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楞嚴經 第八卷 第九講

楞嚴經 第八卷 第九講

【阿難!是善男子,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輝,十用涉入,圓成一心,名發心住。】

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咱們講華嚴經講了多少遍了,乃至講起信論,這五十四位就是從你建立信心以來,一位一位的發心成就。大家都聽了很多了,我想一定能很熟悉。十住位就是生在佛家、住在佛家,這叫真佛子。我們經常說發菩提心,等你登了初住的位發菩提心,也叫發菩提心位,這個是真正發菩提心,這叫生法王家,為法王子。

所以佛對阿難說,是善男子,以真方便,發此十心。真方便,就是你現在才能夠以耳根圓通;楞嚴經特別講一下子,是以耳根圓通。所以文殊菩薩在偈贊當中說「真實心如是」,這個發的心,耳根圓通的真心,這叫「圓通超余者,真實心如是」。這個真實心就是你自己本具有的妙明真心,假耳根的方便發明,證明它妙用。這個心要產生妙用,耳根圓通的妙用。

【心中發明,如凈琉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

所以心中發明,如凈琉璃,內現精金。以前的妙心,履以成地,這叫治地住。前頭叫發心住。這個十心的妙用,十信圓成了。初住心叫發心住。這個心圓成了,向前進一位,心中發明,把真心發現出來,像清凈琉璃一樣的,能攝一切,也能發現一切,這個心叫治地住。這個心的妙用能夠從此位進入後位,從真理而起的真修,這是乘真而起修,所修都歸於真實的,所以叫治地住。在楞嚴經是略略一提,咱們講華嚴經可講得很詳細,講起信論講得很詳細,楞嚴經就是提個過程而已。這是第二個治地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游履十方,得無留礙,名修行住。】

第三個,修行住。心地涉知,俱得明了,游履十方,得無留礙,名修行住。你的心地能夠發明自己覺知了,心即是智,心就是智慧,智慧亦即是心,這才叫開始覺悟。咱們從不覺當中,經過很長時間,或是一劫兩劫,才能發生到始覺智。這個始覺就是覺真理的意思,能夠覺悟自己的本體,覺體。怎麼覺悟的?因為發生有智慧了,智慧照這個理,照你的心,咱們的心理所發生這個理契於智慧;若智慧若理,互相涉知,這叫明了。游履十方,得無留礙。在十方法界之內利益眾生,都像在眼前一樣的,山壁不能障礙,河海也不能障礙。你在這個世界旅行的時候,一切無障礙,叫修行住,修行的功力得無障礙的境界。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名生貴住。】

第四叫生貴住。你的行為與佛相同,受佛的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名為生貴住。咱們受生不能選擇的,業障受生的。這個菩薩到這個地位,他自己選擇受生,他可以選擇他的父母,所以叫生貴住。必須對三寶真誠的,他生到那個家庭里去,不會生到不信佛的家庭去。因為他一受生就能修行,跟佛所修行的相同,他得到佛的真正氣分了,所以叫生貴住。

【既游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

第五,具足住。既游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是名方便具足住。這個是約智慧說的。到了此位的菩薩,他能具足佛的兩智,一個權巧的智慧,一個實用的智慧,實智照理,權巧智慧照事。在你運用形式的方便當中,有智慧。有智慧跟沒智慧天淵之別,有智慧處理一切事物能處理的非常得體,到這個位子才說他能夠方便善巧一切法利益眾生。具足了,具足什麼?方便善巧。就是從五位圓成,猶如小孩在娘肚皮裡頭,現在快受生了,「眼、耳、鼻、舌、身」都長好了,所以叫具足住。這形容他對於佛法利生的方法,自利利他兩行方面全都具足了,這叫具足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

第六住叫正心住。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這一住只兩句話,說他權智跟他的實智照事照理,照理行佛,向佛道;照事,利益眾生。就是他心跟佛已經相同,正心,權智、實智心相都圓滿了,所以叫正心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名不退住。】

第七叫不退住。身跟心合成,身心一體,日益增長,名不退位。不退位,就是不退住。他的外貌跟他的內心表裡如一,心如其貌,貌如其人。與佛身心相合了,這叫身心合成,日益增長。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名童真住。】

第八,童真住。十身靈相,一時具足。什麼叫童真住?十身。佛有十身,到這個住位的菩薩,他也十身靈相,一時之間就具足了,這就叫童真住,只有一句話。因為這是個過程,略微說一說位子。

相關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一切眾生受生死之苦,皆愛欲之過
楞嚴經 第八卷 第七講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