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最遠」天體,繞太陽一周需要1000多年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最遠」天體,繞太陽一周需要1000多年

天文學家日前宣布,他們發現了太陽系中最遙遠的「居民」——一顆微小的矮行星,它與太陽的距離是日地距離的120倍。

這顆矮行星被臨時命名為2018 VG18,並被它的發現團隊昵稱為「遙遠」。觀測表明,2018 VG18呈粉紅色,這表明它是一顆冰凍的星球,其直徑可能在500公里左右。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最遠」天體,繞太陽一周需要1000多年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參與研究的美國卡內基科學學會在新聞公報中介紹,這是迄今觀測到的第一顆與太陽距離超過100個天文單位(日地距離為1個天文單位)的太陽系天體。

相比之下,觀測距離排第二遠的鬩神星被發現時與太陽距離約96個天文單位,曾被視為「第九行星」、後被降級為矮行星的冥王星現在的位置距太陽約34個天文單位。

11月10日,天文學家在美國夏威夷州莫納克亞山頂利用日本的斯巴魯8米天文望遠鏡首次發現了2018 VG18。

本月,他們利用智利拉斯坎帕納斯天文台的麥哲倫天文望遠鏡進行了為期1周的觀測,最終證實了這一發現。就像最近發現的小行星「小妖精」一樣,天文學家也是在尋找太陽系可能存在的「第九行星」時發現了這顆遙遠的行星。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最遠」天體,繞太陽一周需要1000多年

然而,這顆矮行星的運行軌道還不為人所知,因此研究人員還不能確定它的軌道是否暗示了可能存在的「第九行星」,甚至第十顆行星的引力牽引。據估計,由於距離太陽太遠,2018 VG18的運行速度極其緩慢,繞太陽一周大約需要1000多年的時間。

卡內基科學學會的斯科特·謝潑德說:「2018 VG18比其他任何已知的太陽系天體都要遠得多,運行速度也慢得多,所以要完全確定它的軌道還需要幾年時間。」

謝潑德等人認為,「遙遠」與其他已知的極遙遠太陽系天體是在天空中相似位置發現的,這表明它的軌道類型與大多數極遙遠太陽系天體相同。「許多已知太陽系遙遠小天體所呈現出的軌道相似性,使我們進一步相信當初的判斷,即在距太陽數百個天文單位的地方,有一顆大質量行星『放牧』著這些較小的天體。」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最遠」天體,繞太陽一周需要1000多年

冥王星

「小妖精」位於冥王星之外,其與太陽的距離永遠不會小於日地距離的65倍,或者說大約是冥王星與太陽距離的兩倍。

「第九行星」是天文學家設想中一顆距太陽最遙遠的大行星。它可能距太陽幾百個天文單位,質量預計是地球的10倍,但精確位置尚不清楚。

計算機模擬結果顯示,一些遙遠的小天體軌道可能受「第九行星」影響,保證它們不會距「第九行星」太近。

研究人員表示,「遙遠」現在加入了一小群極端的太陽系天體,它們的軌道超出了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引力範圍。儘管模擬結果不能直接證明太陽系中存在「第九行星」這樣的大天體,但可以提供更多證據表明太陽系邊緣的確有一顆未知天體存在。(趙熙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基因讓「孤獨喬治」巨大又長壽
探秘中東「世界末日之城」:三千年前國際化大都市 衛健系統先進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