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性思維害人
功利性思維是一種思維方式的概稱。與前文所提及的外在價值評價系統有關。具體來說是指:單純以自己外在所得或者所失,來衡量行動的結果或者以此為行動導向的一種思維方式。
也許有同學會反問:「趨利避害」是人之天性。以外在的結果作為行動的導向和評價標準,也沒什麼不對和不好呀?這非常符合人的本性。可問題是,一旦養成了功利性思維看待事物的習慣,就會發現為以後開啟了一系列惡性的循環。
功利性思維幾乎是植根於我們每個人的,我們這一代尤其嚴重。我們出身和成長在國家高速發展和轉型期,一方面機遇眾多,另一方面競爭壓力奇大。學校,是我們中大部分人接觸社會前的第一站。在學校,我們從小就被樹立了唯一且清晰的目標,那就是成績優良,考取一所名牌大學就讀。在這個目標的制約下,成績好的,自然就是「優生」「好生」;成績差的,自然就是「差生」「壞生」。
目標的唯一和清晰決定了它的判斷標準註定是簡單粗暴的。但是名校的機會是有限的,如此之多的考生,總不能所有的學生都進入名校就讀,所以邏輯非常簡單,考試淘汰。可以說,競爭的基因從我們很小的時候就被注入了我們的體內,深深地影響了我們所有人的思維、情緒、行動。
為了上一個好大學,你得上一個好中學,為了上一個好中學,你得上一個好小學,這個邏輯可以倒推,到我們出生,尚在母親的身體里,為了防止落於人後,就應該展開胎教。殘酷的競爭性不僅體現在我們的身上,也反應在我們的父母身上。子女的未來,比拼的是父母的教育能力、經濟實力、人際資源等,是綜合實力的較量。
我們成年後要結婚生子,贍養父母,想過體面的生活。為此,你得首先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好的工作來源於什麼呢?除去家庭的因素,當然來源於你自己的學歷和能力。學歷,自然與高考、考試掛鉤,能力呢?沒有客觀的考評標準,用人單位也沒有這個時間和成本去逐一驗證你。但是沒關係,我把能力簡化為一張張獎狀、證書、績點不就行了?上述所列儘管無法做到準確,好歹有了一個直觀可把握的標準。找工作拼學歷、拼能力、拼家庭,其他的也是一樣的:房價飛漲,買房難,排隊搖號;交通堵塞,買車牌號難,搖號;醫院看病,就醫難,搖號。
以上所有,都是社會給我們展示的一面。所有的機會,都要靠自己努力去爭取,有時候還要靠一點點運氣,資源和機會總是有限的,一步落後於人,處處落後於人。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不受功利性思維影響是很難的。機會和資源是有限的,我們如果不提前算好,努力經營,一旦落後於人,我們就會掉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功利性思維帶來的第一個不良後果:浮躁。浮躁是一種情緒的描述,反映在思維和行動之上,就是我們往往急於求成,凡事追求短、平、快的效應。有利可圖、有成果。最好成果的利益還特別大,投入特別少,時間特別短。
患上這樣「浮躁症」的同學,起碼佔據了半數以上。有的同學剛進入大一,已經在問我考研應該如何規劃和準備;有的同學經常問我,學英語、讀書有什麼最高效、最實用方法和技巧;有的問我,應該如何努力去刷績點,畢業後爭取去國外進修,或者怎樣才能找一份滿意的工作。這些問題的背後,我看到的都是一張張急不可耐的臉,這讓人極端的恐懼和不安。
我通常會回答:剛入大學還是先從適應環境做起,有時間了,看幾本你喜歡而過去沒有機會看的書,參加幾項你喜歡的活動,交幾個知心的朋友。學英語先從記單詞,擴充辭彙量開始,每天堅持;一頁頁地看,不要追求速度和效率。
當然,這樣的回答不如「不背單詞30 天突破雅思」「80後退學創業年收入破百萬」等新聞和宣傳用語來的震撼和有吸引力。
功利性思維帶來的第二個不良後果是:脆弱。我認識這樣一類同學,看書以數量和速度計算;考試以成績計算;參加社團和活動,以最後的獎狀作為計算。只要1 年下來,績點頗高,讀完的書塞滿寢室,獲得的獎狀能夠堆成「小山」,這1 年就覺得沒白過了。
但是,所有的活動也好、閱讀也好、學習也好,總有兼顧不了和遭遇挫折、失敗的時候。你還年輕,經驗缺乏,身邊總有人在某些方面是比你經驗豐富,比你強的。這樣一旦遭遇到失敗的挫折,或者最後的結果不如人意,一直綳著的弦就像斷掉了一樣,從極端亢奮轉向極端消沉:自卑、保守,對所有的事情瞬間喪失掉興趣和激情,變得什麼事都不想干,什麼事都不想再參與。
這樣的同學,學習也好,參加活動也好,閱讀也好,看似收穫了很多,卻恰恰忽略了至關重要的東西:你真的收穫了寶貴的知識、過得充實開心嗎?是你真正發自內心感興趣想去做這些事,靠內在的動力驅動你,不知疲倦地享受學習、閱讀和活動?還是外在的目標像鞭子一樣抽打著你,內心相當痛苦,每天都在掙扎和疲憊,每天消耗著你的熱情強迫在做這些事兒?
在功利性思維的影響下,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變得敏感和脆弱,我們對痛苦的忍受程度變得很高,對失敗的承受能力卻變得很低。當長期以來的痛苦積攢到一定數量和程度時,也許只是欠缺一個契機,就能夠讓你轟然倒地。
功利性思維帶來的第三個不良後果是:短視。懷著功利之心去思維和行動的同學,永遠只能看到那些很快有好處,有結果,讓自己收益的事。至於那些看起來毫無價值,需要漫長時間沉澱,需要長期的過程積累的東西,對他們而言往往是缺乏吸引力的。
因為思維的短視,所有行動必定盲目。集中表現就是我上面所說的,受新聞和宣傳語的影響,盲目相信個案的成功,而忽視對具體情況的分析。有一位同學的英語基礎較差,其情況正好與我大學入學時相仿,於是諮詢我如何學習提高英語。我回答他:背單詞。我非常清楚辭彙量之於英語基礎差同學的意義。他又問我有什麼快速積累和背誦單詞的方法。
其實,一本英語六級辭彙,我用了兩個學期外加寒暑假的時間才背完,每天背3 個小時,不曾間斷;起初的時候,因為英語功底太差,我只能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記,整本整本筆記地摘抄,就這樣,每天也只能背誦10~20 個單詞,就這樣,第二天還要及時複習,要不又會忘記了。而且,等真正最後背完這本六級辭彙的時候,我發現之前很多背誦的辭彙都已經忘記了。
但我發現閱讀、寫作好像並沒有之前那麼困難了。辭彙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我已經學會了聯想和類比記憶,學會了根據讀音記憶,學會了根據詞根詞綴去記憶。當我開始記憶第二本詞典的時候,我的速度出奇得快,讓我自己也感到驚訝。所有的效率也好、方法也好,都源於我之前像蝸牛一樣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啃」。
這是我在背單詞中領悟到的:快,並不等於好。往往是慢,起初看起來毫無價值,毫無進步,恰恰為你後來的快,打下了基礎。所以也許「不背單詞」真的可以「通過雅思」。但我的目的,並不是通過一場考試,而是要真正把英語學好,成為我終生受用的技能和知識。從後一個維度來看,我再慢一點又有什麼關係呢?事後證明,我腳踏實地的笨辦法,也沒讓英語成為我之後任何一場考試的障礙。
浮躁、脆弱、短視,本質上都在於我們的功利性思維。看起來每個環節,每一步我們都是在精打細算,然而實際上,我們是在逐步地毀掉「思維—情緒—行動」的良性循環。在這個過程之中,我們沒有快樂,沒有內心的滿足,沒有真正的收穫,我們只是在為各種目標疲於奔命,最後把對生活、學習、工作的激情和興趣都消耗殆盡。
以上內容均來自由清華大學出版的《循環:大學學習那些事兒》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書名:循環:大學學習那些事兒
作者:路小瘋, 著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32.00
※正確閱讀
※無線電通信之父:馬可尼——12月12日科學史上的今天
TAG:書問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