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還嫉恨有錢人,你就不可能有菩提心
佛學
12-25
主講 | 雪歌仁寶齊
《入行論》第六品第八十三偈頌:
不願人獲利,豈願彼證覺?
妒憎富貴者,寧有菩提心?
我們把第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偈頌連在一起:第八十一偈頌是意義,第八十二偈是比喻。之前講過了比喻(的偈頌),現在回到(講)意義(的偈頌)上。
(本偈頌的)意義是講:自己的仇人得到利養的時候,我們不能接受,這樣是不對的。如果我們對此不能接受,作為一個受過菩薩戒的人來說,就是舍戒、破戒了。第八十三偈頌講這個道理。
「不願人獲利,豈願彼證覺?妒憎富貴者,寧有菩提心?」意思是:如果我們無法願意仇人獲得利養,怎麼可以說我們心裡有「仇人能夠證得菩提」的慾望?不可能有啊。
連他得到一點小樂的利益,我們都不願意的話,那麼(對方得到)大利——菩提的果位、正覺的菩提果位——我們怎麼可能接受呢?怎麼可能有這個(希求的)心呢?「豈願彼正覺?」,不可能有啊。這兩句是理由。
如果你對此嫉妒、心裡無法接受,「妒憎富貴者」,對方已經有了利、富貴,對此你嫉妒的話,你怎麼可能有菩提心呢?「寧有菩提心?」如果你有這種(嫉妒)心出現,你就舍掉了菩提心。
受過菩薩戒的人,確實要特別小心,不可這樣嫉妒。人家有一點名、利、財……某方面有點好的時候,(自己)心裡生起嫉妒是非常可怕的。這裡要特別小心。
※士夫量是佛,但量士夫不僅僅是佛
※對於減輕你負擔的人,更沒有理由生ta的氣
TAG:老九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