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油與動物油有什麼區別?植物油有哪些危害?
我已委託「維權騎士」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
免責聲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醫療建議,只做信息分享。
請隨意轉發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後台。
本文字數6184字,預計閱讀時間16分鐘。
=========================
油是中式烹飪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用油烹飪的國家之一。
根據《周禮·天官·皰人》的記載,古代的大戶人家,春天牛油煎小羊,夏天狗油煎野雞,秋天豬油煎小牛,冬天羊油煎鮮魚。
不說了,都餓了,不過你發現沒,早期的人們,是吃動物油的。
植物油,其實在西漢就出現來,但是當時根本沒人吃,都用它當燈油照明,塗在斗笠上防雨,或守城的時候點上火往城下倒。
《三國志·魏志》里曾記載,大將滿寵用百斤胡麻油,燒退吳國十萬大軍的事件。
可是,近100年來,情況發生了巨大轉變,人類吃了幾百萬年的動物油,竟然被帶上了不健康的標籤,處處遭人嫌棄。
而植物油卻被打上「健康」的標籤,滲入到食品供應的所有角落和縫隙,我們去超市看一看,貨架上擺滿了各種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
現在營養學如此抵制動物油,用植物油代替,真的科學嗎?我們真的變得健康了嗎?
事實上,與現今國內營養學界的觀點相反,國外的最新研究證實,這些逆襲的植物油,並不是想像中的「健康天使」,而可能是「致命魔鬼」!
說一下,植物油一些歷史
人類自古食用動物脂肪,其歷史長達數百萬年,並且由此得以進化,可以說,動物油是人類的「締造者和守護神」。
而我們食用加工植物油始於19世紀初,大量食用是在20世紀70年代。
算下來,也就短短的40多年,植物油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霸佔了廚房,幾乎取代了所有動物脂肪。
據下圖,從70年代開始,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植物油消費,出現明顯的增長趨勢
(黃線代表亞洲)
統計顯示,到2015年,我國食用油消費量已經達到3295萬噸,排名世界第一,大幅超過排名第二的歐盟2591萬噸,具體如下圖所示
在所有植物油中,國人尤以大豆油和菜籽油的消費最高,其次是棕櫚油,花生油
其實,這個情況從超市裡植物油的擺放就能清晰預見,一排排大豆油和菜籽油總是放在最顯眼的位置。
當然植物油的「逆襲」離不開生產技術的革新,以及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反對飽和脂肪和膽固醇的「脂肪假說」——要降低心臟病,就要避免動物脂肪,選擇植物油。
有趣的是,在20世紀初,動物黃油的消費量為每人18磅,植物油幾乎不存在,癌症和心臟病很罕見。
(20世紀初,人們植物油的攝入量基本是0)
今天,動物黃油消費直線下降,每人每年徘徊在4磅左右,而植物油消費量飆升,癌症、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比例瘋狂上升。
可是如果我現在直接說,『美味又廉價的植物油,要為現代疾病負責』,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相信,食用油種類那麼多,為啥單單植物油有問題?
實際上,植物油的成分,一開始就決定了它,絕不是健康的選擇。
植物油的一些健康真相
所有的脂肪都含有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只是每種成分的比例不同。
植物油不屬於優質脂肪,就在於:Omega-6脂肪酸含量太高,容易引起體內炎症。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肥胖、糖尿病、心臟病、肝病、抑鬱症、自身免疫性疾病、過敏和癌症都與它有關。
(圖片來自:X生酮實驗室)
Omega-6是一種多不飽和脂肪酸(縮寫PUFA),和Omega-3一樣,是人體必需脂肪酸,這兩種脂肪酸都不是人體能夠自造的,因此我們必須從飲食中攝取。
這兩者的比例非常重要,omega-3越多越好,omega-6越少越好。
說明一下,多不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的主要區別在於它們的結構。
單不飽和脂肪酸(如橄欖油)是由一個雙鍵組合在一起的,飽和脂肪酸不含雙鍵,而多不飽和脂肪酸是由多個雙鍵組成的。
這樣的結構使多不飽和脂肪酸很不穩定,再經過高溫製取,會產生很多有害物質,這些也是它造成很多疾病的根本原因。
上圖:(以飽和脂肪為主的椰子油在25℃以下呈現穩定的固態,而植物油總是呈現液態)
接下來我們說生產方式,油脂的製取一般有兩種方法:壓榨和浸出,這兩種方法其實有很大的差別
油脂採用的是壓榨法還是浸出法,其質量和安全性截然不同。
壓榨法:壓榨法是傳統的制油方法,原料經過預處理後,用機械將油料中的油脂擠出,不添加任何化學物質。
(麻油古法製作之擊麻油)
壓榨法又分為冷榨和熱榨,冷榨出油率比熱榨低,營養成分也保持的更好,比如冷榨橄欖油。
如果說原材料不夠好,壓榨後,一般還會進行精鍊處理,經歷六道工序:脫水、脫膠、脫酸、脫色、脫臭、脫辣。
比如說精鍊橄欖油,經過高溫處理,煙點變得更高,但質量遠不初榨。
浸出法:浸出法是自上世紀60、70年代由美國引入中國的,採用溶劑油(六號輕汽油或丙烷、丁烷、異己烷)將油脂原料充分浸泡後,進行高溫提取。
經過「六脫」工藝,植物油從毛油(四級油)成為超精鍊油(一級油)。
一級油並不意味著更健康,它只是外觀更好看,穩定性更高,保質期更長。
我相信,你也肯定明白,傳統的壓榨法比浸出法更健康,一級的食用油精鍊程度更高,相對更安全,但保留的營養物質更少。
如果你要選擇植物油,從安全性考慮,還是一級、壓榨會好一點。
事實上,由於浸出法出油率高、成本低的商業優勢,目前已成為我國油脂工業普遍採用的方法。
所以,你在超市看到的,很多都是精鍊植物油。
遺憾的是,大部分人並不知道這種清亮透徹、廉價美味的植物油,只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對身體健康有非常多的危害。
前面只是讓大家對植物油的成分、製取現狀有個大致的了解,接下來,我會舉例具體說明。
植物油有哪些危害?
高溫製造過程,產生不健康成分
以玉米油和大豆油為例,如今大多是用「六號輕汽油」(主要成分為正己烷)萃取的。
前後經過高溫烹調(平均120℃)和超高溫(240℃~270℃)脫臭等精鍊處理;
添加合成抗氧化劑(BHA、BHT或TBHQ),然後裝到透明塑料桶里,以「健康食用油」的形式出現在超市貨架上。
在高溫加工過程中,植物油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會產生氧化、氫化或聚合反應。
當溫度超過70℃時,Omega-3脂肪酸就開始氧化變質;
到150℃時,產生致癌物質苯並芘;
氫化油在160℃左右時開始產生,在200℃時大量形成,到220℃以上呈指數增長。
在未經處理的大豆油中,亞麻酸(是一種Omega-3脂肪酸)的含量可以達到8.5%,但在經過部分氫化後,亞麻酸會下降到3%以下。
高溫,氫化產生反式脂肪
除此之外,部分氫化後還會產生反式脂肪酸,人工反式脂肪進入人體後會沉積在肝臟、心臟和血管等組織里,並使之鈣化,破壞細胞膜功能,產生代謝障礙,干擾酶、免疫、生殖和心血管等系統。
2018年5月14日,世界衛生組織發表聲明,要開始全面停用反式脂肪,相關閱讀WHO,五年內消滅反式脂肪,它有什麼危害?。
而我們則繼續對人工反式脂肪酸「開綠燈」(只要求食品廠家標註含量,但並不限制使用)。
大部分國人,尚不知氫化油為何物,許多同胞正在重蹈美國的覆轍。
依然津津有味的吃著沙拉醬,攪拌著咖啡伴侶,購買丹麥曲奇,在麵包上塗上植物黃油。
除了氧化變質,產生反式脂肪,其實高溫處理後,植物油中的維生素和抗氧化劑等營養成分幾乎損失殆盡;
許多高分子有機聚合物卻在高溫、高壓過程中生成,其性質與橡膠或塑料類似。
這樣加工包裝的植物油通常只是提供熱量,有可能夾雜著輕汽油、添加劑、氫化油、聚合物、苯系物以及塑化劑殘留等有害化學品。
你說它們到底是食用油還是工業用油?
植物油容易發生霉變
此外,玉米油、大豆油和花生油等容易發生霉變,產生致癌物黃曲霉毒素,這是一種強烈的致肝癌毒素。
這些植物油,還含有穀類或豆類中的天然毒素或反營養物質,如凝集素和植酸等,可能會干擾人體的吸收、代謝過程,甚至擾亂自身免疫系統。
所以,這些精加工的植物油,其實是名副其實的「魔鬼和瘟神」,慎重選擇食用油至關重要,否則,你很有可能要為健康買單
植物油,還增加死亡風險
在開始之前,我想問你一個問題,為什麼選擇植物油,而不是動物油?
大部分人覺得植物油比動物油健康,是因為相信一個假說:
吃植物油會降低膽固醇,從而降低動脈硬化、心臟病、腦卒中等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
我們很多人都關注心腦血管疾病,因為它人命關天,是人類的第一大殺手。
但是,這些年,最新的研究發現,植物油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理論是虛假的。
國外有數不清的研究發現,植物油不僅不會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還會增加死亡率。
根據保羅·雅米內博士和S.亞米內博士在perfect health diet 一書中提供的資料,實驗發現:
如果恆河猴攝入的脂肪熱量中有40%來源於花生油,16個月後所有的恆河猴出現動脈粥樣硬化,其中三分之一患心臟病。
另一項實驗發現,人類食用玉米油的死亡率,比食用動物油時竟高出364%。
2016年,英國醫學雜誌報道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
與對照組相比,在飲食中增加亞油酸(是一種Omega-6脂肪酸),和減少飽和脂肪酸攝入的病人,死於心臟病和其他所有疾病的風險更高。
儘管他們血清中的LDL和總膽固醇都下降了。
substituting dietary linoleic acid in place of saturated fats increased the rates of death from all cause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而洛杉磯退伍軍人膳食研究發現,食用植物油(玉米油)的實驗組癌症死亡率,是食用動物油(牛油)的對照組的近2倍;
前者食用的多不飽和脂肪酸是後者的4倍,膽固醇則是後者的一半。
除此之外,波士頓兒童醫院的實驗顯示,大豆油可以造成小鼠肝損傷(可能由於黃曲霉毒素超標);
當把腸外營養中的大豆油換成魚油後,腸道畸形兒童的死亡率或肝移植比率從37%大幅度下降到9%。
植物油代替動物油,死亡率提高
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給大家講過一個故事,有人扒出了之前的一些研究數據,發現了一些從未公布的真相。相關閱讀植物油代替動物油,死得早?/ 這兩個研究一出,美國醫生慌了......
2013年,Ramsden博士的專家組通過對原始數據的研究分析,他們發現,利用植物油代替動物油後。
總死亡率對比:植物油組(亞油酸)17.6%,對照組11.8%心血管疾病(CVD)發病率:植物油組17.2%,對照組11%冠心病(CHD)發病率:植物油組16.3%,對照組10.1%
All cause: 17.6% in the linoleic group versus 11.8% in the control group, HR 1.62, CI 1.00-2.64)
CV disease: 17.2% versus 11%, HR 1.70, CI 1.03-2.80
CHD: 16.3% versus 10.1%, HR 1.74, CI 1.04-2.92
也就是說,增加植物油的攝入量,用植物油代替動物油,死亡率大大提升了,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發病率大大提高了。
研究者說:我們的膳食指南,建議用植物油代替動物油,需要重新考慮一下啦。
ConclusionsSubstituting LA in place of SFA increased all-cause, CVD and CHD mortality. Advice to increase LA or unspecified PUFAs merits reconsideration.
植物油增加體內炎症的風險,我們現在的人,吃太多的omega-6脂肪酸,太少的omega-3脂肪酸,炎症被發現和很多疾病有關係,包括心臟病。
最後,我用這張圖,來描述植物油的健康危害
關鍵的瘦龍說
我不否定人類一直在進步,但是,你也不能否認老祖宗的東西全是糟粕。
我們中國人在先秦時期一直吃動物脂肪,近30多年來才開始吃植物油。
放棄讓人類延續至今的動物油,這種改變極有可能只是順應了工業的發展,而不是因為健康的需要。
但是,由於油在我們的飲食生活中太過重要,煎烹炸炒樣樣離不開,它的好壞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
據調查顯示,在我國,38%的人一年要吃3-5桶的5升植物油,34%的人要吃6-8桶,21%的人一年要吃8桶以上,只有7%的人一年吃1-2桶。
也就是說,一半以上的人一年要吃6桶以上的植物油,這還不算外賣,加工食品,蘸料。
與此同時,百年間死於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數始終在緩慢上升,從每10萬人中不到150人上升至月200人。
這一比例甚至超越了癌症,成為當之無愧的疾病之王。
心血管疾病從高冷的醫學名詞變成了大眾流行語,還有肥胖、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老年痴呆、抑鬱症離我們越來越近。
確實,工業革命讓社會一直在進步,技術的改進讓植物油出油率越來越高,成本越來越低,價錢越來越低廉,但是,它也帶來越來越多的現代疾病。
可是我們也知道,改變現狀很難,這也就意味著,還有很多人要沉浸在虛假信息中,提著一桶桶自以為健康的精鍊植物油回家...
這讓我想到我們對肥胖的認識,很長一段時間內肥胖都被認為是一種道德問題,而非醫學問題。
經過了科學漫長的研究,我們才知道,肥胖有著超越個人意志的遺傳學和神經生物學基礎,跟大眾傾向認為的完全不一樣。
可能每個轉變都需要一個過程,我相信,慢慢的,會有越來越多的研究和有影響力的人,站出來斬釘截鐵的說:別再吃精鍊植物油了!
但是,在這之前,你可以率先扔掉塑料大桶里的精鍊植物油,吃健康優質的動物脂肪,去主動影響更多的人。
最後,文章說的植物油,不包括,橄欖油(單不飽和脂肪酸高)和椰子油(飽和脂肪高)和棕櫚油。
在選擇食用油方面,我覺得特級初榨橄欖油、冷榨椰子油是最好的,當然,還有我們的豬油等動物油。
這些油脂分別以單不飽和脂肪和飽和脂肪為主,更穩定,更適合中式烹飪,不容易氧化和產生有害物質。
中國人太喜歡高溫炒菜,油炸了,長期使用那些不健康的植物油,真的可能要命啊。
(叨叨完了,是不是又說多了?)
※視力不好,用眼過度,要補充什麼營養?要怎麼吃?
※揭秘日本人最長壽的原因,這些食物排第一
TAG:瘦龍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