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什麼時候會用簡體字,千年前就有了規律,今人一直沒有參透
原標題:古人在什麼時候會用簡體字,千年前就有了規律,今人一直沒有參透
提到簡體字,很多人都會認為:這是新中國成立後才有的現象,國家為了大家識字認字方便,將古代難寫的繁體字改成了現如今的簡體字。即:中國的簡體字,好像只是在建國以後才開始流行的。其實,真實的歷史真相是,很久以前中國就已經有了類似的簡體字。
早期的漢字是由圖畫文字發展起來的象形文字,因此描繪物體的精細程度各不相同,在甲骨文中,一些字就同時存在簡繁之分。由於漢字是由偏旁、聲旁與記號所組成,偏旁選取的角度因人而異,聲旁又不同於拼音文字中的字母,所以,一字多形的現象在漢字的歷史上比比皆是。
可以說,我國的文字繁簡程度是不斷變化的,繁體字、簡體字有時候甚至可以並存,共同記錄著我們古代的方方面面。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證據,比如:北宋亡國之君宋徽宗就有一個他親手寫的碑刻,裡面就有一句「摹勒立石,以垂無窮」。
這裡很顯然,這個「無」字與現在的簡體字「無」是一模一樣的。
所以,至少在宋徽宗時代,寫「無」而不寫其繁體字,「無」已經說明當時的簡體字已經相當流行了。這更說明,中國的漢字自從甲骨文時代以來一直在發展,篆體、隸書、草書、楷書等各種漢字的寫法更是極大豐富了漢字的體系。這其中,隸書是篆書的簡化,行書和草書又是隸書的簡化,簡體字正是楷書的簡化,錢玄同的《簡體字譜》等對此作了較為系統的整理。
在這演變期間,很多古老的文字被一些新的文字所替代,而且,甚至還與簡化了的漢字共同使用。而剛才提到的宋徽宗石刻仍然留存於世,這塊石碑名為《神霄玉清萬壽宮詔》碑,現在被立在了海口市的「五公祠」裡面,其中,所謂的「五公」就是指唐宋時代的:李綱、李德裕、趙鼎、胡銓、李光等人,其目的就是紀念這五個曾被貶職的賢人。
而其石碑中的「無」字很是顯眼,比如:碑文上有「無疆之休」、「以垂無窮」等,都沒有寫成繁體字「無」字。在如此莊重的場合下,作為一國之君文化專家的宋徽宗自然不會寫錯字。而且,歷朝歷代也沒有人說這樣寫是錯的,更沒有人拿著個說事。所以,這也從側面說明了「無」字的用法是正確的,並非只能寫成繁體字的「無」。
而可笑的事情是,有人在介紹這篇碑文的時候,竟然自作聰明,將原文中的「無」統統改寫成了「無」,這真的是貽笑大方了。這種改動的方式,其實,在現代人這裡有很大的市場,他們總自以為是的誤認為簡體字就是今天中國大陸所使用的文字,一旦涉及到民國以前的時代,就統統將簡體字寫成相應的繁體字。
可以說,這種簡單粗暴的改動方式,更是凸顯了其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特別是關於古文字這一方面知識的匱乏。而至於古人繁體字與簡體字通用,其原因有很多,比如:古人在封建倫理下都講究避諱,一旦涉及到尊者、親人、賢人等都要為他們避諱。採用相同讀音且意思差不多的簡體字來代替,這樣既保全了尊者的尊嚴也保全了書寫者的名節,一舉兩得。
在古代,這樣的事情有很多,古人的規矩里有很多東西都湮沒在了歷史的陳跡之中,我們已經無法清晰地知道,古代是否還有其他規矩對文字使用有什麼別的要求。而具體什麼時候用簡體「無」,什麼時候用繁體「無」,在古代,肯定是有著一定的規則的。但是,因為時間久遠,古人也沒有作出相應的說明,現今我們也沒有清晰地探尋出其使用規律。
比如:在古書《周易》裡面寫的都是簡體「無」而不是繁體字「無」,具體原因不可考。宋徽宗在他的一首詩貼中曾寫道:「乘此能無賦詠篇」,裡面竟然又用了繁體字「無」。而更令人驚奇的是,在遼代的佛經中又有「南無無垢臂佛、南無無有香佛」,簡繁體「無」與「無」相連,這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後來經研究,在佛與菩薩名字前一律要用「南無」簡體,佛與菩薩名字中的「無」只能用繁體「無」。比如:「南無無垢臂佛」,「無垢臂佛」就是佛的名字,固定用「無」,而他前面要用「南無」。雖說,也總結了一定的規律,但還是讓人無法清晰知道這兩個字的具體用法。
後來,在有些人搜集的碑刻中也發現了一簡體字使用情況,年代比宋代還要靠前。比如:在山東掖縣雲峰山之陰的刻石上發現了幾個與現代簡體字一模一樣的字體:「與、隨、隱、聰、亂」等。相傳,這個碑刻是南北朝時期北魏的大書法家所寫。
由此看來,在很久以前,這些簡體字就已經活躍在了古人的用法里了。而且,在宋代以後,這些簡體字也被繼續被使用著,一直發揮著它們的作用。比如:在明朝人士的一部文集裡面就發現了一句「隱君姓丁氏」,裡面就沒有用到繁體字「隱」。
所以,宋徽宗的碑文中的「無」與我們現代的簡體字「無」是一個用法,它的生命力很是頑強,比繁體字的「無」用法更加廣泛與持久,最終,成為了我們現代官方規範字體之一。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的承載者漢字同樣也有著很多的秘密,更需要我們去探尋。
近代的漢字簡化運動,源於太平天國,為了提升識字率,在太平天國玉璽及官方文件都書寫簡體。經非正式統計,太平天國總共使用一百多個簡體字,其中80%為後來採用。不過,到太平天國滅亡之後,文字簡化運動也就停止了。可以說,太平天國是東亞第一個進行系統性漢字簡化的政權,甚至,它影響到了後來的民國以及新中國的漢字簡化運動。
參考資料:
『《簡體字譜》、《神霄玉清萬壽宮詔》、《簡體字並不是當代社會的「特產」》、《太平天國的簡化字》』
※劉伯溫在朱元璋時期就死了,那麼他又怎麼會幫朱棣修建紫禁城呢?
※這個地方曾輝煌一時,現今卻消失無蹤了,知道它歷史的人都說可惜
TAG:山川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