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率下降一半!總結的這些經驗值得學習
有不少糖尿病患者會問一個問題:我身體不痛不癢、吃嘛嘛香,為什麼要治療糖尿病?
為了預防併發症,改善生活質量。這樣說也許還沒有太大說服力,但依然要大聲說出來:
糖尿病的併發症最可怕,嚴重的會致殘致死。
在預防糖尿病併發症方面,美國走在了世界前列。
就在剛結束不久的2018年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二十二次全國學術會議上,來自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的Edward W.Gregg教授展示了美國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豐碩成果:
經過20多年努力,美國糖尿病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中風、截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併發症的發生率下降一半以上,終末期腎病(慢性腎臟疾病的終末階段)的發生率也有明顯下降。
Gregg教授的精彩報告贏得台下專業醫生的稱讚。那麼,美國人如何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呢?僅僅控制血糖就OK?拜託,這種想法太單純!
1.單純控糖,無法阻擋併發症的肆虐
在1998年以前,控制好血糖是治療糖尿病的重心。直到1998年,一項大型研究——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結果出爐,如一聲春雷驚醒夢中人。
研究發現,
控制好血糖,確實能降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糖尿病腎病的發生風險,然而並沒有明顯降低心肌梗死和死亡發生風險。
要知道,心肌梗死等糖尿病的心血管併發症是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與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血管併發症的風險增加2-4倍。
糖尿病治療該何去何從?
此後這項研究又觀察10年,發現只有在糖尿病診斷時就儘早治療,才能降低心肌梗死和死亡發生風險。隨後一些國外研究也證明,單純控糖對於長期血糖控制差、已有併發症者療效有限,也無法預防心血管併發症,甚至增加死亡風險。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
單純控制血糖還不能明確預防糖尿病所有併發症,但必須要趁早控制,才能獲得最大益處。
儘早「多」管齊下是王道
為了探索接下來的治療之路,研究者們又做了相關研究,有了新的發現和結論,並逐漸達到觀念的統一:糖尿病併發症的預防除了儘早控制血糖以外,還要「多」管齊下,進行全面的綜合管理。看看美國人是怎麼做的,才會取得這樣巨大的成就:
改善生活方式
具體就是:管住嘴邁開腿;吸煙危害健康尤其是心血管健康,必戒無疑;控制體重,如果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能減輕體重的3%-5%,就能發揮明顯的降糖、降壓和調脂作用。但是減重的速度不能太快,在3-6個月內減輕體重的5%-10%為宜。
制定合適的降糖目標
血糖並非降得越低越好。
血糖越低,低血糖風險越大,將帶來更多危害甚至死亡。大多數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者,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標為:
HbA1c<7%,空腹血糖目標4.4-7.0mmol/L,非空腹血糖目標6.1-10mmol/L。
有嚴重低血糖史、預期壽命較短、有顯著併發症的患者應該放寬目標,如HbA1c<8%。
控制血壓和血脂
高血壓和高血脂都是促進糖尿病併發症發生和進展的「危險分子」。合併這兩種疾病的患者要控制好血壓和血脂。
一般來說,大部分糖友血壓應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部分老年人可放寬至140/90mmHg以下。血脂控制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為首要目標,合併冠心病者控制在1.8mmol/L以下,無冠心病者控制在2.6mmol/L以下。
有高血壓的糖友每天都要監測血壓,有高血脂的糖友在開始治療後1-2月複查血脂,根據情況逐步調整為6-12個月複查1次。
積極篩查併發症
沒有高血脂的患者,每年至少檢查1次血脂。沒有高血壓的人也要定期監測血壓(如每月1次)。
確診2型糖尿病後每年應至少進行1次腎臟病變篩查,包括尿常規、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血肌酐。
2型糖尿病在明確診斷後應儘快進行眼底篩查和神經病變檢查。無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者推薦每1-2年行一次檢查;輕度非增殖期視網膜病變者每年1次,中度非增殖期病變者每3-6個月1次;重度非增殖期病變者每3個月1次。至少每年篩查1次是否患有糖尿病神經病變。
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性病變會引起糖尿病足,導致潰瘍和截肢,也需要篩查。50歲以上,如合併心腦血管病變、血脂異常、高血壓、吸煙或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的糖友應該每年至少篩查1次。
使用阿司匹林和他汀類藥物治療
如果已患有冠心病、腦梗死、下肢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要遵醫囑服用阿司匹林、他汀類藥物以預防疾病進展,降低死亡率;如果年齡≥50歲,並有至少1項因素(包括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壓、血脂異常、吸煙、慢性腎臟病/蛋白尿),且無出血高風險,可以使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血管疾病。
選擇有減輕體重、保護心腎的降糖藥物
某些降糖藥物具有減輕體重的作用,對於超重或肥胖的糖友是福音。另外某些降糖藥物還被證實具有心腎保護的作用,醫生也會根據病情選擇。
此外,醫學技術的發展也推動了美國糖尿病併發症的有效防治。包括美國、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都在實施「多」管齊下的糖尿病綜合管理模式,這種模式是
以患者為中心,圍繞控制目標、藥物選擇、藥物花費、藥物反應等方面「私人定製」,確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中國的糖尿病患者人數居世界之首,糖尿病併發症的防控任重道遠。儘管道路曲折,但前途依舊光明!
參考文獻
1. Gregg E W , Li Y , Wang J , et al. Changes in Diabetes-Related Complic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1990–2010.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4, 370(16):1514-1523.
2. Geiss L S , Wang J , Cheng Y J , et al.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Trends for Diagnosed Diabetes Among Adults Aged 20 to 79 Years, United States, 1980-2012.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14, 312(12):1218-1226.
3. UKPDS Study. Intensive blood-glucose control with sulphonylureas or insuli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risk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UKPDS33).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UKPDS) Group. Lancet, 1998, 352: 837-853.
4. UKPDS Group. 10-Year Follow-up of Intensive Glucose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 (UKPDS 80). N Engl J Med, 2008, 359: 1577-89.
5. 賈偉平,陸菊明,紀立農,等.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 中華糖尿病雜誌, 2018, 10(1): 4-67.
6. Patel A, MaeMbaon S, Chalmers J, et al. The ADVANCE collaboartive gorup. Intensive blood glucose control and vascula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N Engl J Med, 2008, 358: 2560-72.
7. Gerstein HC, Miller ME, Byington RP, et al. The action to control cardiovascular risk in diabetes study group. Effects of intensive glucose lowering in type 2 diabetes. N Engl J Med, 2008, 358: 2545-2559.
8. Gaede P , Lund-Andersen H , Parving H H . Effect of a Multifactorial Intervention on Mortality in Type II Diabetes. 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 2008, 47(6):1371.
9. G?De P , Oellgaard J , Carstensen B , et al. Years of life gained by multifactorial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microalbuminuria: 21-years follow-up on the Steno-2 randomised trial. Diabetologia, 2016, 59(11):2298-2307
10. 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 中國2型糖尿病合併肥胖綜合管理專家共識. 中華糖尿病雜誌, 2016, 8(11): 662-666.
11. Davies M J , D』Alessio, David A, et al. Management of hyperglycaemia in type 2 diabetes, 2018. A consensus report by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 and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 (EASD). Diabetologia, 2018, 61(12):2461-2498.
12. lnzucchi SE,Bergenstal RM,Buse JB,el al.Management of hyperglycemia in type 2 diabetes:a patient—centered approach: 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 and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EASD). Diabetes Care, 2012, 35:1364-1379。
編輯:林雙
排版:瑞芝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版權聲稱:糖醫生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全部或部分文章內容
點贊學習新知識
????
TAG:糖醫生健康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