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王羲之書法學習:《何如帖》到底該怎樣臨寫?

王羲之書法學習:《何如帖》到底該怎樣臨寫?

前面三期王羲之手札分析之後,通過網友私信發來的臨習作品來看,我覺得很多人已經基本掌握了其中的要點。但是,在帖中還有一些更為細節的內容,需要大家結合文章舉一反三,並非文章就是帖中全部技法。好了,下面進入文章的主題——王羲之書法解析:《何如帖》。

讀帖與審帖

讀帖:「羲之白:不審、尊體比復何如?遲復奉告。羲之中冷無賴,尋復白。羲之白。」這是王羲之寫給朋友的一封信,內容一來是問候朋友的身體是否安好,一來是回復朋友上次詢問的一件事。其實,就是很簡單的一個便條,就好像現在我們給朋友發的微信一樣。審帖:《何如帖》因中間一行有「何如」二字而得名,是介於楷書和行書之間的一種字體——行楷或叫楷行。右下角「察懷充」三字並非原貼中的字,應該是這個叫懷充的人審閱過後題上的字。第二行最後一個「無」字,但只有上半部分,這是因為後代人翻裱導致的。這本帖的中部「告、之」兩字看不清,這是紙質退變的原因。

章法分析

《何如帖》全帖兩行半,全文27個字,(上圖)第一行「羲之白」三字幾乎在一條中心線上,「不審」二字從新定位(下面空出來一個字,這是表示對收信人的尊重),「不審尊體比復」六個字下來右邊呈「右包狀」;第二行上面大半部分都是行楷中規中矩,「中冷無」三字逐步向右下行,這是為了與右邊的形成呼應;第三行上面三字角度「S」線,「白羲之白」四個字下來呈「左包狀」,這與第一行的「右包狀」產生了明顯的對比,這個形象和我們兩手合在一起捧著什麼東西似的。

單字分析

《何如帖》中出現了三個「羲之」,不是說這三組不一樣,而是說怎麼不一樣的:因為取勢、用筆各異,所以才出現了不同的現象。這一點我們在學習後可以參考去創作,對我們在創作中避免重複有很大幫助。「白」字一圈都是方正,中間短橫寫在了左下,把空白留在了右上。我們在臨寫中最容易將這一筆寫在中間,導致均等的現象。「如」字寫得很有特點,我們的認知是「女」部大「口」部小,然而王羲之卻寫的與之相反,其實,這就是因為章法的需要,所以才出現結字的變化。「復」字的結字特點和章法中的「外包」很相似,左邊向左凸,右邊向右凸,把空白留在中間。我們可以舉一反三,寫左右結構的字完全可以參照此法。「尋、尊、遲」三字幾乎就是楷書的快寫,但在結字上又有別於楷書,因此,我們在臨習時盡量避免使用楷書的方法。

筆法分析

《何如帖》中第一個「白」豎接橫:筆鋒藏在筆畫內;第二個「白」豎接橫:筆鋒從豎筆裡面提上。第一個「復」橫接豎:筆鋒藏在筆畫內;第二個「復」橫接豎:筆鋒露在外面;第一個「復」撇接撇:是翻轉筆鋒;第二個「復」撇接撇:撇到頭回鋒再連。「尊」與「尋」字的長橫都是為了拖住上面的部件,但卻在用筆上完全不同:「尊」字橫接橫是從下至上,「尋」字橫接橫是從上至下。「尋」字的「寸」部橫接豎:是交轉用筆的連接,這個部首就是反向「圓」和正向「圓」的結合。

最後總結

從讀帖到筆法一路下來,我們可以掌握《何如帖》的臨習要點了,但我們最好通過這種學習方式,自己私下總結一下,是不是可以通過某一個筆法或某一個結字延伸出更多內容,這是我們臨帖後要做的。如果我們只是為了臨帖而臨帖,那就沒什麼意思了。我的主張:分析,臨帖,總結,再分析,再臨帖,再總結......直到把這本帖臨到「窒息」,所謂窒息不是人掛了,而是臨到你再也發現不到新的技法為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駕輕就熟,接下來手底下自然就「隨意自如」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麻吉的曉蕾 的精彩文章:

TAG:麻吉的曉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