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藝術品投資是否為區塊鏈技術的到來做好了準備?

藝術品投資是否為區塊鏈技術的到來做好了準備?

在今年的邁阿密藝術周期間,區塊鏈與加密貨幣支持者們與藝術收藏家、富豪投資者以及光鮮亮麗的時尚達人首度同聚一堂。

藝術品投資是否為區塊鏈技術的到來做好了準備?


藝術家兼時尚達人Maria Tokareva在本屆於尼基海灘召開的Art Decentralized展會上觀看由藝術家Sergey Gordienko創作的作品。

作為為期一周的討論會的起點,狂熱的藝術收藏家、擁有一年多區塊鏈技術研究經驗的億萬富翁Adam Lindemann主持了「區塊鏈藝術」專欄。此外,Lindemann亦是多家區塊鏈企業的投資者,其中也包括此次展會的組織方Artblx公司。

本次活動期間的討論主要側重於區塊鏈技術如何在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藝術市場當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通過去中心方式實現藝術品代幣化,並以分散方式向各利益相關方提供投資方面。

Swarm公司(其構建起一套用於標記現實世界資產的平台)首席運營官Chris Eberle解釋稱,「從技術層面來講,我們可以對任何資產進行代幣化。然而,代幣化的基本設計思路以及最常見的用例仍主要針對具有真實價值的資產,例如藝術品。一旦這些資產完成代幣化,即代表著其所有權被轉換為可進行購買、交易或直接持有的數字代幣的過程,且資產本身的所有權可實現拆分。這已經成為我們在藝術領域看到的一大重要趨勢。」

Lindemann同時明確表示,在他看來,對於藝術資產管理而言,代幣化與去中心化已經成為「必然的未來趨勢」,且相關案例已經為其帶來數百萬美元收益。在區塊鏈藝術展期間,Lindemann解釋了藝術品與區塊鏈技術間的協作潛力,並闡述了二者將如何以平行關係各自產生價值。

」Lindemann在一篇採訪文章中指出,「Art Basel藝術博覽會以及其中的全部展品,顯然都是在通過推廣這些極為昂貴的東西使藝術品成為一種資產類別。因此我的觀點非常明確,藝術品在這一點上完全可以被轉化為加密貨幣。」

藝術品投資是否為區塊鏈技術的到來做好了準備?


在邁阿密藝術周期間展出的Sergey Gordienko創作的藝術作品。

Art Decentralized也對藝術品所有權的代幣化與分散化方式做出了大量討論。此項活動由Light Node Media的他媽人Alexis Johnson主持。小組討論在尼基海灘的Pearl Lounge中舉行,這片別緻的場地中裝飾著著名加密藝術家兼Artforcrypto.com他媽人VESA創作的藝術品。

藝術品投資是否為區塊鏈技術的到來做好了準備?


由加密藝術家VESA (artforcrypto.com)創作的藝術品在尼基海灘展會現場展出。

Blockchain Art Collective公司創始人兼CEO Jacqueline O『Neill解釋稱,「對藝術世界乃至任何其它行業中的資產進行代幣化,都代表著一種強大的治理與財務工具。所謂代幣化,是指能夠建立起案例、獨特的數字化身份,並為該身份分配相關條款,從而確保所有協定都可通過智能合約及數據加密技術實現。」順帶一提,他建立的公司打造出一套平台,旨在利用具備防篡改能力且支持NFC的區塊鏈真實性證書保護物理藝術作品與成果。

舉例來說,如果某位藝術家或某家博物館希望進行藏品清理以資助未來的藝術品創作或者為未來的資本項目籌集資金,那麼他們可以通過分配條款的方式利用現有藝術資產,從而將藏品的部分所有權分配給感興趣的多位投資者。這意味著投資者不需要等待畫廊或拍賣行以完整形式出售藝術品,或者將畫作陳列在博物館中甚至長期存放於倉庫內。現在,我們可以允許投資者獲得這些昂貴藝術品的部分內容。這種作法對於投資者有什麼好處?答案很簡單,他們能夠以更低的入門資金投身於藝術品市場,從而實現投資多元化。此外,相較於購買藝術品整體,僅購買其中一部分顯然風險更低。O』Neill表示,「這樣的藏品清算對藝術家、畫廊以及博物館都有好處。」

然而,雖然藝術界的部分從業者對於代幣化及所有權分散化可能帶來的收益感到興奮,但也有不少人仍對此抱懷疑態度。蘇富比前董事長兼Artory公司(一家基於區塊鏈的企業,主要負責記錄交易信息並驗證拍賣行內交易品的真實性)創始人Nanne Dekking就對此表達了不同的看法。

Dekking指出,「如果突然之間有2000人共同持有同一件藝術品,這對藝術界真的是好事嗎?我個人傾向於給出否定的答案。」

此外,藝術家們還強調稱第三方對於藝術作品往往擁有著刻板的印象。獨立藝術家Johnny Dollar就對此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藝術家應該自己對其數字藝術品進行代幣化處理,而無需引入第三方監管者。另外,我認為物理性的藝術品不能進行代幣化,因為這要求由第三方信貸機構驗證其有效性。」

雖然圍繞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藝術品展開的討論主要集中在財務收益層面,但也有一部分區塊鏈技術支持者提到了數據在這一切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ATO Gallery(ATO平台下的展覽部門,有著『藝術家的股市』的美譽)創始人兼CEO Carrie Eldridge指出,雖然代幣化有著自身革命性的意義,但從區塊鏈網路上的藝術品當中收集到的數據同樣具有重要價值。

「通過利用數據對藝術家的職業生涯進行量化,我們創造出一種對相關收藏品進行代幣化的方式,使得藝術家們能夠獲得新的資金來源、贊助社區發展、在地理及人口統計層面分析其粉絲群體並帶來其它一系列重要助益。收藏家們將第一次有能力隨時了解藝術家作品的轉售價值,從而知曉購買整體收藏品的收益所在,並通過升值等方式獲得剩餘價值。更重要的是,如果無法通過區塊鏈網路進行數據收集,那麼這一切都只能是空談。區塊鏈是一套無信任系統,以透明化方式進行數據保存。換句話說,將有數百萬參與者以共識方式接收並存儲信息。數據一旦保存完畢,即無法輕易更改。這才是區塊鏈所帶來的真正意義之一。」

然而,挑戰仍然客觀存在。ArtVenture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EO Zike Wu表示,由於缺乏結構化數據,因此藝術市場數據的整體體系一直難以真正成型。

「目前,只有拍賣行在公開提供拍賣數據,但這隻代表著全部數據中的冰山一角。大多數交易仍通過主要市場進行,而相關數據完全無法訪問。此外,藝術品交易的監管機制也不夠健全。藝術不透明性,使得各主要經銷商或機構有權進行市場調節,且相關舉措得不到制約與量化。我相信,藝術市場的下一次革命在於分析方法的介入。正如德勤公司所指出,『如今,藝術與收藏品市場需要越來越精確的分析與管理工具作為支持,從而彌補標準與統一規則層面的缺失問題。』」

儘管邁阿密藝術周上以區塊鏈重點的演講者們充分討論了區塊鏈技術的顛覆性影響,但藝術界中的眾多從業者仍然對區塊鏈將給這一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缺少清晰的認識。

在本次Art of Blockchains小組討論當中,Nanne Dekking提到據他所知「迄今為止只有一家企業擁有成功的區塊鏈用例」——航運巨頭馬士基公司正在利用該項技術驗證自家供應鏈體系。

然而,Dekking聯合小組成員、瑞士信貸分散式分類賬技術負責人Emmanuel Aidoo提到他親自運營有17個區塊鏈項目。不過他無法在會上做出詳盡說明,因為「我們並不打算公開目前的全部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行者 的精彩文章:

預言5G之路
華為加速城市進化:從「物理之城」到「生命體之城」

TAG:科技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