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篆隸在學習書法中的重要性!這篇文章告訴了我們

篆隸在學習書法中的重要性!這篇文章告訴了我們

篆隸是我們現在學習書法首先要學的對象,在唐代也是如此,而且還是他們必須要學的課程。唐代學習篆書要以《說文解字》為標準,因為這本帖結構是非常正的;以《三體石經》篆書為範本,同時在學習的同時還要兼學古文,因為可以方便明白字的來源到底出自哪裡。學習隸書,他們有魏晉的習慣,稱隸書為「八分」,同樣也是以《三體經文》隸字為範本,便於題寫碑,還愛用「銘石書」之名。我們了解過中國書法史就明白唐人善篆隸者多,與此有直接關係。下邊讓我們好好了解一下:

唐篆有兩種類型。一是小字墨跡,垂畫出鋒,狀若懸針。在近現代歷代名家寫各體《千字文》也愛用這樣的方法。二是銘石大字,碑、碑額、墓誌蓋、磨牙均有,以玉著篆法最為普遍。(玉著,指小篆線條俊圓、粗細均一者)在朱長文《續書斷》中以李氏與張旭、顏真卿並列神品,他們善用硬毫尖筆,起止自然會留有鋒鍔,雖垂筆直下,都是避免不了的。有的傳世作品李、徐碑刻起止皆圓,而且應系刻工修飾所致。

在當時陳氏說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迎合世俗,工匠為了修復修飾,是非常合理的一個解釋。而且他們影響了部分書法家,左右了當時篆書的風格,真的很讓人搞不懂。在宋元明清率他們也一直在用這個筆法,除了在用束毫這之外還增加了燒毫、禿筆作篆之法,特別是鐵線篆真的表現的惟妙惟肖啊!他們這種做法以犧牲書法家本身的靈性和作品生動為代價,讓篆書可以成為純法度功力的展示。但這唯一不好的原因就是讓宋以後的篆書書法慢慢萎靡,和這樣用筆方法脫不了關係啊!

唐代的八分是漢隸的輝煌時代,其中宋元明三代書家都是其中的愛好者,但他們唯一不足的是表現出來的形不是那麼扎眼,也是因為這讓漢隸逐漸衰竭。當然在唐代徐浩、史惟則、蔡有鄰、唐玄宗等一些書法家是其中一大批工隸名家,他們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表現。但是唯一不足的是太過工美、偶爾還可以看到楷書的痕迹,有一些楷書痕迹,雖然他們其中有唐人書法精神,但是正是由於唐人經常用唐朝的隸書肥俗來表現,而且唐碑體制很大,才可以表現出豐富飽滿的氣象。

所以我們學習書法一定要先學篆隸,而且像唐朝那樣對待書法,千萬要時刻保持一份平常的心來學習!這樣你就會越來越像書法大家

(本文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雜談 的精彩文章:

書法中的「風神」是什麼意思?其實很簡單!
邵岩的漁網書法,引爭議,網友:曾經他也是書法界的「正經人」!

TAG:書法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