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本熊之父,一個人拉動日本GDP,這貨的人生如開掛一樣……
「做啥都能成功,說的就是這種人啊...」
做啥都能成功,說的就是這種人啊...
網上流傳約翰·藍儂說過這樣的一段話:
五歲的時候,媽媽告訴我快樂是人生的關鍵。
上學以後,他們問我長大後的夢想是什麼,我寫下"快樂",
他們說我沒搞清楚題目,
我告訴他們是他們沒搞清楚人生。
有人鬧鐘響如奔赴戰場,也有人只期待謀生,
但能理直氣壯地說出「快樂就是工作的意義」的人很少——
這好像不那麼「大人」?!
而日本創意鬼才小山薰堂就是其中之一。
他是電台主持人,是編劇,是大學教授,是會社社長,也是創意顧問。
他的身上籠罩著無數光環,卻一直為人淡泊名利,處事天馬行空,待人和藹可親。
你可能從沒聽過他的名字,但你絕對每天都能看到他的作品。
他叫小山薰堂。
一個擁有無數光環的男人。
小山薰堂是萌賤可愛的熊本熊的設計者,
讓熊本一舉成名,風靡全球,
創造了數億元的觀光營銷神話,
憑藉吉祥物實現了「熊本奇蹟」。
然而最開始熊本熊顏值,並不如我們現在所見,
第一代人偶服長相怪異,很快便被淘汰。
經過不斷改良,
現在我們看到的已經是更加呆萌的第三代人偶服。
實際上,熊本縣剛開始並沒有將「熊本熊」當成一大賣點,
只是將它定位成「可愛的吉祥物」。
在小山薰堂的一系列營銷策劃基礎上,
熊本熊在大阪一舉成名,最終成為一代「網紅」。
而它帶來的經濟,更是直接拉動了日本的GDP...
氮素,小山薰堂的成就絕不僅僅如此。
你一定見過他的工作!
熊本熊的點子帶火了一座無名小城,跑去寫的第一個電影劇本則是獲了奧斯卡獎。
還當電台DJ、企業顧問、作家、作詞家、美食家、大學教授、綜藝編劇,
玩得不亦樂乎...
看似沒什麼關聯的事,每一件都幹得很不賴。
他說最關鍵是要貪心快樂,這很簡單,但我們好像都快忘了。
在2014年,他推出歌曲Stand Alone,
被選為NHK年度大戲《坂上之雲》主題曲。
(本木雅弘,阿部寬,香川照之,菅野美穗等超豪華演員陣容!)
也曾為人氣組合嵐參加第62屆紅白歌會寫過《ふるさと》。
他自嘲為吃貨,多年來在美食雜誌上連載「一食入魂」專欄,
從北海道一路吃到沖繩。
介紹日本大小餐館,深刻、透徹地剖析美味背後的真實情感,
還成功策划了一檔知名美食節目《料理鐵人》,打造了多位廚界明星,還曾邀請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做評委,並衍生出了多個國家版本。
對於設計和美食抱有無限熱愛的他,
不但創辦了ORANGE AND PARTNERS公司,
還繼承了160餘年歷史的京都懷石料理亭「下鴨茶寮」,
將視覺和味覺誘惑發揮到極致。
他還是一名出色的編劇,
曾經為《世界奇妙物語》和《撞鬼經》寫過劇本。
而他第一次寫電影劇本,
就勇奪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項、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獎,
這部影片就是之前提到的,
至今仍被奉為對人性及生死進行深度思索的經典影片《入殮師》。
這如同開掛般的人生
總結起來就是:
有想法,營銷策劃推廣了熊本熊形象
會寫歌,就創作了國名人氣組合熱門單曲
是吃貨,便打造了知名美食節目
主業編劇,寫了《入殮師》獲奧斯卡獎
……
做啥都能成功
說的就是這種人啊
那小山薰堂有啥成功秘訣呢?
說起來,他源源不斷的靈感並非來自天賦異稟,
他創造的神話奇蹟也絕非幸運和偶然,
這都來自於他通過無數實踐總結出來的創意秘訣:
洞悉人性,回歸初心,
以「讓更多人感到幸福」為原點。
他把每天無聊的日常生活都當做特別的紀念日,
擅長在「習以為常」中尋找新鮮角度,在小事上「動腦筋」。
他的公司有一間叫「ORANGE 小鋪」的麵包店,店裡賣咖喱麵包。
剛開始推出咖喱麵包時,無人問津,
就算掛出「新鮮麵包剛出爐」的招牌,大家也只是從店門口匆匆走過。
後來他想出了一個辦法,
先掛出「再等20分鐘出爐」,
然後換上「再等10 分鐘」「再等5 分鐘」等倒計時的牌子,
結果買麵包的人居然排起長龍。
每次寫策劃方案他都調侃自己是在寫一封情書。
他主張設計與創作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討他人的歡心。
而讓他人歡喜的結果可以帶來自我滿足,
甚至得到某種回饋。
比如在《入殮師》這部影片中,
人們都被殯葬業工作者這份特殊的工作所吸引,感嘆死並非生的對立面,
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一生命與死亡之間蘊含的哲理。
屍體,冰冷的,僵硬的,青紫的,骯髒的。
對屍體,或者說對死亡,人類有著莫大的恐懼。
其實剛出生的嬰兒也未必是好看的,但一聲啼哭就能讓人感到綠色的生機。
而死亡,太過沉寂。
想像中的鬼或幽靈也都是行蹤飄忽悄無聲息的某類非生物。
然而《入殮師》的主題雖然沉重,剛開始的氛圍卻十分輕鬆,
對於自己的這部電影,
小山薰堂最大的感受並不是在於「生死觀」,依舊是「平常」。
當主人公的職業暴露,被妻子責問「什麼時候開始做這種臟工作」時,
他反問道:
「什麼叫做平常?人難免一死,死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為什麼觸摸死者就不正常了呢?」
小山薰堂說,這是他在劇本中最想表達的地方:
「究竟什麼才是平常」。
不同的人,對於「平常」會有不同的衡量標準。
有的人或許花費一生追尋物質享受,有的人或許賺一點微薄薪資也能心滿意足。
幸福源自於每個人對於平常的衡量。
劇中的主人公小林從小被雙親拋棄,
所以他對於幸福的定義是「擁有一個平常而普通的家庭」,
為此他不惜去從事入殮師這樣一份「不平常」的工作。
像這樣,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有家人陪伴不過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
對於某些人來說卻可能遙不可及。
所以小山薰堂莫不惆悵地說到,很多人認為影片對於生死的詮釋堪稱經典,
但是他最想表達的仍然是對於「平常」的思考。
我想,也正是這種對「平常」的重視和對「幸福」的追求
才讓小山薰堂靈感的源泉永無枯竭,
不斷書寫出奇蹟吧~
求電影資源的童鞋請關注窗窗另外一個電影號【映視窗】
公眾號菜單欄有二維碼
※你現在耍的帥,其實都是當年你爸媽玩剩下的……
※一場婚禮花14億,亞洲首富嫁女有多壕?
TAG:映視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