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郭威:他有皇位要繼承,卻傳給老婆的侄兒

郭威:他有皇位要繼承,卻傳給老婆的侄兒

原標題:郭威:他有皇位要繼承,卻傳給老婆的侄兒



公元926年,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死了。這是一個真正的亂世,從朱溫代唐建立後梁(907年),到後周滅亡(960年),53年間中央政權換了5個國號,產生14位皇帝,平均在位3.78年。


亂世里最不值錢的就是人命,死了誰都不意外,但李存勖的去世我認為意義重大。他不止是無敵戰神,攻滅世仇的一代豪傑。他的死從某種意義來說,開啟了一個新時代。


起源是一個女人。

這個女人姓柴,出身名門世家,屬於地主階層。她少女時期,入宮做了李存勖的嬪妃。李存勖死後,後宮不曾生育的女性被遣散,柴女士就是其中之一。


歸家途中,偶遇暴雨,一家人只得歇息在旅店。據民間傳說,在旅店中,柴女士看到了真龍盤踞,這種傳說毫無權威,卻可蠱惑人心。沒有科學根據,卻成了後來者為自己貼金的必要手段。


在這個旅店,柴女士遇見男青年郭威,對他一見鍾情,決定就地成親。柴女士不但給自己做媒,還頗有主見。她把多年積攢的財物,分作兩份,一份給爹媽養老,一份給老公郭威。從多年以後的結果看,這更像是一筆天使投資。


因為此刻的郭威,只是一個落拓低階軍校,沒有地位沒有錢,還喜歡打架鬥狠。柴女士的爹就很不滿意,他說:我們好歹也是伺候過皇帝的,為什麼要嫁這種人?


柴女士不管,她一言不發,但堅持自己。事實證明,她確實慧眼識英雄,而且為家族掙得了歷史獨一份的榮光。


郭威,後周政權建立者,五代十國最優秀第二梯隊的幾個皇帝之一,而排名第一的柴榮,是他親選的繼承人。同時,柴榮也是柴女士的親侄子。



郭威生於兵禍連天的亂世,三歲隨全家遷徙太原,不久父母俱亡,他被姨母韓氏收養。郭威從小不合群,攻擊性強。史書說他「身材魁梧,習武好鬥」。這八個字,是有事實依據的。


十八歲的郭威選擇當兵,投在潞州節度留後李繼韜帳下。在當時社會背景下,會讀書教人瞧不起,會打架就比較吃香,畢竟每一個坐享3.78年的君王上位,都建立在武人的鐵拳之下。


當時潞州有一個屠戶,欺行霸市,人嫌狗不理,郭威早就看他不順眼。這一日,郭威喝多了酒,先讓他給自己割肉,又找茬說割的肉不好。屠戶氣瘋特了,把衣服撩開,說:爺,你厲害,你沖這裡砍。爺果然厲害,一刀把他殺了。

這個故事情節是不是似曾相識?對了,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化簡為繁,寫的更精彩,但估計靈感就來源於此。


即便背負命案,郭威依然逃過一劫,是上司李繼韜給的恩典。不過亂世中,軍隊里的人員調動也似走馬觀花。後來郭威又換了幾任領導,到劉知遠才算穩定下來。


此時,他已不是街頭殺人的小混混,而成長為老謀深算頗具才幹的虎將。具體來講,他為劉知遠做了幾件大事。


其一:幫他斂財


劉知遠的大boss是晉高祖石敬瑭,他讓劉知遠任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劉知遠表面服從領導,私底下壯大自己的勢力,做兩手準備。


劉知遠給郭威派了一個任務,讓他招降白承福。白是山陝邊境的一位部落首領,趁中原混戰,他自己也割據了一塊地。而且兵強馬壯,非常有錢,據說連喂馬的馬槽都是白銀製造。


郭威不但成功招降白承福,還收編了對方精銳部隊。經過五年觀察,他決定來個大動作。他告訴劉知遠,這個白承福有謀反跡象,請派我去剿滅他吧。


劉知遠確認了一下眼神,說:懂。


就這樣,郭威第一步招降,第二步收編,第三步抄家。糧草錢財和兵馬都是他們的了。可憐白承福,人傻錢多,就這樣當了別人的墊腳石。


劉知遠拿到白承福家產之後,有了充足經費,為進一步招兵買馬奠定基礎。

其二:幫他保命


劉知遠躲得過大boss石敬瑭的猜忌,卻躲不了他兒子石重貴。他比石敬瑭更厲害,表面對劉知遠加官晉爵,實際處處提防,還想架空他的軍權。書上說「密謀大計,皆不得預」。


作為劉知遠的心腹,郭威急人所急,他力勸劉知遠別傻,河東山川險固,人民崇尚武力,這簡直是造反的天堂。當然官方的說法是:韜光養晦,伺機而動。


結果證明郭威是對的。劉知遠因為採納了郭威的意見,才得以在數年之中,坐鎮一方,問鼎中原。


947年,契丹滅掉後晉,耶律德光入主中原,下旨讓各藩鎮入京覲見。劉知遠竟然真的收拾行李想進京面聖。郭威站出來反對,他說:這是契丹皇帝請君入甕的把戲,我們可不上當。


郭威一邊大聲說,一邊使眼色,其他幕僚也紛紛勸阻,劉知遠這才明白,果然沒去,撿回一條命。


其三:勸他當皇帝


這也是三個功勞里最具分量的一個。契丹滅了後晉,以為自己可以橫行中原,不料各種反抗勢力讓他只能唱夢醒時分。


在後晉已亡,契丹欲退不退時,急需要一個有號召力的人站出來主持大局。劉知遠有實力,有地位,有聲望,特別適合以中原正統的身份號令群雄。


但是他不肯,他說了:我明明是晉之忠臣(我就這麼一說),你們豈能陷我於不義(趕緊多勸幾句吖)?

這種又當又立的心態,別人不知道,郭威還能不知道?他帶領群臣,反覆勸進,全都是正當理由。什麼中原無主啊,天下歸心啊,非你莫屬啊,你不干我們都不答應啊,你再不答應我們全體不罷休!!!


如此反覆表演,劉知遠終於勉為其難,在太原即位,建立後漢。


基於以上三件事,郭威成為劉知遠身邊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可以託孤的那種。但是,劉知遠萬萬沒想到,他所託非人。



948年,後漢皇帝劉承佑派郭威領兵出征,平叛三鎮。


三鎮是河中府,永興府,鳳翔府。郭威先定戰略,主攻河中府。隨後,他採用積極防護,消極進取的戰術。把這座城池包圍的一隻鳥也飛不出來,同時,以逸待勞,圍城打援,把各方救援勢力咔咔打敗。


守城之將劉守貞一天比一天崩潰,棄城逃跑的士兵卻越來越多。城內守軍火急火燎,城外的郭威就氣定神閑多了,他無視各路將士的請戰,嚴令兵馬不得妄動,戰局似乎陷入僵局。


ps:番外,也是在這個時期,遊歷江湖的趙匡胤來到河中府,投軍在郭威軍中。之後涉及郭威和柴榮的很多事件,你會覺得眼熟。從某種意義來講,趙匡胤確實是個好學生。


李守貞苦守孤城一年,外無救援,內無補給,很快就撐不住了。郭威察覺到李守貞心理防線已經崩潰,下令全力攻城。李守貞攜全家自焚而死,城池易主。隨後,鳳翔節度使也被剿滅,三鎮叛亂平定。


打了勝仗當然要論功行賞。皇帝劉承佑大讚郭威,給他加官晉爵,還賞了一條玉帶。第一天郭威說:皇上啊,除了我,好多大臣也有功勞呢。皇帝:成!一起賞玉帶!

第二天郭威又來了,列了一長串名單,表示:這些人也都有功勞。皇帝默默照單全收,一大群非親非故的官員也得到朝廷封賞。


這個思路顯然被甄嬛傳的作者借鑒去了,皇后要封安陵容,甄嬛不好直接駁回,卻建議皇上大封六宮。給封賞的是皇帝,得人情的卻是他甄嬛和郭威。


他們不討一分一厘,卻得盡人心,把坐收漁利做到極致。


但你以為劉承佑傻嗎?做了冤大頭而不自知?才不是。他什麼都知道,只是迫於形勢罷了。等他有了力量,或者自以為有了力量,就該動一動那啃不動的老骨頭。


950年,郭威被派到鄴城當節度使,趙匡胤也跟著去了。此時尚屬低級軍官的趙匡胤,充分發揮善社交的優點,很快在軍中結拜了一群兄弟,史稱:義社十兄弟。


除了這十位,趙匡胤還結識了郭榮,也就是柴榮,不過此時,他的身份是郭威的養子,所以姓郭。此二人惺惺相惜,雖然身份有別,卻也建立了友誼。就在趙匡胤忙著建立人脈時,一場政變正在醞釀中。



皇帝劉承佑覺得時機到了,想幹掉那些掣肘的顧命大臣。他與母舅日夜密謀,終於想出了一個「萬全之策」。


他們一夜之間,將朝中三位顧命大臣全部誅殺,夷三族。同時,密令一些官員分別去殺幾位掌兵權的節度使,其中就有郭威。


被派來殺郭威的那位,直接把密信交給郭威。郭威一看,震驚了,皇帝這是要作甚?自己雖逃過一劫,但家裡妻兒老小都被殺了。郭威顧不上傷心,立刻召集心腹,出示密詔,說:你們動手吧,好去皇帝那裡領賞。

眾人面面相覷,誰他么敢啊,誰知道賬外有沒有埋伏三百刀斧手。大家趕緊說:這一定是奸臣的主意,我們願隨郭公一起入朝,清君側,除小人。


郭威得到了軍隊支持,打出「清君側」的旗號,立刻率軍回朝,順利渡過黃河,又輕鬆擊敗漢軍。


此時太原城裡的劉承佑已無路可走,但關於他的去留也是個問題。既然說了「清君側」,總不能連君都一起清了吧?但劉承佑不死,又如何咽得下全家被殺的惡氣?就在郭威頗感為難時,前方傳來消息:劉承佑死了。


這是最好的結局,對郭威而言。


另,關於郭威舉兵一事,史書有不同記載。新五代史說郭威先叛,劉承佑才殺其家人。舊五代史說劉承佑先殺其家人,而後郭威叛。


新五代史是北宋名臣歐陽修主修,當時距離這段歷史已有七十餘年。而舊五代史,是北宋建立之初,趙匡胤著人修撰,舊五代史以對資料的如實引用著稱。這段歷史算得上趙匡胤親歷,我個人傾向相信舊五代史。在此講列出兩種說法的由來,供參考。


劉承佑死了,國不可無君,郭威是最現成的人選。可人家郭威這時候已經不是愣頭青了,非常有政治智慧。他主動請皇太后臨朝聽政,又提議迎接劉知遠的侄子入京繼承皇位。


這邊忙著立皇帝,邊關卻傳來戰報,說契丹進犯河北。遇到這等大事,郭威當然義不容辭,他帶著大軍打算北上迎敵。


但詭異的是,軍情都這麼緊急了,郭威的行軍速度卻十分緩慢。他們走走停停,好像在等待什麼。走了將近二十天,契丹人沒看到,卻等來了一個意外。


這一日凌晨,一群將士情緒激動,要求面見主帥。郭威不說見,也不說不見,只把自己關在屋裡。

一扇門又怎麼擋得住將士?他們從牆上跳進來,把郭威從屋裡拉出來。突然,不知道誰掏出一面黃旗,披到郭威身上,還沒等郭威說話,將士呼啦跪了一地,開始山呼萬歲了。


劇本基本就是這樣,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可以證明,郭威是不知情的,他是被迫做天子的。只是同樣的劇本,十年後又在陳橋驛重演了一次,而且更精緻,這次用的是黃旗,陳橋用的可是正宗黃袍。



951年,皇太后頒布禪位詔書,郭威即位,改國號為周。距離柴女士嫁給他那一年,僅過去25個春秋。


個人發展離不開歷史進程。在太平年歲,一個好勇無謀的孤兒,哪裡有機會做皇帝?這話你說給當年的郭威,估計他都會懷疑你是不是戲弄他。


不過機遇雖好,也得他有本事接住。郭威少時不讀書,後來他變了,他在一群大老粗武將中,察覺到文臣的力量,籠絡了一批讀書人為己所用。這些文人不會衝鋒陷陣,但關鍵時刻,書生一支筆,亦可平天下。


郭威做將軍時,賞罰分明,愛兵如子。打仗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將士只要賣力打,他一定賞。如果因公受傷,他會親自慰問。在軍中建立了極高個人威信。


登基後也沒有急於享樂,而是立志做明君。他體桖民力,推崇節儉,懲治貪官,經過幾年努力,穩定大周政權,也給繼承者柴榮鋪平了道路。


也許因為從小飽受戰爭之苦,他有一統天下的抱負,只是天不假年,他病倒了,沒能擔起這個重任。


在繼承人的問題上,他決定傳位給養子柴榮。柴榮老成持重,從小養在柴氏與郭威膝下。早年郭威做低級軍官時家境不好,柴榮很早就走南闖北做生意貼補家用。後來郭威發達了,柴榮也一直跟在身邊。

郭威,他真有皇位要繼承,卻讓給了老婆的侄兒。這裡縱有對柴皇后慧眼識英雄的感恩,相濡以沫的深情,但更多的,是一個心懷大志的政治家,對自己眼光的自信。


歷史證明郭威沒有選錯人,柴榮是一個非常有作為的君王。在位期間,外平戰亂,安財養民,推崇商業,遏制僧尼,整個國家的經濟得到極大提升,國力也日漸變強。


柴榮本人,應該是歷史上最能幹,卻最被低估的皇帝之一,我們下次聊他。



我一直對宋朝感興趣,最初是因為宋詞。宋詞展示出的畫面,和從前都不一樣。好比你從新聞聯播里聽到的名字,突然向你訴衷腸。雖然那訴說是對著所有人,卻也讓你產生親近。


由宋詞開始,慢慢看更多的歷史,如何建國,如何創業,有哪些遺憾,以及諸多謎團。看的越多,線索越複雜,一腔子的話,卻又似乎無從落筆。


但還是想寫,既然寫宋,就脫不開後周。就像隋唐總是並列,魏晉也似連體,因為它們原本就有割捨不掉的牽連。後周與宋,也是如此。


唐末藩鎮割據,誰有武力誰就能佔據一方,自立為王。說這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真不是埋汰它,兄弟反目,君臣互戮,這是君王將相們的恩仇。對普通百姓而言,真的很苦,活的不如狗。


所以即便後周建立者,王位得來也不算正,但我以為依然值得書寫。因為這是先兆,是開端,是太平時代的一個信號。


不過寫的過程,我也一直猶疑。五代史比較冷門,如何取材,如何畫線,在史實與可讀性之間,如何分秋色。最終我決定,側重趣味,涉及到史實相關,只提取最關鍵的部分。

我自己也是讀者,深知讀者的趣味。寫的過於翔實,會被嫌棄瑣碎。寫的太易懂,又會被認為不讀書,太兒戲。


但不管怎樣,這個系列已經開始了。我很期待接下來的每一篇,也許會延續目前這種寫法,也許會中途改變,一切未知


參考書目:


《新五代史》,歐陽修


《舊五代史》,薛居正


《太祖實錄 新》


《細說宋太祖》,顧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菀 的精彩文章:

TAG:青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