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汽車即將量產上市 規模化普及仍面臨四大挑戰
一直以來,科幻小說中的想像、科幻電影里的畫面,特別是那些顯得天馬行空的未來技術,都讓人驚嘆不已。其中,各式各樣的飛行汽車是科幻作品中的「常客」,體現了人們對未來交通變革的期許,以及對交通工具革新的幻想。
近年來,隨著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持續加快。除了新能源外,自動駕駛、飛行汽車也成為汽車領域新的發展方向。越來越多的國家、企業開始投入到飛行汽車的研發當中,並且計劃儘快實現這一創新交通工具的商用。總而言之,飛行汽車正在從科幻走向現實。
與自動駕駛並駕齊驅 飛行汽車加速落地
相對於飛行汽車,自動駕駛汽車其實更受關注。一方面,自動駕駛汽車無需具備飛行能力,技術研發難度相比之下較低,更容易實現;另一方面,飛行汽車並非完全走向自動駕駛,對於「車主」的要求也更為嚴格,或將需要考取飛行執照。
目前,自動駕駛汽車產業在全球主要國家都實現了蓬勃發展,各國在自動駕駛公開道路測試、法律法規制定等方面也相繼取得了一些進展,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同樣有所動作。不僅如此,不管是谷歌、百度等互聯網巨頭,還是福特、豐田、通用、戴勒姆等傳統車企,都在大力推進自動駕駛汽車量產與商業化。
2018年7月,百度聯合金龍客車宣布推出了L4級自動駕駛巴士量產車型;12月,業內「領頭羊」Waymo又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正式宣布上線自動駕駛付費服務,開啟商業化序幕。這些只是這一年裡,自動駕駛領域積極動態的冰山一角。
同自動駕駛汽車類似,飛行汽車的發展也不斷加快,並陸續取得各項成果。眼下,無論是空客、波音,還是Uber、吉利,都在大力促進飛行汽車的研發與商用。此前,吉利汽車表示,其收購的美國Terrafugia公司在飛行汽車發展上取得重大進步,計劃於2019年實現新款產品的量產上市,預訂已經正式開啟。
業內投資者認為,飛行汽車有望在五到十年內初步投入商用,並逐漸成為常規交通工具。此外,飛行汽車未來將進一步整合自動駕駛技術,以提升便利性、減少運營成本。據專家預測,到2035年,全球飛行汽車市場規模將突破300億美元。
受困多重挑戰 規模化量產仍需不少時日
雖說飛行汽車的發展幾乎與自動駕駛汽車並駕齊驅,進展迅速,但是實際上,由於飛行汽車技術要求、行駛條件更為複雜,其在部分領域仍然顯得較為落後。在尚未實現規模化量產的情況下,關於飛行汽車的宣傳已是鋪天蓋地,不由得讓人有一種「虛火旺盛」的感覺。
很顯然,飛行汽車產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真正在未來成為主力交通工具,服務於廣大出行民眾,還需要正視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努力突破發展之路上的重重阻礙,以獲得監管者、消費者的認可。眼下,飛行汽車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法律法規滯後。從國內來看,我國低空空域管理仍然十分嚴格,開放進程還較為緩慢,因此還不具備飛行汽車規模化應用的空間。至於其他國家,大部分也還沒有出台專門的飛行汽車法規,因而推動法律法規跟上技術發展的步伐最為緊迫。
二是基礎設施不足。由於飛行汽車具備飛行能力,在有需要時能夠飛上天空。但是這也意味著,飛行汽車在起飛、降落時需要充足的滑行場地或是起降場地。因此,為了保障飛行汽車的高效、安全、穩定運行,亟需為其建設大量專門性基礎設施,以滿足各種需求。
三是研發成本高昂。飛行汽車說到底還是汽車,也就是說必須考慮到其價格問題,否則難以實現規模化普及。而現在飛行汽車的研發費用仍然十分高昂,要想投入量產同樣需要巨額資金,運營維護也是一樣。如果不能解決成本問題,市場的快速拓展也就無從談起。
四是噪音問題。飛行汽車主要在低空飛行,類似於直升機。有接觸過直升機飛行的都知道,直升機飛行過程中雜訊較大,飛行汽車自然也是如此。而且飛行汽車的商用目標是規模化應用,這也就是說其運營數量將遠遠超過直升機,造成的噪音問題也就更為嚴重。因此,在飛行汽車持續落地的過程中,必須不斷推進噪音技術的改進,降低對地面建築、人群的影響。
從目前的情況分析,以上幾個問題要想在短期內解決顯然不太現實。而只要任何一個阻礙沒有破解,都將對飛行汽車的規模化普及造成不利影響。預計接下來幾年內,飛行汽車的發展速度仍會保持較快水平,但是行業的洗牌也將到來。
※「雙引擎」驅動之下 無人機新突破口是電池技術?
※打磨機器人助推行業升級 終端市場應用成主要難題
TAG:工控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