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教育瞄準未來方能贏得尊重

教育瞄準未來方能贏得尊重

都說師恩似海,情深難忘,但沒想到,有的老師20年後從學生那裡得到的,不是鮮花與掌聲,而是用力揮來的拳頭。緣分變仇恨,報恩變報復,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網曝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33歲男子常某,將初中老師張某攔在路上抽嘴巴,還發視頻炫耀,自稱因當年家裡沒錢沒權被老師欺負。欒川縣官方向媒體記者證實了此事,日前常某已被警方抓獲。打人本來就不對,理應為此付出代價,但透過報道,尤其是「事情發酵後,有十多年沒聯繫的十多個同學願意為常某做證,證明張某曾在課堂毆打他」,還是能得出不少啟示:教育和許多事情一樣,亦是互有因果、有緣有根的。今天種下什麼籽,明天會發什麼芽,面向學生的教育,無論怎樣都會留下印記,最終結局如何,時間自會公布答案。

換而言之,教師的教育行為或深或淺地影響著學生,是像新聞所報道的「任意欺負踐踏尊嚴」,還是展現「先生之風,山高水長」的一面,體現了教育方式的不同,更體現了職業素養的高下。因此,對於教師而言,應意識到自己所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所做的是面向未來的工作,牢牢記住立德樹人這一職業使命,儘管經常會遇到各種頑劣任性、調皮搗蛋的學生,但只要對學生有愛心有耐心、不拋棄不放棄,即使學生當時不理解不領情,等到長大成人、為人父母那一天,他們一定會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與高風亮節。

相反,如果當教師只為了謀生,教育變成了管教,一心想讓學生聽話,動輒體罰學生,那麼既違背了教書育人的本職,也難以獲得職業成就感和幸福感,更難以獲得學生髮自內心的理解與尊重。其實,面向未來之所以應該成為每位老師銘記的關鍵詞,就在於教育具有提升素養、改變心靈的魔力,唯有教育能譜寫浪子回頭、點石成金的佳話。教師為人師表,多為學生未來著想,為其勾畫成長藍圖,學生的感恩一定不會缺席,也終會印證凡事有因果的樸素哲學。

教育的因果,不僅體現在師生之間,也體現在親子之間。小時候如果沒有立足孩子的長遠發展,讓其走向自立自強,而只是讓其不吃苦少受累,活得舒適快活,若干年後勢必要吞下苦果。哈爾濱的劉女士就嘗到了箇中滋味:孩子從小疏於管教,想要什麼就給什麼,自學意識未養成,18歲出國留學,兩年敗光200萬元,卻連預科都沒畢業;回國後到大專院校求學,不到兩個月就棄學回家;與遊戲為伴,僅剩下的交流就是向家人要錢……

猝不及防的拳頭也好,貨真價實的「巨嬰」也好,都給教育者提了一個醒:教育的價值在於為孩子奠定精神底色,在於從小讓孩子完善知識結構、擁有自學自主能力,養成正確的「三觀」,成為一個有責任擔當的合格建設者,這考驗著教育者的教育智慧,更與教育者的教育觀緊密相連。每個孩子心裡實際上都有一筆賬,是記恨還是牽掛,是怨懟還是感念,與教育者當年當下埋下的種子有關。如果每位教育者都能放眼未來,為孩子人生髮展籌劃,為其未來著想,一言一行春風化雨,一舉一動潤物無聲,終會迎來孩子的念念不忘,在學校里如此,在家庭中也是這樣。

就像湖南省瀏陽市大圍山退休教師李遠護,4本「愛心筆記」記錄她的10年義工路。教書時關愛學生,作為一名志願服務者,她2009年至今累計參加志願服務超過7000小時,籌集到300餘萬元善款幫助他人。像李老師這樣用行動書寫教育大愛、為未來耕作的人,總能得到更多人的尊敬與讚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說到底是為了育人,好的教育者不見得是教出多少學霸、「狀元」,但每個與其有緣的孩子,都會慢慢地打開心胸、開闊格局、躊躇滿志。

教育的存在,儘管不是為了贏得尊敬與讚美,但教育者的眼光一旦瞄準未來,就註定與偉大同行。

《中國教育報》2018年12月24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新時代學校勞動教育如何開展?數字時代,重新定義勞動教育……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