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長得好看沒有用」,媽媽這番話瞬間引起家長圈共鳴!

「孩子,長得好看沒有用」,媽媽這番話瞬間引起家長圈共鳴!

文:vipJr

如果孩子特別在意外表,父母應該如何教育?看了這篇文章,你就會不再焦慮了......

1

「一個小女生長得好看有用嗎?,沒用!」

「你光臉蛋好看,看一眼漂亮,再看第二眼沒有意思了」

這兩天,一位媽媽教育女兒的視頻火了,這是其中她講的兩句話。在視頻中,媽媽反覆的告誡女兒:

「你的文化素養會伴隨你的一生,一定要多讀書。」

「怎麼看你跟別人與眾不同,一張口別人說的是什麼,你說的是文化類的東西,這個證明是你的素養。」

「臉蛋那個東西,現在科技這麼發達,複製黏貼一張臉,馬上都可以弄出來。但是你真正一張口說話的時候,那個才是你真正艷驚四座的時候。」

視頻一出來,評論里就炸開了鍋。

一些人是不認同:

「沒有美貌,連讓別人發現你內在美的機會都沒有。」

「這種話說出來也就是騙騙幼兒園的小孩子。」

還有一些是為這位媽媽打Call:

「實名羨慕小女孩有這樣的媽媽。」

「氣質好,修養好,相處起來真的很舒服。」

……

我注意到,這位媽媽的職業是「少兒培訓師、有聲讀物主播、主持人」。其外表也是美貌與氣質兼具,精緻且談吐優雅。

這樣的一位媽媽,必然明白美貌的意義,但在對女兒的教育上,她顯然更加看重文化的內涵。

2

8成小學生,夢想成為「網紅」。

我能理解這位媽媽的擔憂。

其實並不是完全的美貌無用,而是太注重美貌,從而忽視內涵令人不安。

不久前,新華網發布了一個調查結果:《95後的謎之就業觀》。其中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對外貌的過分倚重。

48%的95後在畢業後,選擇不就業。而不就業學生的畢業去向為:學習深造、創業、間隔年、網紅主播、結婚生子。

調查顯示,95後中近半數人希望通過顏值引起同事的關注,這個比例甚至超過了「通過工作能力得到認可。」

而95後所最嚮往的新興職業中,外貌佔據優勢的「主播、網紅」比例佔據了54%

靠「外貌」來「吃飯」的期許,顯然已經越來越強烈了。

而這一現象,在小學生中更加嚴重。

早在兩年前,北京多所小學就做過調研,結果顯示8成小學生的理想是成為「網紅」。

還有各種名目的「小學生化妝世錦賽」等,更是讓人瞠目結舌。

欣賞美,重視美,本無可厚非。但在學習能力最強的階段,把過多的注意力,甚至職業方向都「押寶」在外在美上,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

如果孩子過度的看重外貌,而認為讀書無用,那麼他在學業上動機也會漸漸失去,從而蹉跎了最好的學習年華。

3

外在美,不能替代內在素養。

這讓我想起了前不久楊超越獲得「影響中國2018年度演藝人物」獎項,激起了一大波網友的討論。

這個美貌出眾的女孩,從一出道就備受爭議。

她在唱歌和跳舞上的實力,遠遠落後於女團中的其他成員,但依然憑藉超高的人氣,以第三名出道。

之後的楊超越,似乎成為了「只靠美貌,不必努力就能成功」的代表。

且不論楊超越的成功背後,有多少不為人知的努力.但就概率而言,楊超越的成功之所以備受矚目和爭議,正是因為這樣的成功概率實在太低了。

數以億萬計的女孩,做著「楊超越式」的夢想,卻只有一個人成為了「楊超越」。

過多的信仰外在美的力量,而忽視學業和努力的力量,正是真正值得擔憂的事。

對於孩子來說,外在美作為一個穩定的特質,與自身的其他特質並不矛盾衝突。

在心理學的研究中發現,如果孩子將成功的原因歸因於穩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如外表、天賦、聰明等時,孩子更有可能放棄努力。

相反,如果孩子把成功歸因於可控的不穩定因素,如努力、方法等時,孩子更有動力去付出辛苦、改變策略來爭取成功。

內在的文化素養,是每個人「美」的一個方面。

內在美能夠滋養外在美,但外在美卻不能替代內在美。

4

愛美不是錯,重點在於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

過度的信仰外在美不是一件好事,但愛美之心,卻並不是錯。

同樣普遍存在的一個矯枉過正的現象是:扼殺孩子的愛美之心。

美國心理學家艾米麗考格斯蒂爾強調:根據他人的外貌特徵來判斷對方性格的傾向,從童年時期就開始了,而且這種判斷無需多年的社會經驗。

可見,外貌在社交與職場中,的確是一種「軟實力」。

更何況,外在是孩子的一部分,接納外在美,意味著對孩子自我的接納。

公認美貌與內涵兼具的董卿,也曾走過不為人知的自卑和迷惘。

董卿年少時,父親對她要求極為嚴格。董卿在童年時期閱讀和背誦了大量的文學經典。但董卿一照鏡子,卻總會招來父親的訓斥:

「你不要老照鏡子,照鏡子的時間不能看書嗎?」

「馬鈴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你還能照出什麼來。」

在衣著上,父親也是下了死命令:「不要給她做新衣服,女孩子不能把太多心思花在打扮上面。」

這一度,讓董卿無法接受,也曾經為外貌而自卑彷徨,長大後提及,也不禁潸然淚下。

而在董卿可以全然的接受自己的外在美,精心於修飾容顏,提升衣著品味之後,她的內在美則更加有了可以安放的土壤,才成全了如今內外兼修的董卿。

愛美是一種天性,把孩子對外貌的關注,引導到提升審美能力上,則孩子更可能內外兼修、越來越美。

在電影《起跑線》中,有一個片段:

拉吉和太太米塔想要把女兒送到當地最好的學校就讀,為了參加家長面試,他們在服裝上,頗費了一番功夫。

面試前,他們去了奢侈品店,買回了各種服裝和飾品穿戴一身。

然而,見了他們的裝扮,顧問明顯尷尬的說:「和之前判若兩人。」之後,就明確的告訴他們需要整改。

缺乏了審美能力的支撐,再昂貴的錦衣華服也顯得不倫不類。

從讓孩子自己選擇衣服,進行著裝搭配開始,在日積月累中,給予孩子不斷的自我嘗試的機會。孩子的審美能力自會呈現充滿變化的螺旋上升,最終變成品位和「直覺」。

提升孩子審美能力的兩個關鍵支點,便是旅行和閱讀。

行萬里路,把對於美更加立體、深入的理解,刻進眼睛裡,也刻在舉手投足之間。

讀萬卷書,才能夠真正理解美的內涵,美可以是一段文字、一種感動、一種生活。

當孩子對於美的理解不拘泥於狹隘,更能夠綻放出自己多樣的美麗。

歐陽娜娜剛出道時,多數人對她演奏大提琴的場景印象深刻——那一刻的歐陽娜娜,像是發著光的。

藝術是通往美最近的捷徑,也是審美能力的具體表達。孩子可以在音樂、美術、舞蹈、戲劇等藝術中汲取美的智慧結晶,也能夠從藝術的修習中學會運用美,傳遞美。

對於「美」,我們不必「趨之若鶩」,更無需「談之色變」。

擁有內在美,能夠更加的激發外在美,使孩子擁有更加豐富、深入的氣質與美感。

擁有外在美,則同樣內在美的加持,豐富的內涵,是外在美最佳的「保鮮劑」,也是孩子獲得內在喜悅的必由之路。

一個孩子,都有屬於的自己的美。願我們能夠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的閃光之處,溫暖他人,也照亮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校家長 的精彩文章:

親愛的,你可以拉黑Ta!當你有鎧甲護身時,沒人能傷害你!
想要孩子更優秀,先學好這份家長「閉嘴指南」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