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寂靜法師:法供養的功德很大,什麼才是真正的法供養?

寂靜法師:法供養的功德很大,什麼才是真正的法供養?

《普賢行願品》:「以如是等諸供養具,常為供養。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舍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

對佛陀最好的供養,是對佛法的尊重和奉行,不是物質的供養。這就是說:「依教奉行,依法修行」,才是對佛陀最好的供養。

修行、利益眾生供養

「如說修行供養」就是佛怎麼說,我們怎麼做。按照佛所說的去做,這就是供養。

「利益眾生供養」比如,我們周圍哪怕就是一點餅乾渣,撒在地上喂螞蟻,都算是利益眾生。

再比如,在酒店,房間門口掛上不用打掃衛生的牌子,這也算是給打掃衛生服務員的一個利益。

因為她如果每天分的是八個房間,每天拿八個房間的錢,她可以打掃七個房間,就能節約她的時間。房間也沒那麼臟,不需要天天這樣做。

這就是處處能夠利益他人,叫利益眾生供養。

印度玄奘紀念館

攝受眾生供養

代眾生苦供養

什麼叫攝受眾生供養?就是讓眾生生信心。從我們身上對「法」生信心。

還有代眾生苦供養。我曾經看到有人說:「我發願代一切眾生受苦」。

我回答他:「你代得了嗎?」如果眾生要被水燙、要被傷害……

代眾生苦供養,這個很特別,這個願不是不能發,而是要有智慧的發。

什麼意思?看耶穌基督,耶穌基督那種苦我們能不能受?受不了。因為受不了,我們也會墮落。對不對?

耶穌基督釘在十字架上還說:「上帝,請寬恕他們。」你看他在想什麼?

耶穌已經寬恕了釘他的人,還請上帝寬恕他們。

但是我們凡人就達不到這個境界。

所以代眾生苦供養就是比如:「我所有受過的苦,不願意再讓眾生受了。」

比如,別人在背一個重物,是不是眾生很苦?我們幫他分一半,這個可以。

如果是我們沒受過的苦,那個苦來了之後,我們承受不了這個苦。所以,更應該在我們能夠做得到的地方多去做。

比如,我曾經被人欺負、打罵、被人看不起,等於我幫一切眾生代受了,我不會再這樣去做,生起慈悲心,這樣做,就做得到。

印度那爛陀寺遺址

勤修善根供養

勤修善根,就是不斷的讓我們善根增長,我們所有的目的都是這個。

我們要超越名超越利,因為名利是道業上最大的障礙。

但我們要修,福慧修出來後,名利也會出來。

當名利出來了,這時就要特別小心。一個有福的人,反過來也很危險。

首先,我們要定位不是為了名利,要超世間,時時提醒自己。

所以時時要增長自己的善根,讓自己真正明白是為什麼而來,為什麼而活。

把這一生定位清晰後,就不容易被名利所惑。

能來到菩提伽耶的人,我相信過去生也是有修行的,如果沒有修過,哪會有這個善根?

佛法里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

現在有這麼好的一個因緣,肯定是過去有點特別。但從佛法來說,我們修行了多少輩子?幾乎可能生生世世都在修行。

但為什麼還是這樣子呢?

有一天,在我寺院里看一顆櫻桃樹就明白了。

寺院有顆櫻桃樹,在3、4月時,滿樹的花開了,滿樹都結滿了果!第二天,一夜的風雨,白天看到很多小果子掉在地上。

我一下就明白,這就是我們過去修行,還沒長熟就掉在了地上。

我們過去修行過還沒成,就倒下了,有的可能已經修到了有地位、身份、錢財的人,但沒有保住這個階段。

所以修到這個階段,

砰,倒下了,又重新開始再修;

又修起來,砰,又倒下了;

又修更高一點,又倒下來;

又修這麼高,又倒下,這個也是一種輪迴。

如果是一個階段,每一生都在往上增長,相信我們早就已經成佛。

所以這一生一定要抓住機會,勤修善根,這就是供養。拜佛和聽課都是修善根。

讓自己的善根不斷地增長,讓自己的悟性不斷增長。善根增長了,它有個結果的現象。

名利是現象,內在的修為是功德,是本質,本質和現象是統一的。雖然名利增長了,不是我們的目的。

比如,要去一個地方,旁邊是花,花只是過路看的,不是要停下來看的,這不是我們的目的。

人生的這些,家庭好了,不是目的;

財富好了,不是目的;

社會地位高了,不是目的!

我身上的美好都是屬於社會的,財富也是屬於社會的,我的智慧、影響力是為了真理,為了佛法,為了眾生。

菩提迦耶正覺塔

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我們不是世俗的眼睛,看世俗目標,我們只是透過世俗的方法,達成一個超世俗的目標。

我們要走一條泥路,但目的是進皇宮。路是泥濘的,但皇宮裡面是黃金鋪地。

釋迦牟尼佛不經過任何努力,天生就是皇帝,但他不要皇位,不要他的名、權利、國土、珠寶、財富。

我們拼了一輩子,為這個、為那個;天天求這個、求那個,求的全是佛不要的。

我們從小學到大學努力奮鬥,奮鬥的也全是佛不要的。

在《八大人覺經》里講,我們應該「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安貧守道」,不是去追求這個東西。

「惟慧是業」,真正的事業是慧命、道業。

當然現在我們雖然都做不到,但這種精神一定不可以忘記。

不舍菩薩業供養

不舍菩薩業供養,就是永遠不放棄行菩薩道。

行菩薩道就像慈濟人一樣,總是想到去幫助他人,叫不舍菩薩業。

比如,吃飯的時候,都要想著利他,我們不能光吃。想想怎麼把果皮處理?剩下的飯怎麼處理?這些都是不舍菩薩業供養。

我天生跟這些細節特別相應,在每個細節上,用上菩薩心。什麼菩薩心?就是同體之心,利他之心。

信仰是信仰整個生命,它不是信仰生命中間的一塊,信仰是信仰生命的全部,不是信仰生命的局部。

比如,我們吃飯吸收的營養身體的局部,還是身體的全部?如果只營養嘴,那就長個大嘴,身體就會出問題!」

想超越很多人,不是說要干一件轟轟烈烈的事情,只需要用心用到極致。

如果,菩薩心生不起來,就把自己看成菩薩,來這個世界就是為了去照顧其他眾生,照顧世間的一切。

也就是說,一定要不舍菩薩業。

供養印度菩提迦耶25歲釋迦牟尼佛等身像

不離菩提心供養

菩提心是什麼?就是四個字,上求下化。

上求菩提,下化眾生;或者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上,一定要追求成佛;下,一定要去幫助眾生。

普通人行善,叫世間善,要隨喜讚歎。但我們不能光行善,一定要有菩提心。

在《華嚴經》上,寫得非常清楚:「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

也就是說,眾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根本,誰離開眾生,誰就永遠不可能成功,就猶如一棵樹一樣,根深才葉茂,如果根不深扎大地,大樹就會慢慢死掉。

當我們在這點上察覺過來後該怎麼做呢?把全部的注意力轉向利他,而不是利己,因為利他是自利的基礎,沒有利他自己完全就得不到。

這就是從慈悲入手,強烈的慈悲就會產生強烈的意願,強烈的意願裡邊就會生出智慧,這種智慧生出來之後就會取得成就!

你對哪些供養最有感覺,為什麼?

歡迎你留言分享!

編輯|焱開

整理|焱開

審稿|建君 政潮

合稿校稿|李月芳

聽打|吳敏敏 盧偉昭

攝影|羅景晗 謝麗平 楊聯想 彭暉 王賽國 葉文正

本文為【禪者Changer】原創 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者Changer 的精彩文章:

「神通」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嗎?
中醫名家李辛:疾病,都是為了提醒你這件事

TAG:禪者Chang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