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絕世美人楊貴妃:香消玉隕馬嵬坡,還是逃往日本定居?

絕世美人楊貴妃:香消玉隕馬嵬坡,還是逃往日本定居?

原標題:絕世美人楊貴妃:香消玉隕馬嵬坡,還是逃往日本定居?


公元756年,安史之亂爆發,一代絕世美人楊貴妃香消玉隕在馬嵬坡上。兩年後,貴妃墓被挖開,卻找不到她的遺體。莫非楊貴妃會在馬嵬坡死而復生?


謎團一:「貴妃遺體」新舊唐書記載不同,新唐書只說香囊猶在。

公元756年,一場聲勢浩大的「安史之亂」促使大唐王朝由盛轉衰。叛軍攻入長安時,唐玄宗連夜出逃。第二天,逃亡隊伍到達陝西境內的馬嵬坡。隨行將士突然起義,當朝宰相楊國忠瞬間死於亂軍之中。




隨後,他們把矛頭指向楊國忠的姐姐——楊貴妃。

就在這年夏天的一個夜晚,幾個神秘人突然出現在馬嵬坡上,悄悄地挖開了貴妃墓。他們在找什麼?


據史料記載,玄宗皇帝回長安後,秘令宦官改葬貴妃。但,去改葬的人回來卻說不見了貴妃的遺體,只帶回了貴妃生前攜帶的香囊。


關於貴妃墓神秘被挖之事,新舊唐書有兩種不同記載。舊唐書里稱肌膚已壞,而香囊猶在。而新唐書里卻只有「香囊猶在。」那麼,新舊唐書為何有如此差異?貴妃的遺體是否真的被盜墓人盜走了?


按說,貴妃於戰亂中在馬嵬坡上香消玉隕,民間的人士不會很快得知埋葬貴妃的地方。倘是盜墓分子所為,為什麼會留下貴妃的香囊呢?新舊唐書哪個記載的更準確?


舊唐書是唐朝時就記載的,而新唐書則是宋朝人根據舊唐書編寫的。按常理,應該是舊唐書更可信些。問題是,如果是這樣,新唐書也沒有理由把「肌膚已壞」如此重要的記載刪掉啊!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劉厚濱認為,從唐明皇本人角度來看,他肯定要對外宣布貴妃已死。依照這樣的記載,就給人一個想像的空間。宋朝人在寫新唐書時,乾脆就不說有沒有屍體,直接把這事予以迴避就行了。



謎團二:都江堰挖出裝女人的小巧棺木,但墓主人身份難定。


1000多年後的今天,在法門寺博物館內,一富有傳奇色彩的香囊被公之於世。這種香囊,在古代稱做「香球」。據該館的宋館長介紹,在香囊里有兩個持平環,裡面有一個小缽盂,無論怎樣轉動,這個缽盂始終與地面保持平行,裡面的香料始終不會灑落出來。


而今在馬嵬鎮上,重新修葺的楊貴妃墓館裡不僅有貴妃的墓,還有其塑像。現今修葺的墓有3米高,外形用青磚包砌得很嚴實,原來的貴妃墓不可能有這樣包砌的青磚。在疑惑無法解答時,四川省都江堰市的紅梅村傳出了千年古墓的奇聞。傳說,這個村子後山腳的一座千年古墓正是楊貴妃的墓。

據村民講,早年在這裡的墓碑上刻著楊字,卻沒有名諱,這個有千年歷史的墓是一個暗墓,墓碑在「文革」時期被破壞,而今墓地也被種上了莊稼,只有一塊破陋的祭台青磚還留著。


1997年,都江堰市組織在紅梅村對該墓進行挖掘,挖出的棺木長1.7米,寬45厘米,無疑是裝女人的棺木,但墓主人身份很難判斷。


謎團三:日本民間盛傳楊貴妃逃到日本,《長恨歌》中也曾暗示。


現今的日本海邊,有一個叫做「久津」的村子,以「楊貴妃之鄉」而聞名。

2002年,日本影星山口百惠聲明,她是楊貴妃的後裔。這個消息讓中國人無比震驚!楊貴妃的後人怎麼可能跑到日本去呢?其實,早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著名「紅學家」俞平伯就對《長恨歌》等文章中的相關內容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楊貴妃極有可能沒有死在馬嵬坡,而是去了日本定居。



傳說,當年楊貴妃在馬嵬坡兵變下,一名侍女代她而死,楊貴妃卻在遣唐使的幫助下乘船離開大唐,經過漫長漂泊,到了日本山口縣久津,而山口百惠就是山口家族的一員。日本南宮博的《楊貴妃外傳》和渡邊龍策的《楊貴妃復活秘史》中也有類似的描述。


楊貴妃真逃去了日本?著名比較文學專家嚴紹燾認為,這與白居易的《長恨歌》有關——白居易在《長恨歌》的後半部分表述了對楊貴妃的一種想像,說楊貴妃雖然在事變中人已死,但她的靈魂飄到神仙山上,後來與唐明皇派去的道士在神仙山上相遇了。「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就是描寫了馬嵬坡上找不到楊貴妃的遺體了。此後,唐玄宗派一個道士去找尋楊貴妃,結果「上窮碧落下黃泉」都沒找到,最後道士在仙山上找到了貴妃。倘若道士真在仙山上找到了貴妃,這裡寫到的蓬萊仙山又在哪裡?在日本的文學創作中,他們常常把蓬萊山本身就指為日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探密檔案 的精彩文章:

秦始皇: 千古一帝的身世之謎

TAG:探密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