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什麼叫「漏」?

什麼叫「漏」?

《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106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為眾生,敷演如來第一義諦。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當爾之時,就是阿難說偈贊佛之後,「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這就是那位「滿慈子」。富樓那彌多羅尼,翻譯中文叫「滿慈」。富樓那,譯作「滿」,是他父親的名字;彌多羅尼,譯作「慈」,是他母親的名字;子,是兒子。他的名字是父母的名字合起來,所以他叫「滿慈子」。

在大眾中,即從座起:他在大眾裡邊,即刻就站起身來了。佛的弟子對佛都特別有禮貌,想問什麼話,就站起來,恭恭敬敬地這麼問。偏袒右肩:他露出右邊的肩臂。「偏袒」,就是露出來。所以中國出家人搭衣(袈裟),右肩為什麼沒有衣,這也就表示「偏袒右肩」。

在印度那個地方,冬天、夏天都不冷的,所以常常露出來右肩,也都可以的,不會凍著。在中國有些地方非常之冷,如果你右邊的肩臂常露出來,就會很容易傷風,很容易凍出病來。所以在中國,就在袈裟裡邊穿上衣服。這就是「因時制宜」,因為當地氣候、地理、人習慣的關係,所以就裡邊穿上衣服,外邊搭著衣。

在印度,這個衣沒有鉤環這麼勾著的。中國為什麼有這鉤環呢?這個來源,就因為中國氣候的關係。如果你裡邊穿著衣服,外邊披著衣(袈裟),沒有鉤環勾著它,衣就掉下去也不知道,所以用鉤勾著它,它就不會掉了。這是中國的祖師,因為天氣的關係,發明出來這麼一個辦法。

現在印度、暹羅、緬甸、錫蘭、泰國、高棉,行持南傳教法的和尚,衣也是這麼多塊,但是不像中國有這個鉤環。在暹羅、緬甸,他裡邊不穿衣服,披著衣,就算搭衣了,所以衣若掉下來,他就知道;因為它貼著肉皮子,有一種感覺。在中國,這個衣不貼肉皮子,它掉下去都不知道的,所以用鉤環勾著它;這是中國當時的祖師發明出來的辦法。所以在中國的這個衣,和暹羅、緬甸多少有不同的。

富樓那尊者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右邊的膝蓋跪到地下,合起兩隻手掌,恭恭敬敬地對佛說。在現在暹羅、緬甸的和尚,都還是行這一種的禮貌,譬如和尚去見上座老和尚,到那個地方,講話不是站著講的,都要跪到那個地方,右膝著地,合起掌來。對上座的法師說話,還這樣子!

大威德世尊:佛是大威德的,可以折服三界一切的眾生,能救拔三界一切的眾生。「威」,就是有折服一切眾生的力量。「德」,就是感化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聞風向化,聽著佛名字,就改過遷善了。善為眾生,敷演如來第一義諦:「敷」,就是分布開、分析開。「演」,就是演說。佛用善巧方便的方法教化眾生,為眾生演說如來這第一個最妙的道理。

就衣這個「鉤環」的問題,我出家之後,曾經向中國很多位老和尚、老法師來研究這個問題。我問他們:「為什麼外國的和尚就沒有這個東西?中國的和尚就多弄出這麼一個東西來呢?外國那個衣,就往身上這麼一披,也沒有鉤環。」我問他們中國這個鉤環的來源,是什麼道理有的呢?這些位老和尚和老法師都晃晃頭,不知道。這個問題雖然是很小的問題,但是怎麼來的?都不知道。

以後究竟誰告訴我的呢?沒有人告訴我。我一想,把中國的氣候和印度、暹羅、緬甸的氣候一比較,所以我知道這個來源,是最初到中國的這位祖師,大約因為中國氣候冷,就穿上衣服。穿上衣服,你再披上那個衣,掉了不知道的。所以以後那麼研究,哦,用一個鉤環把它勾著,披到身上,它就不會掉了!這個理由,我和一些老法師、老和尚一提,他們說:「喔,是這樣子!」都說是這樣子。究竟是不是這樣子?這是我這麼想像,大約是這樣子。

這個問題是很小的,但是沒有人知道。就因為它小,所以就沒有人知道了。我因為美國很多人都願意研究道理怎麼來的,所以今天把這個意思講一講,免得有人向我問這個問題。那麼現在不要問我,我先把它發表了!

世尊常推說法人中,我為第一。今聞如來微妙法音,猶如聾人,逾百步外聆於蚊蚋,本所不見,何況得聞?佛雖宣明,令我除惑,今猶未詳斯義究竟,無疑惑地。世尊!如阿難輩,雖則開悟,習漏未除。我等會中登無漏者,雖盡諸漏,今聞如來所說法音,尚紆疑悔。

前邊富樓那尊者這樣子向佛叩頭頂禮、祈請,為什麼?就因為他有所懷疑了。阿難尊者現在沒有懷疑了,而富樓那這位「說法第一」的人,他生了懷疑。他對佛說的法不明白,於是他就向世尊說了。

世尊常推說法人中,我為第一:您常常推薦、推選說,講經說法的人裡頭,我富樓那是第一名,善說諸法妙義。啊,經典若是給富樓那一講,那真講得天華亂墜、盡見蓮華!不像我現在講得乾燥無味,把人聽得都要睡覺了。富樓那若說法,那是微妙第一,他分析得清清楚楚地,善分諸法相。

今聞如來微妙法音:現在我聽見世尊您所說微妙清凈的法音。可是怎麼樣呢?猶如聾人:我富樓那現在好像聾人似的,佛所說的法,我是格格不入,沒聽見;聾人還不要緊,我這個聾人又逾百步外聆於蚊蚋:距離一百多步遠地聽蚊子叫喚。本所不見,何況得聞:我連蚊子都看不見的。這一百步遠,你怎麼能看見只蚊子?這蚊子看不見的,因為它太小了!況且聽得見蚊子叫喚呢?這聽不見的。

「法音」,就是佛講法的聲音。「微妙法音」,有的人說:「這個『微妙』,就是很小的聲音,佛說法聲音很小的。」說「微」是很小的聲音,這不對的!並不是聲音小,這個「微」,是微細而玄妙,講得最清楚。為什麼有的人把佛說法的聲音比作蚊子的音量呢?就因為他照這個字義就這麼講去了,所以才說佛說話的聲音小,就像隔百步遠聽蚊子叫。我以前講過這一句話,「囫圇吞棗」;有很多「囫圇吞棗」的法師──懂不懂什麼叫「棗」?棗,這是一種水果;拿桃來講,就好像把桃整個吞下去了,不知道什麼滋味。

有很多「囫圇吞棗」的法師說:「聾的人,你大聲他都聽不見,何況說的聲音像蚊子叫那麼小?」他依文解義這樣講,是不對的!這只是個比喻,富樓那比喻自己是個聾子。佛說的微密微妙的法音;就好像離這個聾子一百步遠有蚊蟲叫,那個聾子是不是會聽見呢?他聽不見,也看不見。又有的人說:「喔,這富樓那是不是罵佛,說佛是蚊子呢?」不是的。不要這樣懷疑!

富樓那是做比喻,比喻他自己是個聾子,並不是比喻說佛就好像蚊蟲。這個意思就是:他已經聾了,那麼相離一百步遠,又是好像蚊蟲那麼小的聲音,聾子聽不見,也看不見的;這表示佛說的法,太微妙了!妙得太厲害,妙到極點了!所以他雖然在這法會聽見,就好像是個聾子,聽不明白。

所以有的人說:「現在聽經不明白。」那真難怪你!你看,富樓那尊者說法第一,他都發生了疑問,都說他不懂,都說他自己像個聾子!我們現在還可以聽得見?你不管懂不懂,都可以聽得見,這比富樓那還強勝百倍。你不要自暴自棄!

那麼他聽不懂,就好像聾人相離一百步遠聽蚊子叫那個樣子。這是比喻,佛說的法是微妙到極點,所以他不明白。這也就好像佛說《華嚴經》的時候,二乘人「有眼不見盧舍那」,看不見佛的千丈盧舍那身,就看佛是一個丈六老比丘相;「有耳不聞圓頓教」,有耳朵也聽不見佛說的妙法。現在這富樓那,也就有這個情形。所以這並不是罵佛,也不是佛說的這個法他不相信,就因為他聽不明白,所以舉出這個來做比喻。

佛雖宣明,令我除惑:佛雖然宣說這個妙法,特別詳細,特別明白!令我富樓那和在會的大眾,把疑惑都除去,使疑惑的思想都沒有了。雖然是這樣說,但是今猶未詳斯義究竟,無疑惑地:我現在還沒有明白這個究竟的道理,還沒令我沒有一點疑惑的地方。

世尊!如阿難輩:像阿難這一類的人。這個「輩」,就是和阿難同等的人。這不單阿難一個人,還有和阿難同等的這些阿羅漢。雖則開悟:雖然他們開悟,明白成佛的道理了,可是習漏未除:他們這種余習還沒有盡。「習漏」,是多生多劫的習氣和漏。漏從什麼地方來的?也就從習氣這兒來的。

所以,習氣不是一天有的,是從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習染來的、學來的,就有種種的漏。什麼叫「漏」?就是煩惱,煩惱就是「習漏」。習漏未除,他的煩惱還沒有除盡,這種習氣沒有去盡,這叫余習。余習,就是余留的習氣,由前生那兒來的,也就和這個「業」,是差不多的性情。

講到這個「習」,佛有個弟子叫畢陵伽婆蹉。他證了果後,每次到要過河的地方,一過河的時候,他就叫河神了;河有河神,這河神,是個女性。叫什麼呢?他說:「小婢住流!」小婢,就是「使奴喚婢」的婢,就是僕人。以前中國不是有丫環、奴婢的嗎?就是這奴婢。

畢陵伽婆蹉尊者叫「小婢住流」,就是說:「你這個小奴才!趕快給我把水停止住,我好過河!」因為證果的羅漢過河,可以叫水不流的。他有這種權利,令水不流;沒有水了,他可以走過去,有這種的神通。那麼住流,這一定要河神來住流,所以他到那地方,就叫「小婢住流」。

左一次、右一次都這樣叫,這個河神因為他是阿羅漢,也敢怒不敢言。很多次後,這河神於是就到佛那兒去控告畢陵伽婆蹉了,說是:「您這個弟子,這個畢陵伽婆蹉!他一過河的時候,就對我叫『小婢住流』。啊,我真是氣得不得了!佛您要教化這個弟子,不要讓他這麼粗野。怎麼叫我『奴才』?叫我『小婢住流』呢?」

佛一聽說,就對畢陵伽婆蹉說:「畢陵伽婆蹉!你過來,向這位河神來道道歉!」道道歉,就是認認錯,再不要這麼講了。你說畢陵伽婆蹉怎麼樣啊?他說:「小婢!你莫怪!」他就是因為叫河神「小婢」,所以她就生煩惱了。現在他道歉,還叫她「小婢」,說:「小婢啊!你不要怪我!」這樣子,這個河神更氣壞了,說:「佛您看您這個弟子!當著您,都這麼叫我『小婢』!」

釋迦牟尼佛就說:「你知道為什麼他叫你『小婢』嗎?因為在五百世以前,你是他的工人來著,做了他的工人很久很久,所以他叫『小婢』叫慣了,叫順口了!現在他見著你就叫『小婢』,這是一種余習,以前的習氣沒有改變,所以現在還這樣稱呼你。」這樣一講,這河神才沒有話講了。喔,這原來是一種因果!所以這個事情也就解決了。為什麼總這樣叫她「小婢」呢?這就是「習漏未除」,過去生中所習染來的,他還沒有改變。

富樓那尊者說,我等會中登無漏者:我們現在在這法會裡頭的一切聖眾,已經得到漏盡通,已經得到無漏果的人。雖盡諸漏,今聞如來所說法音:雖然都沒有一切漏了,可是現在我們聽見世尊您說的法音,尚紆疑悔:在這個地方都還紆擾著這種疑悔的思想,都不明白。得到漏盡果的,尚且沒明白,何況阿難現在僅僅證到初果呢?所以他就開悟了,相信也是沒明白。

到什麼果位算漏盡了呢?第四果。第四果的阿羅漢,這叫得到漏盡通了;在初果,還沒得漏盡通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法明 的精彩文章:

什麼叫做「別業妄見」呢?
這是一個開智慧的妙法

TAG:正法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