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減輕你負擔的人,更沒有理由生ta的氣
佛學
12-24
主講 | 雪歌仁寶齊
《入行論》第六品第八十二偈頌:
所應恩養親,當由汝供給。
他親既養護,不喜豈反嗔?
這一偈頌是個比喻;前面第八十一偈頌(的內容)是意義,現在的第八十二偈頌是比喻。
比如我們有一位親人,不是最親近的,是比較遠的親人,我們要照顧他、養他,變成我們要負責做的事情,這時候我們就覺得比較有負擔,因為他不是最親近的,是比較遠的親人,但是不得不照顧,因為他很可憐。
但還是覺得負擔蠻重的,因為我們(對)最親的(家人)也要照顧,現在(還要)照顧遠親,負擔就有點重。
這種情況下,如果這個親人自己會照顧自己,自己可以賺錢,自己會養自己、保護自己,如果有一天做到這樣,我們就非常歡喜。因為自己的負擔少了,我們非常歡喜,不可能會生氣。第八十二偈頌的比喻就是這個。
前面第八十一偈頌是(開示)對「如果我們的仇人自己得到利養,我們沒有必要生氣」,因為這些仇人也是一切如母有情,我們應該也要照顧他;他需要什麼,也要幫助。
但是(如果)我們不用付出,他自己就得到(利養),我們應該要珍惜。這是第八十一偈頌的意義。
現在第八十二偈頌比喻我們要照顧比較遠的親人,(這種照顧)變成負擔, 「 所應恩養親,當由汝供給。」我們要照顧那個親人,要保護他,這變成我們該做的,變成負擔:「 當由汝供給」。
那個時候,假如這個親人「 他親既養護」,他自己會養自己,自己會保護自己,如果這樣,我們肯定會高興,不可能不歡喜。「 不喜豈反嗔?」,那個時候,我們不可能不高興。我們會生氣嗎?我們不可能不高興,怎麼可能生氣啊?「不喜豈反嗔?」。
這就是八十二偈頌的比喻。
※雪歌仁寶齊專為在家佛教徒打造的日常實修課本
※這不是我們要修持的,了解一下就可以
TAG:老九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