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食肉飲酪」: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的飲食習慣是怎樣的?

「食肉飲酪」: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的飲食習慣是怎樣的?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特殊社會現狀,影響並改變著人們的飲食習慣。受北方游牧民族內遷等影響,華北地區也逐漸形成「食肉飲酪」的飲食習慣。

當時的肉類品種,真是讓人眼花繚亂,家禽、家畜、野味,均品種豐富。家養動物有豬、羊、牛,有雞、鴨、鵝等。野味有兔、鹿、雀、雁,有獐、鵪鶉、野豬等。如此多的肉類品種製作出的菜品,已端上魏晉南北朝人的餐桌。

人們集會喝酒

總體看,羊在當時的北方地區飼養者較多。養雞的人也比較普遍,且已擁有豐富的飼養經驗,這大概與飼養方法簡單、宰殺加工簡便、雞肉味道鮮美、價格便宜等方面有關。

據史載,這一時期一些朝廷倡導百姓養雞,並作出了每家養雞四五隻的規定。具有豐富養雞經驗的人們,認識到籠養、圈養方式勝於傳統放養方式。他們認為籠養、圈養利於保暖與清潔,加之人工飼料餵養,可以養出更肥美的雞。

普通百姓也習慣以雞肉招待客人。當客人來時,主人家會熱情地殺雞並做黍米飯,也帶來「殺雞為黍」之佳話。

這一時期養豬、牛、鴨、鵝的人也較多,只是因南北方地區飲食習慣不同而出現飼養品種偏重差異。

水產是當時的主要副食品,也在魏晉南北朝人的飲食生活中散發出耀眼光芒。豐富的水產有魴魚、鯉魚、鱸魚,有鯽魚、鯰魚、鱔魚,還有烏賊魚、蝦、蟹等,品種豐富,價格也較低廉。因南北方地區差異,魚類在南方更為常見、更受歡迎。

因南方江河湖泊縱橫,得天獨厚的條件讓南方的人們,不僅能經常食用野生水產品,還掌握養魚技術。《四時食制》《齊民要術·養魚》等,都記錄有人工養魚方法。這些記錄涉及魚種選擇、魚池建設、捕捉孵化等。

《齊民要術》

養魚、食魚也同樣傳出不少佳話。「北土魚少,政求之常苦難,後宅側忽有泉出而有魚,遂得以供膳。時人以為孝感所致,因謂其泉為孝魚泉」。這是以魚孝順母親的尊老守孝故事。還有東漢習郁建大小魚池,子孫傳繼園池成為當地名勝的「習家池」故事。

人們釣魚,已不再是只為吃食、贏利。修身養性、消磨時光成為不少人愛好釣魚的原因。「日夕栽魚入上虞郭,經親故門,各以一兩頭置門內而去。」如此,釣魚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已是一種娛樂活動。

然而,儘管這一時期肉類品種繁多,肉食卻未在人們的飲食生活中普及。即便是有權有錢的統治階級,肉食也較為缺乏。「公私窘罄。每得一豚,以為珍膳,項上一臠尤美,輒以薦帝,群下未嘗敢食,於時呼為禁臠」。形象敘述了西晉末皇家也缺乏肉食的現狀。由此,還創造出「禁臠」一詞。

與此同時,由於果樹栽培的普及,果品同樣成為當時的烹飪原料。酒類在繼承與技術突破中,繼續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飲食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

停滯與發展,交融與差異,王朝的短暫統一。如此極端矛盾的社會現狀,促使這一時期飲食文化發生很大變化,呈現出有別於前代的飲食文化狀況。這一切,隨著農、牧、漁的發展,食品種類大幅增加,更帶來烹飪原料的豐富多彩。承上啟下,魏晉南北朝多姿的飲食文化註定在歷史畫卷中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一言:《歷史的風尚·魏晉南北朝》

編輯:浙江大學中國近現代史所研究生 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像中國史 的精彩文章:

我國自主設計的第一條鐵路:首創人字形結構,令世界刮目相看
如何更好地管理一個大家族?明朝宗法族規告訴你

TAG:影像中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