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跑路、倒閉、裁員,2018,他們「倒」在了寒冬里

跑路、倒閉、裁員,2018,他們「倒」在了寒冬里

獵雲網註:今年冬天聽了太多裁員和倒閉的消息,許多創業者「倒」在了寒冬中。企業終結時,同樣值得記錄並做深度思考。在整個大自然里,除了企業倒閉,你哪裡再有任何機會去親身參與另一個「生命」的消亡?一個時代企業的退場,才能騰出下個時代企業領地。這些互聯網企業與真實生命的不同之處,或許在於這種參與感。文章來源:創業邦,作者:北冥,編輯:董力瀚。

這個冬天聽了太多裁員和倒閉的消息。假設對企業來說,真的存在「生命」這種形式的體征,那麼在終結的時刻,無論是悲壯、不甘、膽怯、草率還是慌亂,它們都值得記錄並做深度思考。在整個大自然里,除了企業倒閉,你哪裡再有任何機會去親身參與另一個「生命」的消亡?

幾年前,一位蹭盡了「互聯網思維」熱度的小店老闆說,現實點吧,我從來沒打算把這個品牌做成百年老店。每天有那麼多懷抱理想與心懷鬼胎的人們粉墨登場,與台下看客共謀大戲,你怎麼能不學會接受退場鐘聲的敲響?

一個時代企業的退場,才能騰出下個時代企業領地。這些互聯網企業與真實生命的不同之處,或許在於這種參與感:無論是共享單車還是智能手機,無論你是用戶還是看客,所有人從根本上是同處一場巨大的共謀中,每個人都在用拇指投票,共同決定台上某人的進退成敗。

所以,我們有必要把這幾個退場的故事講得再全面一些,也有必要把將事實探究得再深入一點。

「倒」在寒冬的創業者

在創業最灰暗的時刻,楊傑得了抑鬱症。從醫學角度,叫做「抑鬱前兆」。「晚上整宿整宿的失眠,一直到早上5、6點鐘,實在困得不行,就睡會兒,一直是這種惡性循環。」有多長時間沒有睡過完整的覺,楊傑自己也不清楚。」

2014年趕著創業潮的巔峰時刻,楊傑離開了百度,和幾個搭檔一拍即合,做了一個汽車上門保養項目。後來的故事你我都懂:那個風口裡擠滿了人。

他們的故事頗為周折,並且體感是割裂的,對看客來說,這些人不過是城牆上的另一塊磚,但對真正入場的玩家來說,這是真實的「show time」。雖然一時間上門洗車、上門美甲的同行全部冒了頭,但楊傑畢竟是拿到了入場票,且價格不低——楊傑和團隊融資數億元。「當時拿到錢很亢奮,證明市場對我們做的事情很認可。」拿到錢後,團隊開始大規模投入線上運營。

2015年初,在第二筆錢即將到賬的時候,關於做不做線下,楊傑和團隊出現了分歧。「挺無奈的。」

一部分人認為,應該快速做大市場規模,一部分人堅持,還是按照之前的步伐前進。巨額的資金、激昂的情緒疊加能推動出來巨大的慣性,因此,在經過無數次爭吵後,最終決定繼續延續之前線上發展的策略。

2015年,被反覆預言過的寒冬來了。一大批汽車領域的O2O公司宣布倒閉:僅成立10個月的我愛洗車CEO失聯,留下200多萬元的債務;同年車8宣布關閉上門洗車業務;趕集易洗車併入58旗下的呱呱洗車;e洗車大量裁員並關停上門洗車業務……

市場上的悲觀情緒延續到了楊傑的公司,一方面,線上業務把錢燒的差不多後,並沒有搶佔到所謂的市場規模,另一方面,賬上的錢已經所剩無幾。

「賭一把吧。把最後的錢砸到線下。」雖然主觀上認為並不一定能取得成功,但是楊傑和團隊希望自己是能夠獲得勝利的那個寵兒。「當時基本上已經失去理性了,抱著僥倖的心態,想贏,以為自己能贏。」

「當然,最後失敗了。」

「大躍進」後,楊傑的創業項目並沒有成為「倖存者」。公司做清算那天,幾位創始人一言不發,沒有爭執,心平氣和,第一次創業就這樣潦草收尾。

不甘心的楊傑馬上啟動了第二個項目,這個想法遭到了妻子的反對,第一次創業時楊傑已經把車子和房子做了抵押,一直想他能找份安穩工作的妻子希望他能夠面對現實,不要再折騰。「但是我想堅持下去,所以我們選擇了分開。」

延續第一次創業的經驗,楊傑這次選擇從汽車後市場切入,做了車管家創業項目,與4S店合作,承接保養、維修等與汽車相關的各種服務,但是這個項目前期仍然需要資金投入,此時的楊傑開始把自己剩下的錢往裡投,一直撐到2017年,這時侯,兜里已經沒錢了,於是楊傑開始出去拉投資。

投資人見了一波又一波,有些說可以投資,但是在打款時間,卻又反悔;有些投資機構開始交底,已經沒有錢了,再好的項目都沒有辦法投;剩下的一些投資機構覺得項目還行,但就是不鬆口。不管是何種因素,楊傑明顯感覺到大部分機構和創業者一樣,也不好過。

已經投進去不少錢的楊傑希望及時喊停止損,「合伙人卻覺得我不願意往裡面投錢,希望我砸鍋賣鐵也得進行這個項目。就差撕破臉打一架了。」

在談投資的過程中,公司的業務也經歷了從to C到to B的轉型,但依然沒有逃過黯然出局的命運。唯一讓楊傑感到欣慰的是當公司上下10幾個員工知道資金鏈斷後,主動提出3個月不拿薪水,跟著公司拼一把。

「從合伙人這裡得不到任何幫助和支持,反而是技術、運營的小夥伴說不能幫忙融資,先不領薪水。儘管失敗了,依然感覺溫暖。」

復盤前兩次創業失敗的經歷,楊傑坦言最重要的是沒有資金支撐,畢竟站在風口上的項目,面臨的競爭大,需要足夠的資金去支撐。市場對於沒錢、沒資源的小公司而言是殘酷的,在資本助力下,如果把某個行業的泡沫吹得過大,一旦泡沫破滅,每個人都是受害者。

當然,也有對人性的反思,楊傑承認自己在拿到投資後,失去了自我,迷失了本性,但是不管宏觀大環境如何,楊傑從來沒想過放棄自己的創業夢想。

「我創業已經4年了,我不會因為寒冬不寒冬,有沒有錢而選擇不做這件事情,之前沒有投資人,我自己投錢也做了。」

今年楊傑又開始了創業,在一家互聯網出行公司內部孵化出代客泊車項目,現在正在規模化階段。

「創業沒有終局,永遠在路上。」「鞋沒了的那一刻,我就想著有句老話叫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可跑起來特別是冬天跑在玻璃渣子上的時候,疼痛依然撕心裂肺。」


「跑路」的95後創業者和無路的家長

95後創業者曲斐煊從神壇摔下的速度並不比她衝上天時慢。

2015年9月,曲斐煊在上海創辦了在線輔導平台學霸1對1(前身為「學霸來了」) ,「高顏值」「富二代」「95年」「創過業」,鮮明的標籤讓曲斐煊迅速為市場熟知。

「最懂00後的95後」是曲斐煊給公司定下的宣傳點,作為1對1輔導品牌,公司聲稱授課老師均來自於清華、北大、交大、復旦等一流名校的學生。

公開資料顯示,學霸1對1曾在2015年夏天獲得來自上海雋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啟動資金;2016年12月還曾獲得深圳國金縱橫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千萬人民幣A輪投資。

一切似乎順風順水,尤其是今年教育公司融資上市齊頭並進。「誰也沒想到這個公司會爆雷。」一位不願具名的教育從業者說。

公司爆雷的導火索緣於拖欠老師工資,今年教師節,學霸1對1的教輔老師稱沒有收到8月份工資,9月12日,曲斐煊發公告表示抱歉,但很快她又表示目前公司處在資本寒冬,因此導致資金緊張。「今日我與合作方敲定了最終協議細節,很快,新的資金就能投入進來。」

但是相關老師表示至今為止都沒有拿到8月份工資,「公司上下都在傳創始人拿錢跑路了,人心惶惶的。」不止老師,拖欠學生家長的費用更是不菲。

上海初二學生家長李婭稱是被忽悠進去的,今年暑假,由於孩子即將面臨中考,她希望能夠全方位的把孩子的學習成績往上抓一抓,在朋友介紹下,李婭把聯繫方式給了學霸1對1老師,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不能算老師,應該是他們的銷售人員。」每天李婭都會接到來自學霸1對1「銷售人員」的電話,推薦她去免費試聽並稱試聽後有優惠,本來想報80個課時包的李婭最終經不住銷售人員的話術,選擇了320個課時包,費用共計41264元。

數學上了10個課時,物理上了10個課時後,李婭發現學習效果並沒有他們說的那麼好,孩子成績並沒有得到改善。之前承諾的個性化教學方案也沒有給到,並一直推脫。

等到8月初學校要開學時,李婭以效果不好為緣由申請退費,當初在報名時,作為工薪階層,李婭選擇了由他們公司提供的海米小額貸款,「後來我催著他們退費,他們一直說正在申請中,合同上寫的是最長半個月就能把退款給辦完了,結果到十月份,就是事發的時候還沒給我辦完,中間就一直是在正在審批中,在這個過程中,教務老師、班主任都非常難聯繫,打電話沒有人接,發微信沒人回。」

更讓李婭感到無法理解的是在學霸1對1結賬網頁上,她的信息已經沒有了,課時也已經歸零,上面赫然顯示著「退費成功」4個大字,「我根本沒有收到退費,而且海米的還款還沒有結束。」

「出事了。你不知道啊?」10月2號,另一位在學霸1對1報名的家長楊燕告訴李婭。李婭這才明白,自己不是一個人,甚至在10月2號傳出來出事的時候,10月1號還有家長被「坑」進去。

事後,李婭和楊燕打聽到不止是她們,教務老師,教課老師,差不多幾百人,他們的工資已經被欠了好幾個月,通過群,她們把受害的家長聯繫起來,差不多兩千名家長都被騙了,金額基本上都上萬,大部分是三四萬,還有交了七八萬的。「拖欠總額達到數千萬,可能還不止。」 李婭說。

現在聲討學霸1對1大大小小的群有30多個,有的是維權群,有的是打官司群,每天都會有不同程度受害的家長被拉進來。對於家境不好的家長而言,這些高達數萬的補課費讓他們接下來的日子更加艱難。

「沒有良心。」一位學生家長說,「授課老師也算是受害者,就不說了,但是那些教務老師也就是所謂的銷售人員,等於是他們公司的幫凶,明知道內部出問題了,還騙家長去報課。」

一邊是家長難以平復的情緒,一邊是創始人輕描淡寫的「呵呵」。據相關媒體報道,事發後失聯兩周的創始人通過某媒體發聲,稱自己也是受害者,由於身在派出所,為了不引起公眾事件沒有發聲,並準備向部分報道媒體發律師函。對於媒體傳言的「跑路」,她回復了兩個字「呵呵」。

此語一出,更是引發了家長們的一致聲討,「說沒有跑路,搞得她還很委屈,說是因為經營不善導致的破產,把自己的責任推的一乾二淨。」維權群里,家長們你一言我一語。經過這些事情,有些家長對網上授課的模式早已經深惡痛絕。

眼下,她們最關心的是誰能把她們砸進去的錢撈上來。

裁員前一地雞毛

「不能再浪費時間了。」

李原是一家明星生活類公司的員工,從今年上半年加入後,不到半年已經經歷了公司兩次裁員潮。第一次是8月份,8月15日下午股東開完會,在員工午休時間結束後一個小時宣布裁員一半,在場員工被告知三天內必須走,公司員工從30人銳減到16人。

李原當時沒在公司,被電話告知「由於業務收縮,被裁了。」他屬於第二波被裁人員,也就是12月底,公司要把剩下的16人再裁掉10個,剩下6個人,做最後的清算。

得知自己被裁前,李原還抱有美好的幻想,因為還有不久就到了轉正的時間,結果在這個節骨眼上,公司派人找他談話,也是在那時,他才徹底看清事實:公司要完了。

不止李原,其他員工的情緒也開始崩塌,有些員工才剛入職一個星期,沒想到所謂的裁員會降臨到自己頭上,對於這種遭遇感覺無奈卻又不知道找誰發泄,最終只能悻悻離去,當然在簡歷上也抹去了來過這家公司的痕迹。

「同事們的怨氣是可以理解的,現在各行業都不興旺,冬天也不好找工作,公司已經到倒閉邊緣了,為什麼不提前告訴我們?」

在李原看來,眼下的光景可以預料,但沒想到來得這麼早。早在這之前,公司就有流言說要裁員,當時傳得沸沸揚揚,大家也都人心惶惶,但是領導層也就是李原口中的「官方」一直持否認態度,甚至當員工找領導去求證此事時,被領導反問「哪裡的小道消息?」這似乎在通過另一種態度在否認,「但是打臉行為很快發生,這讓底下做事的人接受不了。」

大家雖然都知道公司經營狀況不好,沒有什麼所謂的盈利模式和商業模式,儘管依靠明星的熱度,公司官方微博號粉絲過百萬,微信公號粉絲也近百萬,但是這和行業老大依然相距甚遠,「行業老大的粉絲量大概是我們的3到4倍,但是報價只是我們的一半。」「根本就掙不到錢,公司內部一團糟。」

據了解,這家明星公司,在業務模式上圍繞著明星的IP已經發展出內容產品、社群產品、實物產品以及其他商業形態。內容包括微信、微博、音頻、視頻等欄目,除此之外還包括電商業務,主要售賣和食品相關的周邊產品。在盈利方式上主要依靠定製廣告、線下體驗等業務,但盈利狀況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

今年四月份,公司陷入剽竊風波,在對外的聲明中,該明星的態度鮮明,第一時間表明自己的態度,並撇清了關係。儘管明星作為知名人物為公司帶來了流量,但明星和明星所在公司之間的關係卻很微妙。

「要錢沒錢,要名沒名,誰願意搭著自己的名聲啊。」 李原揣測,作為公司品牌背書的明星想要抽身,因此才會向外界傳達出很模糊、很曖昧的態度,「出力不討好,誰願意做啊?」

除此之外,電視劇的狗血情節也在公司里輪番上演,由於公司受眾大多是沖著明星的名氣慕名而來,這和CEO「想要做用戶而非做粉絲的戰略」背道而馳,於是公司內部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去明星化」,由明星站台的線下體驗活動也被砍掉。

「基本是自斷經脈。」李原說,這個公司基本是靠明星的招牌做起來的,如果沒有明星站台,很難生存下去。除此之外,做內容需要的是「流量、流量、流量。」 微信公號改版後,對整個生活類行業的影響很大,加上流量遭到腰斬,這對公司已經是不小的打擊,在這個關頭,在李原看來,較致命的一點是內耗太過嚴重。

雖然該明星在公司剛成立時,由個人出資完成了公司天使輪融資,但自從CEO上任後,兩人便展開了所謂的「內鬥」,互相不對付,即便在裁員檔口,也都還在護著所謂的「自己人。」

「在等死」。

李原形容公司目前的狀態,在剛來公司時,他也是一個懷揣著理想的年輕人,希望能幹出一番成就,但現在看來不可能了,「之前被裁掉的員工已經找到工作了,接下來我會守好最後幾天崗,算是對得起自己的職業操守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杜絕語音欺詐,安全技術創企Pindrop獲9000萬美元D輪融資
Facebook神秘硬體部門Building 8遭遇重組,團隊拆分加入AR、VR研發

TAG:獵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