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當互聯網的大刀,砍向醫療這尊石佛,會發生什麼?39年鑒

當互聯網的大刀,砍向醫療這尊石佛,會發生什麼?39年鑒

數據支持:健康中國指數研究院

多年之後,無論從哪個角度回顧2018,人們都會覺得這是特殊的一年。「退潮」是最直接的觀感,互聯網尤甚。

在遙遠的上個世紀,當人們還把上網稱作「衝浪」的年代,沒有人會想到,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會被互聯網全面改變;而就在一年前,也不會有多少人能預料到,互聯網的潮水,會撤退地如此之快,就像沒有人能預料到,一年前還奼紫嫣紅的共享單車,會在一年後變成一個又一個都市「鋼鐵墳場」。

與其他或被互聯網改變並帶來漫天紅利,或被裹挾而今一地雞毛的產業不同,當無往不利的互聯網大刀遇到醫療這尊石佛,是石崩地裂,還是應聲卷刃?2018,其實已經給出了我們答案。


群雄逐鹿的互聯網醫療平台

10年前,我們誰也不相信互聯網能夠帶來電商領域的空前繁榮,誰也不曾料到自媒體的興起會撕破傳統媒體驕傲的皇帝新衣,更不會有多少人能想到,移動視頻網站會徹底霸佔人們的手機。

於是,無數的投資人和創業者們帶著「互聯網」殺向了每一個領域,「互聯網」就是那個最神奇的魔法師,呵氣成雲,點石成金,來吧,接受互聯網的擁抱吧,不要懷疑,I am the future。

官方出台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到,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醫療健康產業規模將達到8萬億,接近屆時中國GDP的10%,將成為當之無愧的國民經濟支柱。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圖:中國政府網

國家的強力政策背書進一步推動了「互聯網」進軍醫療的決心。

蛋糕足夠大,未來足夠美好,醫療機構足夠陳舊。

熱錢蠢蠢欲動,準備大幹一場,誓要把「八萬億」摟在懷中。

有數據統計,從2009年-2017年,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從2億元激增至325億元,複合增速高達89%,2016年我國互聯網醫院的建設數量為36家,而到了2017年這一數字為87家,「互聯網+醫療」相關企業達到1134個,划出一條炫目的曲線。

2011-2020年我國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及預測(單位:億元,%)|圖:前瞻產業研究院

2014年,馬雲在互聯網大會上放出豪言:未來醫院顛覆傳統就診模式,未來三十年,醫生將找不到工作,醫院、藥廠越來越少,更是讓國人對互聯網醫療解決傳統醫療「看病難、看病貴」抱有了同樣高的期許。

可4年時間過去,當初滿懷理想主義的創業者們如今除了到處陳說醫療痛點之外,對醫療產業的核心幾無撼動,清晰的商業模式仍不清楚,中國醫改已進入深水區,在眾多領域無往而不利的「互聯網+」能否利用模式創新,顛覆醫療?目前看來已成一句笑話。

每個人都已經看到,2018年底,曾經為無數投資人帶來美好夢想的「互聯網+醫療」,在經濟大環境持續走低的時候,露出了五彩斑斕的底褲。


互聯網醫療,撇清泡沫後如何洗牌

互聯網+醫療,或者稱作互聯網醫療、移動醫療,都是指通過移動互聯的方式,去改變就醫形式、就醫流程的一種顛覆式創新的醫療模式。

想要知道互聯網+醫療能否顛覆傳統醫療,現有的互聯網+醫療模式就不得不提。39深呼吸分析認為,從2014年起,互聯網+醫療領域服務模式主要分為五種:

第一類是健康監測和指導類,這一類基本上都有一個智能硬核,通過數據收集、分析、診斷一些疾病健康信息,可以對個人進行健康管理也可幫助醫生進行疾病診斷,最突出的就是AI醫療。

第二類則是醫療資源電商化,通過醫療資源電商化為服務,向產業的上下游拓展業務,比如春雨醫生、好大夫等。

第三類則是非互動性的醫療保健信息服務,與第二種相反,患者和機器、大數據進行互動,獲得相關醫療資訊,比如:就醫助手,為患者提供就診信息。

第四類是醫藥電商市場,比如天貓醫藥館等。

第五類則是互聯網醫院,如阿里的未來醫院計劃等,強調的是對醫療服務的流程優化為主。

「未來醫院」就診流程。|資料圖

2014年被稱為「移動醫療創業元年」,為了撬動這塊將近「8萬億」的蛋糕,在醫療市場分一杯羹,藉助互聯網被投資者認為是最有利的「武器」。一時間,互聯網醫療公司數量擴張到5000家,融資總額接近2000億

可僅兩年過去,互聯網就遭遇了資本寒冬,仍在燒錢且尚未有造血功能的互聯網醫療公司迎來死亡潮,據統計,2017年互聯網醫療領域就有超過1000家公司被註銷,即使活下來的,也極為艱難,健康160、春雨醫生、好大夫在線、丁香園等互聯網醫療的一線企業中,都曾私下有 「裁員」、「倒閉」傳聞出現,業內人士人心惶惶。

缺乏清晰的商業模式是引發資本寒冬的「導火線」,從做付費問診被證偽,再到推行線下診所失敗,之後又重新聚焦問診的「春雨醫生」就是最好的例子。

成立於2011年的春雨醫生,在熱錢湧入的2014年,融資金額高達7億美元,通過「在線問診」模式累計激活用戶2700萬,日活躍用戶85萬,註冊醫生3萬人,日均問題量3.9萬。一年後,站在傳統醫療方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院長王杉卻對該模式進行了嚴厲的抨擊,「據中國現行的醫政管理辦法,所有的醫務人員必須在醫療機構執業。中醫看病要望、聞、問、切,西醫則望、觸、扣、聽,不直接接觸病人就開藥會出事的。」

除了受到傳統醫療方的抵制外,即便是同行也並不太看好這類「輕問診」類互聯網醫療商業模式。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表示,醫生看病的過程可以說是一個醫生收集患者信息、處理信息並且給予治療意見的過程,收集信息可以通過視頻、音頻取代,但是體格檢查、儀器檢查如何解決呢?患者還是得去醫院現場,反而增加了醫療成本。

但當年的春雨醫生依然堅定地認為互聯網醫療就是以用戶為中心,龐大的用戶流量更是讓他們充滿信心可以用付費問診的模式帶來巨大的商業盈利。2016年元旦,春雨醫生開始收取會員費,一個月後,平台上問題量從3萬降到3千,讓他們傻眼,事實證明,這類低頻、淺層次的問診需求,根本不能支撐起用戶的付費意願。

深陷盈利模式困局的還不僅僅只是春雨醫生,好大夫在線創始人王航表示,「好大夫這個平台上活躍的差不多90%以上都是三甲醫院的醫生,我們之前認為醫生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可以和患者互動,但後來我們發現醫生真正的碎片化時間都貢獻在微信,他們在碎片時間還是更願意娛樂一下,碎片化時間解決不了問題。」

通過導診、挂號、健康諮詢等互聯網線上服務模式「變現」不足後,互聯網醫療轉變方向開始向線下布局,丁香園、春雨醫生紛紛開始建立線下診所,形成線上導診、線下看病,再到網上賣葯服務閉環,對此,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院長王杉依然對此不抱希望,「醫生多點執業政策依然不明,優質醫生資源從何而來?單就診所的質量、口碑、和性價比來看能否和紮根多年的民營公立醫院去拼就得打問號。」

2015-2017我國互聯網醫療用戶規模增長情況(單位:億人,%)|圖:前瞻產業研究院

除了不清晰的商業模式局限互聯網醫療的發展外,爭搶號源、導醫、預診、健康諮詢為主的一類業務,只是有助於醫院更好的管理流程,但這種變革只是在技術手段上的流程創新,還沒有觸及到醫療的核心:醫療資源的分流,在本著「顛覆」傳統醫療的目的下,猶如隔靴搔癢。


商業和醫療公益性矛盾如何調解

互聯網醫療觸及醫療核心的項目並非沒有,互聯網巨頭阿里初次布局互聯網+醫療時,推出的「滴滴醫生」和「天貓醫藥館」曾被認為是極有可能「盤活現有醫療資源」的新診療模式。

住在北京朝陽區的70歲陳女士,有高血壓多年,最近發生了骨折,卧病在床,本該定期去醫院複診的她出門極為不便,於是打開滴滴出行APP後預約一鍵「叫醫生」,醫生帶著簡單的裝備搭乘專車上門服務,給出建議用藥後完成服務。

陳女士表示,這種看病新模式對於她這樣行動不便,又要去醫院就診的老年人來說非常適合。看病難、看病時間短一直是不少患者就醫過程中的心頭痛,用手機「滴個醫生」上門服務,意味著患者不再需要擠去大醫院排隊,醫生上門後,問診服務時長得到保證,患者和醫生還可像「滴滴出行」樣互相給予好壞評價,如此一來,醫生「服務差」恐怕影響生意,患者「無理取鬧」恐怕進入黑名單,以後再也呼不來醫生。

如果「滴滴醫生」全國範圍內遍地開花,大量優質的醫療資源進入,解決看病難不成問題,可這項看似觸動「醫療核心」的互聯網醫療項目,在2015年10月18「試水」兩天後再無聲響。

為期兩天活動時間中,滴滴醫生共收到來自北京、上海、杭州以及南京的超過2000人次醫生上門預約訂單

業內人士表示,「滴滴醫生」模式看似很好,但在國內根本行不通,第一,國家衛計委在《關於推進醫療機構遠程醫療服務的意見》中的規定,職業醫生只能在醫療機構做診斷、開處方,這條紅線誰都不能碰,也就是說,上門問診的醫生只能提供健康諮詢,卻無法幫你治療疾病。

其次,「滴滴醫生」在商業模式上就很難走通,一個醫生在醫院看病,一個早上能服務50個病人左右,若跟隨滴滴專車上門服務,一天也看不了幾個病人,本來大醫院醫生就稀缺,會造成資源的浪費,此外,收費標準又該如何定價才能體現醫生的價值?價錢太貴,普通老百姓能否買單?

最後,消費者最擔心的,就像滴滴打車中前遭遇私家車接入、乘客遇車禍索賠難一樣,滴滴醫生未來的醫患糾紛也會十分棘手。

中國的「滴滴醫生」觸礁擱淺,而幾乎同一時間開展的美國「滴滴就醫」則走上了正規,在業界人士看來,這是中國所不具備的醫療環境所導致,據了解美國「滴滴就醫」是一家MedStar商業醫療保險機構與優步(Uber)「互聯網+」概念的計程車服務平台跨界合作的成果。

MedStar商業醫療保險機構為投保人提供必需和及時的醫療服務,此外根據預約,支付投保人去醫院看病的費用,由於屬於預約制度,若投保人無故爽約,醫院依然有權利向該保險公司收取全額的醫療費用, 導致保險公司每年僅因投保人爽約就得支付高達1500億美元。為何爽約?大部分投保人表示因為交通不便!

最後,MedStar與優步醫療服務車隊達成協議合作,優步一方保障投保人及時到達診所或醫院就診,而保險機構則以低於市面計程車的價格支付每位投保人的行車費用,達到雙贏局面。

智能葯監,撬動「看病貴」醫療市場難題

阿里在互聯網+醫療的野心上比誰都重,一開始就抱著顛覆傳統醫療體系的重要環節醫藥營商而去,阿里健康意圖很明顯,希望能夠通過「天貓醫藥館」或者各種網上藥店購買比醫院裡便宜很多的處方葯,實現多年的醫藥分離。

一旦徹底解決,看病貴這一傳統醫療痛點,將迎刃而解。

2014年河北省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雙方在醫療、電子商務、雲計算等等領域開展合作,其中馬雲特彆強調:「智能葯監」是合作的側重點,內容包括:與河北合作建設涵蓋藥品、化妝品、保健食品和醫療器械安全監管綜合業務平台;基於雲計算的葯監大數據應用示範,以藥品電子監管為抓手,將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網、醫療機構藥品(疫苗)電子監管網和石家莊醫保藥品監控和處方電子化上雲試點經驗逐步推廣到全省。

其中「處方電子化」是「智能葯監」最為重要的一環,也是解決「看病貴」難題的一項惠民措施。

有數據顯示,在我國萬億規模的藥品市場中,處方葯佔到了八成,藥店零售渠道只佔到兩成,在藥品分類管理要求中,要求憑處方購買處方葯的政策下,傳統醫院對處方嚴防死守,藥品價格的核定醫院佔有絕對的主導作用。

處方葯營收佔比不斷攀升。|圖:《2017-2022年中國處方葯市場分析預測及未來發展趨勢報告》

理論上,說有省級政府的支持,有藥店零售商的配合,有淘寶優質運營平台,醫藥運營應「一馬平川」,而實際上,在幾次調試後,阿里河北試點最終宣告失敗。

中國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恆鵬研究員事後總結道,很多人怪在醫保支付上,其實最根本原因在於處方葯網售一直處於未放開狀態,即使是新近頒布的「互聯網+醫療健康」政策在監管上開了口子,但仍然沒有放開監管的紅線,所鼓勵的還是有線下基礎、能夠和醫院形成良好連接的模式。


「互聯網醫療」後路在何方?

對於諸多熱血澎湃的「互聯網+醫療」行業從業者而言,失敗已成必然,只是他們想不通,橫掃媒體,橫掃零售,橫掃文娛行業的「互聯網+」武器,為什麼到了醫療行業,就要碰得滿頭包?

事實上,對於市場上涌動的「互聯網+」熱潮,有一個群體一直非常淡定——醫生。

作為當前健康管理依然停留在疾病診療階段的核心人物,醫生是一切診療及健康管理行為的核心,醫療機構則是一切診療行為的法定發生場所,脫離了醫生與醫療機構,一切診療行為都將不復存在,無論是美好的「滴滴醫生」,還是「處方外流」,只要不以醫生為核心,一切都只是創業者們的一廂情願。

互聯網的本質是連接,用互聯網連接一切,連接醫生與患者,連接偏遠地區與發達地區,連接智能硬體與醫生,消除信息與資源流動的阻礙,讓信息在醫生、患者、醫院、硬體之間自由流動,讓醫療資源「雲化」,更多人可以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然而,沒有醫生,沒有醫療機構,沒有診療能力,作為一個單純的效率提升工具,「互聯網+醫療」可以「優化」很多,但拿什麼「顛覆」?

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公開表示;「你必須得承認醫療有時移不動。」

春雨醫生也在張銳離世後,改變定位稱自己為「線上+線下融合的醫療健康服務商。」為醫院「賦能」,空留下「顛覆醫療」的宏願。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在經過數年的發展,大浪淘沙後,存活下來以及確實做出一定成績和結果的機構,它們利用「互聯網+」的的確確給醫療行業帶來了一些改變,也給未來互聯網+醫療指明了方向:

導診、分診、線上健康諮詢、遠程醫療等市場已飽和後,互聯網保險成為了2018年互聯網企業和保險企業在醫療健康領域邁開了第一步;互聯網醫療公司發力在慢病管理上,利用家用化感測器,對患者各項數據進行監控,然後在複診時形成對醫生的有用大數據。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沉寂了的「互聯網醫院」迎來利好,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允許依託醫療機構發展互聯網醫院。在實體醫院基礎上,運用互聯網技術提供安全、合適的醫療服務,允許在線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複診。醫師在掌握患者病歷資料後,允許在線開具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處方。互聯網醫療機構可以將在線處方轉到合作的第三方,進行藥品配送。

2018更為火爆的是互聯網醫療科技公司看到了人工智慧在未來醫療方面起到的作用,以醫學影像快速比對、輔助診療建議和疾病預測為主的醫療人工智慧產品大量湧現,為醫護人員,特別是技術能力相對薄弱的基層醫護群體提供便利。

醫療人工智慧生態體系逐步形成。|圖:《專業化醫療人工智慧平台驅動醫療AI從實驗到實踐》白皮書

一時間,AI領域遍地開花,被行業普遍譽為下一個風口,但現有相對成熟的技術依然局限於利用大數據進行比對,演算法成熟遙遙無期。

無論是從官方措辭還是實際狀況,我們都不得不承認,互聯網在試圖顛覆失敗後,已經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做醫療賽場上的助攻者,而真正的臨門一腳,還是得交給醫療自己。

內容出品:39健康網

數據支持:健康中國指數研究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9深呼吸 的精彩文章:

吃不起天價葯,只能等死嗎?39年鑒

TAG:39深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