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武將墓中,出土一件殘破銀器,為何成為山西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也許在很多讀者的眼裡,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都應該是精美的,完整的,讓人尖叫的,但實際上也有例外。比如,今天小編就給您說個「破盤子」,雖然看起來就像丟在路上都沒人撿的樣子,但它卻是山西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這背後究竟有什麼「奧秘」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想要搞清這個銀盤子的來路,還得從這個「破盤子」的主人說起。1981年的時候,位於山西大同的南郊小區正在施工,由於工期緊張,所以施工隊晚上都在加班。這天半夜,加班的工人在挖下水道的時候,竟從黃泥中挖出來十多塊青磚,青磚下面還有一塊石板。其中一位工人,用鐵鍬使勁地戳了幾下石板,只聽見石板下傳來「咚、咚、咚」的幾聲悶響。
這些工人一聽就知道這下面是空的,但由於晚上照明不好,所以工人們就將石板撬開一個縫隙,只見裡面是「烏漆嘛黑」的一片,啥也看不清。後來,有個工人就找來了手電筒,往裡面一照,發現下面是一個很大的空間,而且好像還有什麼東西,莫非是挖到古墓了?工人們停下了手裡的活計,誰也不敢動手了,第二天一早,施工隊的隊長就打電話,通知了市裡的文物局。
考古專家接到消息後,急忙騎著自行車火速趕到現場,他們一手舉著手電筒,兩腳踩著梯子下到古墓內,經過一番細緻的勘察和發掘,確定這是一處北魏時期的墓葬,並且在墓室內還發現了一塊石碑。專家用抹布擦乾淨一看,原來是墓志銘。根據專家對墓志銘的解讀,確定了墓主人名叫封和突,是北魏時期的一員武將,曾任屯騎校尉和都穆令,可以確定的是,這位封將軍,在當時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
經過數日的辛苦發掘,專家們從這處封和突的墓中,出土了不少件的金銀玉器等隨葬品,最後,幾位專家在墓室的一角,發現十幾個疊放在一起的陶罐,陶罐下面還壓著一個銀盤子。很顯然,想要取出銀盤子,必須要先將陶罐清理出去。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滿是泥土霉苔的陶罐被清理完了,一位專家這才伸手去取這件銀盤子。但令人想不到的是,由於年代久遠,這件盤子被陶罐子壓住的地方,已經腐爛成渣了,專家們一開始都很失望,就將這個銀盤子,放在不太重要文物的木箱子中,並用汽車,運回到了文物局。
隨著一二類文物被清理完畢,這件放有「破盤子」的木箱子被打開了,有位專家拿起這破盤子,經過清洗,便開始了研究,可是一經研究,竟然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
這件盤子為銀質,直徑在18厘米左右,看起來相當精美,但可惜爛了一塊。這件破盤子中心有一個圖案,看起來像是狩獵的場景。其中一人手持長槍刺向身旁野豬一類的獵物,他腳下也踩著一隻獵物,這個狩獵者的神態,看起來十分的威猛。但是畫面中的這個人,卻不像是「本地人」,因為他深目高鼻,滿臉都是絡腮鬍須。經過專家的深入研究,發現他竟然是古波斯人,而這幅畫也正是古波斯人狩獵的場景,所以,這件銀盤子就是一件「舶來品」。
專家最後斷定,封和突墓內的這件銀盤,應該是當時某個古波斯人送給他的,這也反應了當時古波斯和中原地區往來密切。所以,銀盤子就是那段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品,更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物,而專家將它命名為狩獵紋波斯銀盤,也體現了華夏民族的開放和包容。
如今,每一位去山西博物館的遊客,都不忘看一眼這件「殘破」的波斯銀盤,雖然這隻銀盤子已經無法復原,但精湛的做工,真實的畫面,濃郁的域外風情,還有無邊的時間滄桑感,還有銀盤子代表的歷史文化,無不體現出華夏民族自古就有的包容精神和大國氣質。所以這件狩獵紋波斯銀盤,能成為鎮館之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張勳復辟時,他曾經派飛機轟炸紫禁城,溥儀回憶:嚇得我渾身發抖
※陝西博物館中有兩條「神秘」銅龍,造型奇特,背後還隱藏著五個謎
TAG:歷史蟲 |