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三大人屠:白起最有名,項羽最無奈,最後一人得善終
對於戰爭的參與者來說,他們的命運無非有三種:勝利、戰死,被俘。如果戰敗被俘的話,若遭慘無人道的對待,可以說是人類戰爭史上最悲慘的一面。
自從有戰爭以來,戰俘的血淚歷史就沒有結束過。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大規模殘殺俘虜的事件主要有三次。前兩次發生在先秦,後一次發生在盛唐,而這三名「人屠」之中,僅有一人善終。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吧!
長平坑殺四十萬——「人屠」白起
長平之戰是我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滅戰。此場戰爭發生於最有實力統一中國的秦趙兩國,結果使趙國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令秦國國力大幅度超越於同時代各國,極大地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進程。
約公元前306年,趙武靈王進行「胡服騎射」軍事改革以來,國勢較盛,軍力增長,對外戰爭勝多負少。趙武靈王更親自喬裝使者入秦,考察秦國地形,意圖於九原出擊繞開函谷關攻滅秦國。由此,在齊國和楚國相繼衰落的背景下,趙國不僅是東方六國抵抗秦國的中堅,更對秦國的戰略安全帶來威脅。
然而,長平之戰趙軍幾乎全軍覆沒。四十萬趙國降兵被秦軍活埋,加上戰死和被斬首的人,趙國軍隊大約損失了四十五萬,基本失去了和秦國爭霸天下的能力。而這場大戰的指揮者及坑殺命令的直接下達者,便是白起。
最後因為嬴稷堅持繼續打趙國,但是白起遲遲不肯奉命。其實白起深知自己如果再次引兵攻趙,換來的將是趙國全國的抵抗。因為長平之後趙國深恨白起,所以昭襄王再次攻趙時,白起是最不適合當統帥的人選。所以白起寧願結束自己,但是嬴稷卻不知道這點。最終,一代「人屠」沒能逃過自己抹脖子的結局。
擔心叛變,殺盡二十萬秦國俘虜——「霸王」項羽
以前我認為項羽殺了這麼多俘虜,火燒阿房宮是絕對的慘不人道。但是再看一遍,我對這個事件稍微有一點改變。鑒於項羽屬於行伍之人,再加上秦國楚國積仇已久。殺了他們,燒了他們,站在項羽角度講,或多或少還是有點道理。
但是殺俘虜,畢竟是殘暴的絕對表現!殺人數目之大,手段之殘忍,是不可能僅僅因為一句秦楚世仇就可以化解的。對於項羽殺20萬戰俘,確實是太暴力了。當時他們面對要麼全部餓死,要麼殺掉戰俘保存項家軍,最後項羽自私的選擇了後者。
從戰略角度上來講,項羽的自私也是有道理的。
第一,當時秦國已滅,項羽又不能最先挑起和其它諸侯的戰事,不然會成為所有人的攻擊對象,所以20萬戰俘沒辦法作為軍事用途;
第二,不能遣散回家,那麼多士兵,遣散了,萬一被別的諸侯軍團收編,那就增長了別人的實力;
第三,面對饑荒,或許有人想可以像劉邦一樣搶城奪糧。可是,劉邦趕了個好時候啊,那時候搶的都是秦國的,所有諸侯沒什麼可說的。項羽一側,當時秦國已經覆滅了,城池都是各諸侯的了,他又怎麼去搶呢?
至於項羽最終的結局,不多說了。
活埋鐵勒軍十三萬——「平陽郡公」薛仁貴
薛仁貴,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能讓敵人在未開戰之時就下馬跪拜的將軍!
龍朔元年(公元661年),鐵勒酋長比粟毒夥同其他部落起兵犯境,唐高宗任命鄭仁泰為鐵勒道行軍大總管,薛仁貴為鐵勒道行軍副大總管,出兵討伐思結、拔也固、仆骨、同羅四部。當時鐵勒九姓擁兵十幾萬,憑藉天山之地利,企圖與大唐雄師一決勝負。
他們派出數十位驍勇騎士出馬挑戰,眨眼間,就被薛仁貴三箭射死三人,膽寒之下,鐵勒人下馬投降,放棄了抵抗。
其實,鐵勒人投降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第一是此次忤逆大唐,不過是群情激憤下的一時衝動。鐵勒高層到普通士兵,大多都抱有僥倖心理,不過是希望靠變亂來表達出自己的不滿,迫使唐王朝妥協讓步,減少對自己的壓迫;
第二是鐵勒諸部各自為政,互不統屬,並不是高度集權的大唐的對手,所以在唐軍開到後就產生了畏懼,不戰而降。
然而,這次鐵勒人玩大了。為了消除後患,薛仁貴命令部下將13萬已經投降的鐵勒人就地坑殺,製造了中國歷史上駭人聽聞的殺降暴行。
不過,薛仁貴並不像之前的白起和項羽一樣最後抹脖子,他最終得七十之年善終。
※美軍也曾被打得屁滾尿流,在這場戰役傷亡十萬餘人
※安史之亂?唐玄宗用四個字來闡釋自己的過失
TAG:刀墓手札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