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吳佩孚文韜武略,為何最後會失敗:只因為跟袁世凱學了一個習慣

吳佩孚文韜武略,為何最後會失敗:只因為跟袁世凱學了一個習慣

吳佩孚是中國近代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個人物,文才武略俱佳,對於他,很多人喜歡用上馬殺敵,下馬作詩來形容他。而他也確實當得起這個稱讚。

吳佩孚非常熱愛自己的名節,他為官清廉,一生既不貪財也不好色,因此無論是在軍隊之中還是在民間,他都有著非常好的威望。

但是最後,吳佩孚最後卻走向了失敗的深淵,徒留一聲悲嘆,回蕩在無盡的歷史長河之中。到底是為什麼呢?

筆者認為,吳佩孚最後的失敗,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他跟袁世凱學了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

吳佩孚非常的有才華,他恃才傲物,驕傲自負,唯我獨尊。他一生之中,最討厭的就是部下有稜角。

分析一下吳佩孚用過的人,大多都是頭腦簡單、毫無見解的庸碌之輩。

吳佩孚手下有所謂的四個大將,他們是張福來、董政國、楊清臣、時全勝。

這些人都是行伍出生,雖然他們驍勇善戰,但是沒有一點頭腦,除了聽話,幾乎別無長處。張來福在做河南督理的時候,什麼事情都依賴於參謀長,參謀長不在的時候,公文都是堆在案頭,也是不管不問,吳佩孚卻可以忍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認為張不會背叛他,剩下的都不重要。

這一點,吳佩孚很相信袁世凱的一句話:「到底是不識字的人靠得住」。

又比如畢業於陸軍大學、智勇兼備的王承斌,雖然能力很強,但是稜角太盛,最後也只能是待在冷板凳上。

作為舊時代的吳佩孚,他的思想有著很大的局限性,格局不夠大,視野不夠寬,用人不夠不拘一格。這些是吳佩孚失敗的根源,更是那個時代大多數人的悲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始說史話 的精彩文章:

乾隆讓紀曉嵐滾出去跳河,紀曉嵐扭頭就走,說了一句話:絕了
為什麼最初支持武則天的大臣,後來會逼迫武則天讓位?

TAG:始說史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