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萬投資復建明清古建築,「安家落戶」在木蘭湖畔
近日隨著「木蘭故里,休閑黃陂」採訪團隊及來自全國各地旅遊大咖們一起,一路探訪木蘭故里,每一個木蘭故里景區打卡。在黃陂區木蘭鄉轄域欣然參觀了湖北明清古建築博物館。
湖北明清古建築博物館以涅槃重生的絕代丰姿,厚重的人文底蘊,滄桑的歷史觀感,動人心魄的美學建築,睥睨著數百年以來的風雲激蕩滾滾紅塵,彰顯著江山永固王者歸來的霸氣。雕樑畫棟藏聚氣,碧瓦朱甍飛凌虛,與水永恆,與山同壽,相得益彰。
走近明清園,朱門矗兩丈,斗拱連千疊。仰望樓闕銜雲,霞光耀目,你會慨嘆個人如此渺小,生命何其短暫。樓潛山川精氣,屋掩經世風流,不朽的,是前人嘔心瀝血甚至用生命造就的如斯華構。明清園園內依據建築類型、文物特點和文化內涵等,分區建成風貌各異的文物景區。
據了解,這些古民居是湖北省文物部門從2002年10月起,在對全省古民居類古建築的調查中發現的。省文物部門有關人士介紹,這30棟古民居文物建築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也很有代表性。近年來,因工程建設、農民拆舊建新、原生態及周邊環境遭破壞,以及文物販子從農民手中大肆收購古建築上精美的藝術構件等原因,它們已無法在原址得到保護。
為有效保護文物,並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開發旅遊,湖北省決定將這些古民居以及其他有價值的藝術構件集中搬遷,並按照原生態建造理念進行復建,永久保護。
在木蘭湖畔復建的30棟古民居既有名人故宅、富商豪宅,也有百姓民居、宗祠戲樓以及會館、書院等,其建築風格自成一體、各具特點,如鄂東南民居外形樸實,內部木石雕刻精美,可媲美徽派建築及江浙民居;鄂西北民居外形高大、粗獷,內部精巧細膩;鄂西民居最具代表性的建築是人們熟知的「吊腳樓」,在建築設計上通常沿山川坡地坐基而建,也稱「座子屋」。
阮和平老屋 原址位於通山縣黃沙鋪鎮,清中期建築。面闊18米,深約16米,佔地面積275平方米,二層結構,由前廳、天井、廂房、後堂四部分組成。1929年,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曾在此駐紮
撫摸厚重木門上深深嵌入的三九二十七顆銅釘,有一股自豪驕傲的遐想在心底升騰——每一顆銅釘就是一顆星辰。五千年青史,燦爛銀漢彪炳千秋,作為唯一未曾中斷的古老文明,江山代有才人出,締造這曠世奇功的就是中華文武兩曲星。
這棟民清建築,主體建築三開間,正堂兩邊為廂房,有前庭、單步迴廊和後堂,左右次間,正房、廂房的隔扇門窗都開向內院,檐廊與院內周圍迴廊相連,是一個較完整的圍合式基本單元。該老屋打破民間住宅的傳統做法,外檐置一斗三升斗拱,豐富了檐口造型,增添裝飾效果,是我國傳統民居建築的藝術精品。1
湖北明清古民居建築博物館總投資為7000萬元,以原樣複製的12座湖北明清古民居建築群為依託,展出了200多件蘄春荊敬王墓、江夏龍泉山明楚昭王墓的隨葬品,其中國家一級文物有10餘件,是一座展示明代藩王歷史文化和傳統民居建築的專題博物館。
漫步在陳列於盧家老宅的藩王博物館,大明王朝二百七十六年腴田膏土的封藩制彷彿又在眼前風起雲湧。當海外蠻邦業已進入資本萌芽的先進時代,草莽出身的明太祖卻還在做著子子孫孫千秋萬代的春秋大夢。
流連於廖氏官堂、半部世家、舒家老屋、山陝會館、阮和平老屋……一座座精美絕倫的古豪宅令人嘆為觀止,置身其中,猶如穿越了數百年時光。
歲月失語,浪花淘盡英雄,多少前塵舊事隨風而逝,留下風雲印記的,唯有這一磚一石一瓦一木,任斗轉星移滄海桑田,始終保持最初的樣子,讓後人憑弔瞻仰。
天地兩茫茫,古往今來,勇立乾坤絕不倒下的人,不斷演繹著恩怨情仇的動人故事。環顧大樑上的「郭子儀拜壽」「姜太公釣魚」「武吉賣柴」「文王上殿」木透雕畫圖,精美絕倫,栩栩如生。悠久文明與神工巧匠完美結合,讓木雕復活,具有不可抗拒的美學感染力,令人流連忘返不忍移步。
牌坊屋一進三間,二層結構。底層鋪木地板。人字坡屋面,硬山擱檁,山牆和檐牆均做有牆帽和墀頭。該建築巧妙的將牌坊和住宅有機結合在一起,是鄂東南民居的典型代表,其建築特點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內心一股傷懷弔古的情愫又在洶湧澎湃:斑斑舊物,看盡了多少世的月缺月圓,潮起潮落,生命在春風吹又生的希望里輪迴重生。眼前的一切,就是一部活著的歷史,深情凝望,欲語還休,百看莫厭。
廣場東西兩側所建照壁均有斗拱、須彌座。大門做在影壁牆中間,三開間,在明代歷史中非常罕見,堪稱孤例。大門兩側設立供屏式抱鼓石,高約1.5米,雕刻極為精細。大門上方正中供有橫匾「旌表義民陳任遠之門」和明代皇帝御敕的「榮恩」匾額,十分顯赫。二進拜殿「金磚墁地」,主梁架有浮雕明代萬字紋圖案,做工考究。
TAG:張藝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