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史隨筆——民為上,國次之
原標題:隋史隨筆——民為上,國次之
隋朝是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的幾個封建王朝之一,其國力強盛堪比漢唐(甚至強過唐朝盛世的水平),創立的一系列政治機制對中國歷史影響非常之大,但隋朝僅僅存在幾十年便迅速崩潰,何以如此短暫而滅亡,其原因眾說紛紜。
文章通過對比隋煬帝,隋文帝的治國理政來分析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一、隋文帝步步為營
唐代人對隋文帝有這樣的一番說法,說他為「克己復禮,勤勞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論事,宿衛之士,傳飧而食,雖性非仁明,亦是勵精之主」。
什麼意思呢?隋文帝非常勤快,每一次上朝,都是早晨天不亮就去了,到太陽落山了還不回去。所有五品(相當於現在副省長)以上的官員都能夠得到隋文帝的輪番接見。辦公時間長還不夠,他還「宿衛之士,傳飧而食」,到實在該吃飯的時候,傳工作餐,大家吃盒飯,寧可吃盒飯也要把事情給辦完。這是唐朝人對隋文帝的評價,隋文帝的功績可不是光靠努力得來的,而是在於他的格局。
隋文帝在勵精圖治的同時沒有忘記體恤民情。
隋朝大運河我們大多數人認為是隋煬帝開挖的,其實在隋文帝時就已經動工了,只不過隋文帝時期國家不富裕,人民忙於生產,沒有動用太多的工人,只在開皇四年挖了一條300公里的河。
隋朝建國之初沒有個像樣的皇宮,隋文帝也想新朝新氣象,也想著建一個像模像樣具有標誌性,時代意義的的宮殿。於是隋文帝啟用宇文愷建設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大興城,其規模之大是後世清朝紫禁城的1.5倍,足以容納後朝唐最繁榮時期的100萬人口。但隋文帝建設這麼大的工程沒有惹的官奴民怨,原因一隋文帝建設這個都城並不是像其他王朝那樣用各種貴重木材,新城需用的木材都是從舊都城拆過去的。第二隋文帝採用了分期建設的先進理念,如果一步到位,老百姓的負擔會很重。隋文帝時期建設了大興城的主要宮殿,將框架搭建起來,其餘的等有錢的時期建設。
從這兩個案例不難看出隋文帝時刻都在「量力而行」考慮周全,也就是說他知道國家的建設要與百姓的發展同步進行。
二、志向遠大的隋煬帝卻敗了
我們大對數人心目中的隋煬帝是昏君,對他的評價偏向貶義,其實隋煬帝並非荒淫無道的昏君,而是一位很有抱負且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
他改革官職創立科舉制度、建造大運河貫通南北,都是對後世影響深遠、功在千秋的重大舉措。隋煬帝的抱負和才略很早就展露出來,公元589年,年僅20歲的楊廣被拜為隋朝兵馬都討大元帥,統領51萬大軍南下向富裕、強盛的陳朝發動進攻,並完成統一。陳國絕對不是什麼小國,也絕對不弱,我們學過歷史都知道「淝水之戰」和「草木皆兵」這個典故,北方政權前秦八十萬大軍被南方的東晉八萬兵力所打怕,而陳朝是東晉「演變」過來的。隋軍在楊廣的指揮下,紀律嚴明、英勇善戰,一舉突破長江天塹。所到之處,所向披靡。而對百姓則「秋毫無犯」,對於陳朝庫府資財,「一無所取」。博得了人民廣泛的讚揚。「天下皆稱廣以為賢」。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揚州總管,並平定了江南高智慧的叛亂。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的巨家大室全部叛變「大者有眾數萬,小者數千,共相影響。」楊廣學江南方言,娶江南妻子,親近江南學子,重用其中的學者來整理典籍。他親自實地在江南花了十年來攏絡人心,緩和了南方的怨恨和懷疑,在軍事佔領後推行合理的行政,打破阻礙南人成為忠於隋室臣民的許多政治和文化隔閡。自此南北朝之後和北方隔離多年的江南才始歸順中央,更使得之後唐朝在南方的統治得以順利進行。公元600年,北上擊敗突厥進犯。這些功勞是其他皇子所沒有的。《隋書》贊曰:楊廣「南平吳會,北卻匈奴,昆弟之中,獨著聲績。」20歲的楊廣完成了中國的統一大業,結束了上百年來中國分裂的局面。也結束了中國三、四百年的戰亂時代。從此中國進入了和平、強盛的時代。
至此我們不免驚訝,隋煬帝這麼雄才大略為什麼會落到國破人亡的地步?原因也正是他的雄才大略,想著超越他老爸,但他高估了自己,他並不是隋文帝!隋煬帝急功好利、急於求成,建大運河、修馳道、築長城以及三次東征高句麗等,動輒徵調上百萬民力,百姓不堪重負,民怨沸騰。又逢自然災害(如山東、河南大水成災),致使發生民變,接著貴族乘機反叛,天下陷入大亂。照說隋煬帝的政治舉措並不是暴政,從歷史的長遠角度來看多是有積極意義的,為什麼會導致上至貴族官僚下至農民百姓全都起來反抗他,這是隋煬帝不顧民情、過度勞民傷財所致。如果把隋朝統治系統比作機器,機器過於超負荷運轉,必然失靈、失控,零件也必然損壞。隋煬帝就是過快過猛的操作統治機器(過於消耗人民),最終導致了機器壞掉(統治崩潰)。國力的過度消耗,這才是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至於其他原因也都是隋煬帝急於建功立業衍生出來的。
以上通過比較隋煬帝和隋文帝不難看出兩位皇帝都是實幹家,都想將隋朝建成千古未有的超級帝國。但他們之間的差異就在於隋文帝邊走邊看,步履謹慎。隋煬帝就像發出的弓箭向前直衝,根本沒有估計到其他因素的存在。那造成他們這種性格差異的原因又是什麼呢?答案就是成長環境,經歷不同。
隋文帝經歷兩代三朝,輔佐過三任皇帝,這期間有過坎坷的仕途,有過危機生命的權利紛爭,有過驚心動魄的宗室角逐,每一次危機和鬥爭都是隋文帝成長過程中的寶貴經驗,這些經驗也正是他治國理政過程中步步為營小心謹慎的根本所在。反觀隋煬帝風流倜儻,英俊瀟洒,雄心壯志,雖然也有過戰爭的磨練和權利爭奪的經歷,但他的成長可以說是在順流中水到渠成的,固然他的人生經歷支撐不起他的雄心壯志。
三、歷史經驗民為上國次之
我們今天回看歷史,感覺離我們好遠,今天不會發生這種事情了。其實歷史是由人接續的,人性古往今來從沒有改變過,歷史同樣是在反覆交替。人性的抉擇又決定著歷史的變化,或明或暗。
通過對比隋煬帝和隋文帝,又想起前段時間看過的一本《我在美國航母上的八年》,這本書講述了作者從入伍到退役,從新手到精英以及在航母上的點點滴滴,通過作者記錄的點滴反應出了中美兩軍的根本差異:美軍奉行人選崗位,一個堅持崗位選人(俗語:革命軍人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這兩者一個充分體現出了對人的尊重與人性的尊嚴,另一個不惜犧牲一切個人追求去適應安排 。這兩種不同的工作用人方式,反應的是兩種不同的管理體制,不同的管理體制是由於不同的管理思維方式,而這不同的管理思維取決於不同的意識形態。以人為主的意識形態和以國家為主的意識形態。 造成意識形態不同的根本原因在於信仰和歷史文化的不同。 同樣反過來意識形態的不同又決定著所制定的一切制度都是以各自的意識形態為根本:以人民為根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為了人民,以國家為根本,所做的事情都是為了國家。
鄧小平說過:不管白貓黑貓能捉老鼠就是好貓。這句話的意思是不管什麼制度什麼體制什麼人,能把事情解決就好。怎樣把事情解決好,歷史的經驗已經告訴我們了!
TAG:三行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