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與曹操是好朋友,為何不能共謀大事?
原標題:袁紹與曹操是好朋友,為何不能共謀大事?
三國都看過吧,袁紹和曹操大家應該也是耳熟能詳。人有生老病死,誰也逃不開,袁紹和曹操自然也有童年,他們幼時便相識是朋友也是玩伴。為什麼兩個人能玩到一塊兒去呢?他們二人都是官二代,我們先看袁紹,都說袁紹「四世三公」,那麼袁紹是不是就僅僅是個官二代,他能做起來僅僅是因為自己在朝廷有關係呢?
袁紹長得很帥,放在古代那就真是「高富帥」了,反而是曹操實際上形象並不好, 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曹操作為一個宦官的孫子,這在當時也是被朝廷上下嘲笑,曹操的父曹嵩官至太尉,可以說曹操是出身高,然條件差,在外貌和家世上袁紹勝出了。
然曹操是一個銳意進取的少年,他喜愛讀書也喜歡結交朋友,袁紹也有同樣的愛好,兩個年輕人意氣相投,他們常常三五成群出入坊市,吃喝玩樂。就這樣愉快的度過了幾年。之後在公元174年,二十歲的曹操進入了仕途,作為一個剛剛進入職場的新人,曹操曾像大多數青年一樣滿懷熱血,要報效大漢,要做出一番大事業。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東漢末年,皇帝無能,宦官亂權。不久之後爆發了黃巾起義,天下大亂。
曹操為平亂忙的不可開交,此時的袁紹在做什麼呢?他拒絕了朝廷的詔令,賦閑在家。袁紹為何按兵不動,此時朝廷的腐敗已經讓袁紹明白東漢王朝已經不可救藥,袁紹已經在為今後謀劃。 宦官專政愈演愈烈,袁紹恨透了宦官,袁紹此時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曹操,在洛陽袁紹多次與曹操相商如何能夠剷除閹黨。
曹操贊同袁紹的意見,他與袁紹多次勸諫何進早做打算,然而何進使出一手昏招,不僅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反而引來了董卓,董卓不幹好事,一上來就要廢掉劉辮,改立劉協為帝,袁紹可是個熱血好男兒,他豈肯屈服於妖邪,便憤然離去。
袁紹剛直,曹操就狡猾的多,古語有云:「大丈夫能屈能伸」。他表面迎合董卓,背地蓄力,曹操找了個機會刺殺董卓,然而失敗逃出了洛陽,此時董卓做大,無法無天。袁紹在冀州舉兵組成了反董聯盟,曹操遂加入了進去。
可以看出在此之前曹操和袁紹屬於志同道合,他們不可謂不在謀大事,真正讓曹操決定於袁紹分道揚鑣的是因為袁紹的遲疑,公元190年,反董聯盟正式成立,袁紹成為盟主,曹操被封為奮武將軍。十八路諸侯進軍洛陽,然而人心不齊,諸侯當中也各為己利,董卓的西涼軍極為兇悍,沒有人願意做出頭鳥,曹操建議袁紹能儘快進兵,然而袁紹卻沒有聽曹操的,曹操因此對袁紹失望,他獨自一人帶兵出擊,結果可想而知,損兵折將不說,還差點丟了性命。
朋友是朋友,但在自己利益面前袁紹顯得自私,曹操兵敗歸來卻看到諸侯們在大擺宴席不思進取,他表面上迎合袁紹,內心卻已經發生了改變,以前覺得袁紹和自己一樣有抱負,有大志,但現在看來,袁紹雖有小才卻無統御之策,諸侯之間離心離德,自己說的話袁紹也不聽,袁紹只是徒有其表,跟著袁紹干,最後是死路一條,得了走你,我不幹了。曹操遂脫離出袁紹自己求發展。
這就像兩個人合夥做生意,賺到錢了,袁紹自己拿大頭,曹操卻分不到多少實惠,大丈夫不肯久居於人下,最後曹操只能選擇自己開公司。當然了最後兩家公司都做的不錯,期間吞併了一些小公司,最後雙方都想佔領北方市場,那怎麼辦呢?就打吧,那最後我們都知道是曹操贏了,這也為曹魏政權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為什麼兩個既是朋友又都很有才華的人無法共事,反而會反目成仇呢?除了十八路諸侯的失利讓曹操寒心之外,時勢、命也。無非都想當老闆都想賺大錢,大丈夫不為他人做嫁衣,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曹操有能力自己干,當然遲早會脫離開袁紹自立。
在官渡之戰開始之前,郭嘉有十勝十敗之論,認為曹操比袁紹要強,這其中有雞湯的成分,然而很多問題也是正如郭嘉所言,曹操知人善任、做事果斷,而袁紹往往不夠果敢,時勢造英雄,也許上天也認為曹操是真命天子,在歷史的舞台上把命運的火把遞交給了曹操。
求關注 o(* ̄︶ ̄*)o
TAG:阿彬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