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書法復古風(三)
趙孟頫倡導恢復魏晉古法,主要是指學魏晉「二王」,尤其是王羲之,他認為王羲之的《蘭亭序》法度、神韻皆備,故對王羲之的《蘭亭序》下足功夫。有史書記載,他臨摹《蘭亭序》多達上萬本,也有說他臨摹達數百種,現傳下來的趙孟頫臨《蘭亭序》也多達十餘種版本。如圖一至圖八為趙孟頫臨《蘭亭序》的不同版本。
趙孟頫非常崇尚《定武蘭亭序》。唐太宗得《蘭亭序》真跡,命歐陽詢臨摹,根據摹本臨拓刻石,戰亂中石碑遺失,北宋時又發現了此碑,並置於定州州治(定武),故稱此石刻及其拓本為「定武蘭亭」或「定武石刻」。在大德三年(公元1310年),當五十七歲的趙孟頫得到了定武蘭亭帖拓本時,大喜過望,曾先後為之題跋十三次。在跋語中說:「古今言書者以右軍為最善,評右軍之書者以禊帖為最善,真跡既亡,其刻石者以定武為最。」
趙孟頫竟會如此崇尚定武蘭亭帖拓本,一定有他的獨到見解,可惜無從考證。也許是他認為其他後世所傳《蘭亭序》皆為唐以後輾轉勾摹,筆墨氣韻漸去原跡。
現以「定武」、「馮承素」和「趙臨蘇博本」為例,以「永和」兩字作一比較:如圖九為《定武蘭亭序》、圖十為《馮承素蘭亭序》、圖十一為趙孟頫臨本《蘭亭序》(蘇博本)。從三圖看,圖九字體最為規矩,也許碑刻緣故,筆法、筆勢不明顯;圖十結體靈動飄逸、點畫書寫自然,筆法、筆勢明顯;圖十一結體居於兩者之間,這也許是趙孟頫認為《馮承素蘭亭序》勾摹有失原跡;也許是如有人所說,大凡書法大家如歐陽詢、趙孟頫等臨《蘭亭序》注重神似,而忽視形,而馮承素雖不是書法大家,但勾摹一流,故忠於原帖,形神兼備。
無論屬於何種情況,但趙孟頫的臨本,可謂筆法精到,一筆不苟,雖從規矩中來,卻無一毫窘束之意,猶如神仙蛻骨,王羲之再世。(以下圖片來自網路)
TAG:無道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