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在北京年薪50萬,就沒資格「矯情」了嗎?

在北京年薪50萬,就沒資格「矯情」了嗎?

向來隨意吹牛的知乎上終於有人說了實話,比如這位最近引發熱議的「年薪50萬卻月光」的哥們兒。

年薪50萬,在絕大多數中國人眼中已經是「過的很好」的標誌。畢竟根據某招聘平台提供的數據,2018年北京的平均月薪是10670元,能夠比一般人高出五倍那還不是過的美滋滋。

然而這位答主卻在帖子里表示,自己已經「窮」到連掉了顆牙、都沒錢種的地步,一下子成為了熱議的焦點。

這位知乎用戶是這麼描述自己的經濟狀況的——

年齡32歲、211本科、北京工作、金融-PE-中層,月薪稅後到手47K;

無房無車無北京戶口,妻子全職媽媽,每月花13K租北京東三環的兩室一廳

家庭生活花銷12K,其中包括老婆每個月2.3K的五險個稅、和每個月2K的零花錢;

家庭其他大額支出8.7K,包括孩子早教、看病、打車錢、人情花銷加一起,具體如圖:

光上面的加一起每個月就要花33.7K,更別提一家人馬上要面臨孩子上幼兒園問題,附近的私立幼兒園13K/月,也就是說收入直接月光。

為了省錢,答主自稱一雙運動鞋穿到破,每天一罐的啤酒從羅10降到了燕京,掉了牙沒錢種,老婆一台兩千塊的手機硬是撐著用了快3年……

在一線城市生活過的朋友都知道,50萬看起來很多,但實際上這是一家三口一年的可支配收入。答主的老婆沒有工作,孩子的早教費幾乎相當於一個成人的基本生活費,他們一家其實就相當於三個月薪1.5萬的北漂一起租個房子

再加上戶口和房子這兩座大山,能把生活管理成這個樣子也已經著實不易了。

但看客顯然不太滿意。

有人不解他為什麼不趁著早幾年房價低的時候買房,「認知能力這麼差也能掙5W?」

有人收入跟生活標準不匹配:「非要租那麼貴的房子,非要上一萬三的幼兒園,還非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各種人情支出。」

有人指責他愛慕虛榮、無病呻吟:「可在市區承受1萬3的房租,也不想犧牲居住舒適度和通勤。」

甚至還有人從男女權的角度發表著不滿:「老公一年50萬收入到手,老婆一個月零花錢才2千。婚姻究竟帶給女人什麼!」

儘管答主語氣挺誠懇的,只是在描述自己很努力很無奈的狀態,並且一直回復說冷暖自知,還是收到了一大堆友好或不友好的批評建議,引來全網替他操心。

這位男子被「規劃」的生活是這樣的——

寧願三環租房,不如在北京六環外買房;每年6萬的打車錢花去買車;妻子出去工作每年能補貼家裡10萬,拿剩餘的錢請個保姆;孩子上普通公立幼兒園,去普通醫院看病。

這些建議乍一聽都挺有道理的,但立得住腳的卻很少。

首先,不管他有沒有交夠五年社保能在北京買房,活在北京的人想要買車,首先就得搖號

就拿北京小客車指標辦公布2018年最後一期小客車指標申請審核結果來看,306萬人競爭6413個個人普通小客車指標,中籤率不到0.2%;

個人新能源車申請者更是破了42萬,新申請者至少還需要等待8年,也就是2026年後才能獲得指標。

而北京搖號政策早在答主工作的第二年,就已經開始了。

如果真的能買車,那他估計就不會在這兒哭窮,而是先去「成為人形錦鯉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的問題下謝邀了。

想省錢上公立幼兒園,同樣有過不了戶口這關

事實是,根據報道,目前北京公立幼兒園爭奪入學名額比例已經高達13:1。就算是有北京戶口的孩子,也得看學區。而且有一些幼兒園要求出生即落戶,也即孩子出生報戶口的時候就落在這裡。

「公里上不了,私立上不起」已經成了一個大趨勢,更何況答主提到的每月13K的私立幼兒園在北京也不算什麼天價;

妻子出去工作請保姆的建議就更不切實際了,先別提在如今職場的性別濾鏡下,一個好幾年沒工作的30歲女性,能否找到稅後年薪10萬的工作都不好說。還是那個招聘平台的數據,2018年北京的平均月薪只有10670元;

反倒是如今想找個合適能幹的育兒保姆,工資就不比普通白領低,要想在看孩子的問題上剩下多少真不是個易事。

某家政服務網站上北京育兒保姆收費價格標準

我們再來看看這位答主目前的生活標準,真是如看客所說的那樣「鋪張浪費」嗎?

比如很多人質疑的,為什麼不買房,一定要在市區租房——

我們先假設,天上掉下100萬幫他出了首付。

一旦買了六環以外的房子,就意味著每天要至少多花兩個小時通勤,意味著孩子看病、上早教、任意出趟門都不方便。

男子在帖子里說,自己不想花很長時間在路上的原因,是想要早點回家幫妻子帶孩子

光憑這一點就已經足夠感人了,畢竟一個人帶孩子的辛苦經歷過的人都懂,有人替你一小時都能感動哭。

可即使是這樣,在很多人看來,浪費在路上的時間、對孩子的陪伴、以及生活水平依然不值一提。

另一個無底洞就是孩子了。

從一家三口每個月吃飯只要3K,偶爾奢侈一次也只能吃人均90塊的飯店就能看出,他們也不是鋪張浪費、不懂延遲享受的人。

可為了孩子住三環,為了孩子老婆全職帶娃,為了孩子擔心交叉感染去私立醫院,為了孩子上上300塊一小時的早教課……比起房租,基本是娃把家裡掏空。

這讓不少年輕人在自己的今日恐育小本本上又記了一筆,感慨道如果你未婚未育,那麼只需要月薪10萬,就能過上已婚已育月入50萬人的生活。

這就更不是一個矯情不矯情的問題了,而是最基本的個人選擇問題。

事實上,選擇生孩子,在不少人看來是一個不能理解的決定。

孩子如同一道鴻溝,讓極端的反育主義者和已經生兒育女的群體永遠無法共情。獨身的年輕人被灌輸生孩子才是人生目標,為人父母的又被無差別攻擊生孩子是他們的原罪。

誠然,這位知乎答主如果不生孩子,50萬的年薪足夠讓他在北京過上滋潤的生活。因此,在很多人看來,生了孩子就是沒有資格喊累的。

互相攻擊慣了,似乎所有人都已經忘了:

造成這一家人困難的主要矛盾其實是背後的看病難、入學戶口壁壘、職場對媽媽群體的歧視問題。

這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在現代中國可謂是普遍的缺失。

不僅是生不生孩子,堅持不同育兒方式的人也無法共情。

有人堅持窮養,孩子「吃糠咽菜」反而更皮實,快樂比學歷更重要;

可有人就偏偏希望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寧願小兩口過的緊巴巴也要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

婚姻讓人們無法共情。

有人恨不得每天去民政局離婚辦公室門口等待著一出出婚姻的悲劇,以此固化自己「男/女人都是害人精」的刻板印象;

也有人上學上班的唯一目的就是奔著能找到一個優秀的結婚對象,為了愛情可以捨棄一切,大肆宣揚毒雞湯博主的婚姻市場價值理論。

堅持留在北京的外地人、逃離北京的人、和留在三四線城市的人更無法共情。

在被逼回三四線城市的老北漂看來,這位50萬年薪的當事人無非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明明憑他的能力在老家享受主場優勢,可偏偏要在北京熬著。

可就像他本人在回應「為什麼這麼累還要北漂」時解釋——

自己不是沒有退路,反而在老家省會還有兩套房。之所以堅持要在北京,算是一種最後的掙扎吧:

「辦事人情開道+懶散低效+封閉近乎凝固的社會,除非逼到實在不行,再認命回去做一個與當地環境融洽的人。」

對他而言,與小城市所帶來的安逸相比,迂腐落後的辦事氛圍更無法忍受。這是從未走出三四線城市、習慣於在這裡享受便利的人無法想像的矛盾。

就像談到年薪50萬這個數字,很多人帶有的還是羨慕、猜測的語氣——「這得富成什麼樣?」

可真正活在其中的人才知道,這並不能讓一個外地人在北京活得體面。

因為眼界、經歷的不同,才會有那麼多人站著說話不腰疼,在全然不了解別人生活的情況下提出各種不切實際的「省錢建議」,指手畫腳之後還總覺得自己完美解決了問題;

因為不理解他人的生活方式,又不願意共情他人的難處,才會有那麼多人發出「你怎麼不把生活過的差一點兒」的疑問。

說到底,活著這麼累的事,能免於劫難的又有幾個?

下次遇到這種生活方式不同引發的爭論,就算不能理解他人的難處,至少不要殘忍到連別人喊累的權力都要剝奪。

· END ·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點擊底部右下角的「好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新刊預告 | 四十年家與國:「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傳奇」

TAG:Vista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