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將領都像隆美爾、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一樣出色德軍可能勝利嗎
原標題:德軍將領都像隆美爾、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一樣出色德軍可能勝利嗎
原標題:德軍將領都像隆美爾、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一樣出色德軍可能勝利嗎
如果每一名德軍將領都像隆美爾、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一樣出色,德軍可能勝利嗎?答案是不可能的。筆者想起陳可辛執導的戰爭電影《投名狀》里的一幕:舒城之戰中,趙二虎眼看義弟姜午陽率領的前鋒傷亡慘重,急於出擊,身為主將的龐青雲怒吼制止:「你給我記住,戰場上只有一個是頭!」作戰指揮是一種非常需要決斷力和服從力的行為模式,必須決策果斷正確,執行迅速準確,因此在指揮體系的各個層級中都需要一個有權威和才能的指揮核心和具備執行力的下屬。試想,如果在德軍軍師級以上的高級指揮機關中每個將領都像隆美爾、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那樣,個性十足,對作戰問題各執己見,誰都不服誰,那這個仗還怎麼打?一山尚且不容二虎,更何況是一群虎呢?內鬥就足夠毀掉一支軍隊了。
其次,前線指揮官不論其才幹多麼卓越,始終是整個戰爭機器的一個部件而已,他可能決定某一場戰鬥或戰役的勝負,卻無法決定整場戰爭的勝負,因為他們畢竟只是最高統帥部決策意志的執行者而已。一個國家要想在一場全面戰爭中取勝,首先,國家領導層必須具有長遠的戰略眼光和卓越的決策能力,其次,要有高效順暢的指揮運作體系,最後是雄厚的資源和生產力的支撐。這三點對於二戰時期的德國,尤其是戰爭中後期的德國都是不具備,而且這種劣勢絕不是前線將領的高超指揮才能所能彌補的。
1940年,希特勒與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等人研究作戰計劃。無論德軍將領的才能多麼卓越,他們終究是以希特勒為首的決策層意志的執行者。
很多軍迷朋友將德國的失敗歸咎於希特勒的瞎指揮,認為假如讓曼施坦因或古德里安來指揮戰爭,德國是有可能獲勝的,這種說法其實是一種一廂情願的想法,事實上,不論是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都很難取代希特勒,因為他們是純粹的職業軍人,不是政治家,不能擔負國家領導人的角色。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爾等人甚至不適合在軍隊最高決策層中任職,因為個性太鮮明,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不利於團隊運作。以古德里安為例,在前線作戰時經常與上司就作戰問題發生激烈衝突,曼施坦因原本在總參謀部任職,因為對西線作戰計劃有質疑而遭到排擠,被調往前線部隊,至於隆美爾這種非總參謀部出身的軍官,更加被視為異類,大多數德軍高級將領對其都頗有微詞,隆美爾與上級和下屬的關係一直很緊張,只是憑藉希特勒的信任和北非戰場的獨特環境才得以一展所長,建功立業,如果放在其他戰場就會處處掣肘,難有作為,這一點在他任西線B集團軍群司令時已有體現。
曼施坦因在前線迎接前來視察的希特勒,儘管曼帥的才能有目共睹,但他是否有資格擔任國家和武裝部隊的領導者還是值得懷疑的,畢竟打贏一場戰爭比打贏一場戰役難得多。
作為統帥人物,其實真正需要的不是卓越的軍事指揮能力,而敏銳的觀察力和高超的協調能力,就像歐洲盟軍最高總司令艾森豪威爾,他的前線戰績根本沒法跟曼施坦因之輩相比,但是他卻能在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中將來自不同國家的軍隊組織起來共同作戰,他能讓勢同水火的蒙哥馬利和巴頓在麾下並肩作戰、各司其職,這份才能就絕非任何德軍將領所能比擬,這是比軍事指揮更加高明的領導藝術。
1945年,艾森豪威爾與歐洲戰區的美軍高級將領們合影。能夠讓不同性格,各具才幹的將領們團結在自己身邊共同作戰,這才是真正的統帥。
原創不易,感謝支持,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軍事公眾號:崎峻戰史。
※印度要建第三艘航母被批:浪費錢
※超級航母的命運多舛,福特號仍未形成戰鬥力,美軍有苦說不出
TAG:社會佩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