動。

——《烏合之眾》

2018

倒計時

7天

在這個每天熱搜都能成為人們茶餘飯後談資的時代:

「不用華為手機,就是不愛國」的言論、人肉搜索、網路暴力等等如同家常便飯。

看似針砭時弊,實際上,只是大眾情緒的海嘯。

在人人都可以發言的時代,你到底活得更清醒還是更盲目了呢?

《烏合之眾》寫道:

群眾沒有真正渴求過真理,面對那些不合口味的證據,他們會充耳不聞…

凡是能向他們提供幻覺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為他們的主人;

凡是讓他們幻滅的,都會成為他們的犧牲品。

人一到群體中,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數量即是正義有時候是個偽命題

在上山下鄉的那個年代,北大荒里曾有過一名非常不合群的男知青。

別人打牌的時候,他在看書;

別人聊天吹牛的時候,他還是在看書;

同行的知青不喜歡他說:

你裝什麼裝,假正經。

為此,上面的領導還特意找他談過話:

你一定要合群,不然會被其他人排斥的。

他不聽,煤油燈下,還是他一個人安靜讀書的身影。

8年知青生涯,他利用工作之餘閱讀了大量的文史書和外文書,還在黑龍江各大報刊上發表文章。

1977年,恢復高考,男知青憑著自己的學識與能力考上了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亞非語系,成為25歲的「高齡」大學生。

後來這名男知青憑著出色的外語水平和文筆進入了外交部工作,如今當上了外交部部長。

他就是我們的國民男神外交部長——王毅。

在我們的生活中,合群似乎意味著好,意味著受歡迎,意味著我站在人群中有人保護我,支持我。

可是我們卻不知道,人群散去那一刻,心裡的落寞,因為沒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特有的東西。

不合群的人,看似孤獨,其實別人早已專註地在自己的世界裡盛開了花。

心無旁騖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無須對任何人妥協。

不合群需要莫大的勇氣

196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納粹德國高官阿道夫·艾希曼,作為戰犯受審。

《紐約時報》特約撰稿人漢娜·阿倫特,在現場報道了這場審判。

她注意到阿道夫·希曼完全不像那個在戰爭中惡貫滿盈的劊子手,而是一個彬彬有禮,非常冷靜的普通人。

審判中,阿道夫·艾希曼辯白自己和別人一樣,只不過在「服從命令」,大家都這麼做。

漢娜在聽完之後,提出了「平庸之惡」這個概念,強調了人獨立思考的意義。

漢娜指出審判的目的是要表現正義,不是復仇,她支持審判為「反人類罪」而不是「反猶太人罪」。

她的超前看法引起軒然大波。

大部分猶太人理解成漢娜在為罪犯辯護。被激怒了的猶太人同胞對漢娜進行各種指責,人身攻擊。

漢娜受到各界權謀的攻擊,在學術界名譽掃地。

一些老友和她反目。

儘管如此,漢娜還是保有自己的理性,堅持自己的思想和選擇,誕生了《艾希曼在耶路撒冷》這本著作。

正如《烏合之眾》所寫:

個人一旦成為群體的一員,他所作所為就不會再承擔責任,這時每個人都會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約束的一面。

群體追求和相信的從來不是什麼真相和理性,而是盲從、殘忍、偏執和狂熱,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

獨立的認知才能讓你成為你

1818年,黑格爾成為了德國哲學界的大牛,在柏林大學授課。

叔本華有著不同的哲學觀,但是他非常希望去柏林大學授課,更想讓自己的哲學內容超過黑格爾。

1820年3月,他出版了《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終於得到在柏林大學主講哲學的位置。

為了要和黑格爾一爭長短,叔本華特意選擇與黑格爾同一時間授課,公然抗衡。

那會兒的叔本華名不見經傳,而黑格爾早已是聞名世界的哲學大師。

這種輕率而又大膽的措施,讓他很快慘敗而歸,直到後來沒有一個學生去聽他的課了。

但是叔本華沒有氣餒,他評論那個時候的黑格爾哲學是「官方哲學」。

他認為群眾只盲目地接受權威和聲譽,不容易接受真理,於是結束了自己在柏林大學的授課生涯,跑去義大利旅遊了。

此後的叔本華依然我行我素,孤芳自賞,閑暇時間翻譯作品,寫寫文章。

1851年,叔本華將他的散集出版,書名為《論文集》,收到讀者的廣泛關注。

直到1853年,約翰-奧森福德在發表《德國哲學中的破壞偶像主義者》一文說:

叔本華是英國經驗論戰鬥者穆勒等人的同盟。

各種學術性刊物相繼介紹叔本華的哲學,叔本華哲學才開始發光發熱。

1856年,萊比錫大學主辦討論叔本華哲學的徵文比賽;

1857年,耶拿、波恩和布雷斯勞大學也開始講授叔本華哲學。

在他離世的時候,叔本華已經成為許許多多追求生命哲學者的崇拜對象,包括英國,美國,俄國。

王爾德說:做你自己,因為別人都有人做了。

世界上不缺一個黑格爾的追隨者,卻正好缺了一個只做叔本華的叔本華。

道不同,不相為謀

表弟大斌從小就學習刻苦,如願考上重點大學,他給自己定下了拿國家獎學金、兼職賺錢的目標。

進入大學後,他認真聽課,早早起床,定時休息,不是去泡圖書館,就是找兼職。

這惹得他三個室友不滿,比如早上起床太早而製造的噪音,作息時間不一樣造成的不痛快。

大斌覺得挺寂寞的,總是一個人,還要遭受他三個室友在背後的抱怨和取笑。

三個室友平時就宅著打遊戲,能翹的課一定不會去上。

漸漸地,大斌開始習慣和喜歡寢室里遊戲的那種氛圍、勁頭和叫喊聲無時無刻不在瓦解他的意志。

於是大斌也加入了他們打遊戲的隊伍,在虛擬世界中廝殺。

生活瞬間舒暢多了,但是他的合群卻讓四年後的自己變得平庸無奇,畢業時發現自己一無所長。

薩特說,如果你獨處時感到寂寞,這說明你沒有和你自己成為好朋友。

寂寞會驅使你去找朋友,去合群,流連於在人群中自我放縱,沉迷於群體陷阱。

而一個人的獨守,需要自己的理智去壓制合群的情感需求。

坦然地面對、接受、成全自己,學會與自己成為最好的朋友,不因群體而喧嘩與躁動,卻因自己而更加睿智與優秀。

叔本華說:

人的合群性大概和他知識的貧乏以及俗氣成正比。

合群,在一定程度上會消磨掉自我意識、個性,甚至認知能力。

就像江河裡的石頭,個個被水流磨得光滑,沒有稜角的同樣橢圓。

對於人類也一樣,一味的追求合群,只會漸漸地將自己淹沒在群體的平庸之中。

古往今來,獨創性的集大成者,無論文學,科學,哲學或者藝術,都是自己安心專註於自己的事業,理性思考,不人云亦云,遊離於合群世俗之外,直到他自成一派。

幸福和生活都在於自己,而非合群這事兒。

如若你的生活合於自己的內心,不委屈,不將就,又何必將自己界限於某一群體之中。

如若生活有所界限,那也該是你自己劃定。

記 得 拉 至 文 末 為 有 書 君 點 |好看| 哦 !

作者:熊貓曰,有書原創作者。有書,讓閱讀不再孤單,2000萬閱讀愛好者都在關注的公眾號,關注公眾號:有書。本文原創首發於有書,轉載請聯繫有書君微信號:youshu925。

主播:阿成,有書籤約主播。長島人民廣播電台主播,微信號:fac792。新浪微博@阿成Alan。

點這裡,看好專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 的精彩文章:

他怎麼發脾氣,就怎麼愛你
比陳羽凡摔得更慘的男人: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TAG: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