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被全家暴打的女孩,長大後會怎麼樣?

被全家暴打的女孩,長大後會怎麼樣?

治吾喪以及人之喪的壹讀君 | 彤 子

最近,深圳美團騎手家暴女童的事件落定,區婦聯向法院申請女童人身安全保護令。

與孩子做錯事,給予懲戒不同,這對夫妻長期、頻繁、無端對女童進行毆打,女童體表雖然沒有明顯傷痕,但這樣做對女童的內心會造成重創,甚至影響終生

令人一事無成的魔咒

心理學家Seligman和Maier做過一項慘無人道的實驗(建議動保人士跳過此段):把狗關進籠子里,鈴聲響起時對狗籠通電,狗無法離開給它帶來痛苦的籠子,多次試驗後,實驗者把籠門打開,然後他們發現一個神奇的現象,鈴聲響起時,狗不但不會離開籠子,還會在電擊沒開始時就原地躺下,痛苦的哀嚎、顫抖

人也如此,《權利的遊戲》中席恩被小剝皮囚禁、虐待。在席恩的姐姐帶兵來營救他時,他卻很抗拒,不敢離開自己睡覺的狗籠。和無視籠門敞開倒地抽搐的狗一樣,長期、頻繁、無端傷害的人,也會自我放棄,之後甚至會喪失對任何事件的掌控能力。

心理學把這種無法迴避負面影響的心態叫做——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

習得性無助的後果是對任何事都不感興趣的消極倦怠,對新事物的學習能力受阻,從暴躁到絕望再到恐懼的情緒失調。

人類自古就深諳此道,在審訊犯人時就是依靠長期、頻繁、脅迫或刑訊的手段來摧毀他人的意志,使犯人陷入習得性無助,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手冊中,習得性無助被稱為 「apathy(冷漠)」 。

戰爭年代敵人用這種手段獲得情報,和平年代有些人竟然用這種手段「教育」孩子。

「肢體暴力」不是獲得習得性無助的唯一途徑

法國臨床精神學者瑪麗 - 弗朗斯·伊里戈揚將家庭成員間的語言暴力稱為「精神虐待」,她認為這種方式對孩子的影響遠超過身體上的傷害,並將伴隨孩子一生。

愛護壹堆飯,更愛顯擺自己會打碼

所以,不打孩子的父母也別得意,你的毒舌沒比棍棒溫柔到哪裡去。有學者研究發現,既為人師又是家長的教師家庭,子女自殺率更高

不想給這位教授添堵,名字隱去

因為語言暴力也能使孩子獲得「習得性無助」,所以師長們的無理苛責就如同躲不開的電擊。

中國自古有望子成龍的習俗,家長們往往給孩子設定一個"成龍"的目標,如果孩子實現不了,就不停責罵,甚至補刀:」你果然沒有發展前途「。

教師在管理學生時,也常以分數論高低,在他們眼中孩子們的頭上都頂著分數......

大部分教師很難做到因材施教的在學習方法、學習態度上指導學生,只是把普通學生和成績優異的學生作比較,鼓勵他們與優等生「競爭」。但沒有獲得適當的學習方法,這個目標完全不可實現,學生在努力之後發現自己居然做不到,就會絕望的放棄。

教師再次「比較式鼓勵」,學生再次絕望、放棄,周而復始。

由於這個原因,在多數人心中,努力成了一個貶義詞,因為努力=不聰明,努力=沒效果。

這種教育方式培養出來的是少數脆弱的學霸,以及大批自以為無能的「習得性無助」者。前面我們提到「習得性無助」的危害是令人消極倦怠、學習能力下降,其跟重要的危害是可能導致抑鬱症

有的師長此處一定有師長說:「同樣挨批評,別的孩子怎麼沒事?」

的確!有些孩子越罵成績越好,但人家不是因為罵才變好,人家自己天生強大!

天生強大是怎樣煉成的?

一個不公平的壞消息,有些勇士越挫越強可能是天生的。

有神經生物學研究表明,「習得性無助」與海馬體齒狀回細胞損傷有關。什麼是海馬體?見圖示:

你腦子裡一個巨像海馬的零件

神經生物學者用大鼠做了個實驗。

正常組:沒受過虐待的大鼠

非「習得性無助」組:受連續虐待後,每天逃避失敗8次以下的大鼠

「習得性無助」組:受連續虐待後,每天逃避失敗20次以上的大鼠

經過幾天的電擊測試(虐待),研究者發現列入「習得性無助」組的大鼠,更容易獲得重度抑鬱

研究者又對大鼠們海馬體細胞進行了檢測。

發現「習得性無助」組大鼠在海馬DG區的細胞數明顯低於其它兩組大鼠,這說明「習得性無助」的大鼠海馬體齒狀回細胞再生能力受損導致其神經元功能活性明顯降低。

研究者由此推「習得性無助」與海馬齒狀回顆粒細胞再生降低有關而這不止會導致「習得性無助」,海馬體體積小,可能與焦慮症、抑鬱症、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有關,而且會直接影響記憶力。

與實驗中大鼠一樣,遭受同樣的虐待後,有人是「習得性無助」組,有人是非「習得性無助」組。但壹讀君個人認為,隨著虐待程度、時間的增加,非「習得性無助」組的數量應該是遞減的。

你能殺死我的肉體,卻摧毀不了我的意志。

當然,世界上也一定存在寧死不屈的真勇士。然而,我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耐虐。

那什麼拯救你?我的海馬體

Benjamin N. Greenwood和Monika Fleshner的研究表明,運動對「習得性無助」有緩解作用。他們表明,運動可以防止老鼠學習無助的行為。2011年的一項隨機試驗也發現,有氧運動可以增加55至80歲成年人海馬體的大小,並改善空間記憶。

如果你不愛運動,還有一個方法,英國對計程車司機進行了一項研究,發現倫敦的黑色計程車司機海馬體後部比普通人更大,因為他們需要大量記憶城市路標,並找出兩個路標間最快的行駛路線,以便通過嚴格的測試,以獲得操作許可。所以死記硬背和計算也是增加海馬體的方法(也可能是海馬體小的人無法通過考核)。

如果上述內容全部無效,科學家們正在研發「豐」海馬體的藥物,但壹讀君個人認為,無醫囑不宜嘗試。

除了物理性的「豐」海馬體,正確歸因也會幫助我們與自己和解。

歸因理論學者韋納認為,成敗的四個主因包括:能力、努力、任務難度、運氣。而這4個原因又能劃分為3個層次:

內外因素:能力、努力屬於內部因素,任務難度、運氣屬於外部因素。

穩定性:能力(個人認為睡眠不足影響此項穩定性)、任務難度是穩定的,努力、運氣是不穩定的。

可控性:努力是可控的,能力、任務難度、運氣是不可控的。

「習得性無助」者最擅長將失敗歸因於比可控的穩定內部因素——能力(智力)。把成功歸於不可控、非穩定的外部因素——運氣、任務容易。

即便正確歸因後依舊是你的鍋,也沒必要責備自己,洛克菲勒大學的神經內分泌學家與壓力研究專家布魯斯·麥克文(Bruce McEwen)的研究充分證明,缺乏情感支持、被忽視、被冷漠對待的孩子長大後更不幸。因為孩子遭到的虐待越嚴重,其海馬體、杏仁核、甚至認知中心——額葉的表觀遺傳效應就越顯著。所以,你的脆弱也許是來自遺傳。

所以,希望大家得饒人處且饒人(高抬貴手、口下留德)。謠言止於智者,「習得性障礙」止於強者。

參考文獻:

陳利. 學生厭學的心理分析及克服辦法[J]. 教育科學, 1995(2):36-37.

高文. 認知學徒制——一種基於情境的有效學習模式[J]. 外國教育資料, 1998(5):14-19.

屈堅定, 高偉娜, 余星池. 中國青少年自殺意念[J]. 青年研究, 2002(6):44-48.

范存欣, 馬紹斌, 王惠蘇, et al. 青少年自殺相關問題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華疾病控制雜誌, 2005, 9(3):217-220.

孫嘉卿, 李卓. 習得性無助:理論與應用[J]. 昌吉學院學報, 2006(1):52-55.

張萍, 葛明貴. 論學業習得性無助感向自我效能感的轉換[J]. 內蒙古師大學報(哲社漢文版), 2006, 35(4):102-107.

倪海. 學生「習得性無助」及教育對策[J]. 教育評論, 2002(5):51-53.

周榮, 蔡新華. 高職高專學生「習得性無助」問題探析[J]. 湖北醫藥學院學報, 2015(5):515-518.

孫欣, 劉昌勤. 習得性無助大鼠腳底電刺激後海馬c-FOS表達[J]. 中國康復, 2005, 20(4):201-203.

Benjamin N. Greenwood and Monika Fleshner.Exercise, Learned Helplessness, and the Stress-Resistant Brain

Pam Weintraub.Aeon,Haunted by histor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讀 的精彩文章:

731背後:是醫學精英也是殘暴兇手
「不要再保護這群未成年魔鬼了」

TAG:壹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