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王鏞辦書法展,陳洪武都說了些什麼

王鏞辦書法展,陳洪武都說了些什麼

陳洪武先生接受採訪發言:

王鏞老師是當代書壇"德藝雙馨"的代表性書法大家。他的書法根植於傳統,我們可以看到他真草隸篆各種書體兼能,而且他打通了篆書和隸書之間的壁障,形成了既渾圓又寬博又沉厚的這樣的藝術風格,我覺得在當代書壇是難能可貴的。特別是王鏞老師他沉潛藝術,在當前的浮躁之風比較盛行之下,他能把自己沉潛下來,一心為藝術,而且不改自己的初衷,這一點可以說是很難很難的。我們看一看當代書壇,能夠在幾個書體都能取得這樣成就的這樣的書家,應該是寥寥的。

王鏞老師他在教學一線,他不僅自己躬耕於學問,他用自己的言行帶動他的學生一起向傳統深處精挖。並且他不僅於此,而且他還把自己的眼光盯在更高,與時代對接,用自己的藝術實踐來打通來勾連來實現自己的審美理想,我覺得這一點也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另外,王鏞老師特別注重人格的錘鍊,他能夠在這樣繁華的都市之中脫離社交圈,而且很少去應酬,他的時間每天都要到凌晨三點才休息,白天也是用功自己的學問,這樣的人生,我們回顧整個書壇,也是少之又少。他的這些的取得,並不是簡單的向古人學習,我覺得他是用自己的身心在挖一口井,而這口井是立的,向深處去挖。

在我們今天來看,我們微析其極其重要的點在意義,如果說對當下的影響的話,我覺得一個是他對筆法的理解,他真正地將清人的筆法,在今天的碑學影響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那種方式。他既有清人的那種表達-隨意的、古拙的、沉厚的,同時他又有自己的那種峭拔、那種空靈、那種隨意,一種敢於向別人不發聲的地方去言說。非常難能可貴!我是真心地佩服王鏞老師,他給我們的啟迪是多方面的。另外一個就是,我們讀他的書法,不僅僅是筆法,他的文章,他的每一幅書法里"文以載道"的意蘊,是耐人尋味的。你看他的題跋,一個瓦當,他裡面的文、裡面的印章、裡面的各種書體的自然轉換,都是發自心聲的。包括我們前些時候看到他在硯台上的銘文,都是發自心聲的。這種吐自己心聲,化為自己的點畫,然後變成自己的精神意象,我覺得在這方面,他走在了我們大家前面。

叢文俊老師曾經有一句精當的表述,說我們評析當代書家,我們繞不開王鏞,我們應該緊緊地關注王鏞先生的創作。我覺得這句話可以說是我的最積極的一種心聲表達。因為前兩天與叢老師我們一起,我們同樣的一種心情在研讀著王鏞先生一路走來,他不僅勾畫了一種風情,而更重要的是給我們帶來一種精神上的享受,並且給我們描繪了一個藝術家應該怎樣去做,怎樣去耕耘!

王 鏞

一九四八年三月生於北京,山西太原人。

一九七九年考取中央美院李可染教授研究生,攻山水和書法篆刻。一九八一年留校執教。

先後任中央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顧問、教授、博士生導師、書法研究室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中國書法院院長,文化部優秀專家、文化部美術專業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李可染畫院副院長等職。

高齋冷句聯

100cm×17cm×2

西漢高橋鞍馬瓦當

69cm×46cm

漢吉祥萬歲瓦當

69cm×45cm

古器銘文

43cm×65.5cm

孟浩然五律二首

43cm×65.5cm

崔峒詩二首

43cm×65.5cm

漢長樂宮行燈

97cm×34.5cm

蘇東坡《題楊次公春蘭》

130cm×32.5cm

倪雲林《畫竹贈志學》

130cm×32.5cm

王維《過香積寺》

131cm×32.5cm

秦金文筆記(其一)

44cm×32.5cm

秦金文筆記(其二)

44cm×32.5cm

秦金文筆記(其三)

44cm×32.5cm

陳太顏魯聯

180cm×33.5cm×2

李白、張祜詩

130.5cm×65.5cm

近刪飽食聯

131cm×21cm×2

李白《送友人》

133cm×34.5cm

吉金古甓聯

188cm×33.5cm×2

>

歐陽修《醉翁亭記》

34cm×272cm

轉自書法在線官網

中國書法家論壇官方微店小程序

直接購買更方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家論壇 的精彩文章:

家中無字畫,必是俗人家
朱以撒:現在大多數書法家沒什麼文化

TAG:書法家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